《根鸟》,曹文轩又一部力作。读来觉得较以前读过的《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青铜葵花》故事性较强,甚至含有神话色彩,景物描写也更加全面、优美。整书更有可看性,更加吸引人。
看到书名时,怎么也没想到根鸟是一个人,完全认为根鸟是一种或一个鸟的名字。
根鸟本身充满了奇幻色彩,整部小说也不住的参杂着悬疑因子。根鸟打猎时发现了白色的鹰,从鹰的脚上看到了女孩紫烟求救的布条,这个到可信。随之根鸟又做起了关于大峡谷的梦,这个梦让根鸟产生了去寻找大峡谷救出紫烟的念头。这不免又令人感到虚无缥缈。
全书读完,有几个地方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其一,父亲很平静的劝根鸟去寻找大峡谷,十几岁的少年,正处在学龄时期,难道就不用上学?十几岁的孩子历尽千难万难,父亲就能放心?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也可以说是一个虚幻的事物,要搭上无休止的寻找?大峡谷到底在什么地方?文中只是粗略地说在西方,西方太大了,这个位置也太笼统了,我们学习方位时,知道在坐标轴或者在地图的具体位置时,我们才能找到那个地方。像书中这样笼统的方位,是不容易找到的。
根鸟的同伴板金先生,也是去西方寻梦,也没有一个具体的位置,最终也没有完成目标。
不知是巧合还是作者有意安排,《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也是到西方去寻找普度众生的灵丹妙药。西方,无疑是个好地方。
而在现实生活中,西方却是人们忌讳提到的字眼。逢人去世,我们就可能说他归西了、去西天了。我们祖国的西部,土地也很贫瘠,经济也很落后,西方许多人还存在难以解决的温饱问题。针对此,前几年,国家还提出了“开发西部”、“援藏”等口号。
看来,生活中的西方与艺术中的西方正是南辕北辙。
其二,根鸟在米溪的生活,是多少人毕生寻觅的生活,红颜垂爱、岳父母疼惜、奴仆成群、衣食无忧。一个梦却打败了眼前的温柔富贵乡,让人怎么能理解?去寻那个梦难道就是正确的吗?
在网上看到署名“中原”的一个先生解释说,根鸟寻梦是因为成长。难道不寻梦就不能好好地成长吗?纵观我们中的芸芸众生还不都是从少年长过来的,有几个去寻梦的?不是照样生活得好好的吗?
再有,根鸟的白马,自打它出场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说是一个看不见脸的寺庙僧人夜晚送给根鸟的,等根鸟天明牵马去感谢僧人时,却再也找不到那座庙。每当根鸟有难时,白马总能及时出现,救根鸟于危难之间。此白马神通广大,还能履高山如平地,跨峡谷如轻烟。对于根鸟来说,没有白马办不到的事情。是神话还是迷信?不得而知,不可思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