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禅者:核心底层逻辑与禅慧顶层认知
(2022-09-26 15:12:43)
标签:
颠覆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经济学宋励教授文明技术创新 |
分类: 研究笔记 |
2022年9月24日晚,余发微信:
获批加入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成为高级会员;拟主要参加技术创新与创业分会活动,重点研究颠覆性技术经济及管理,未来产业谋划与孵化。
正式获批时间是9月19日。余随即研读《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一书(雷家骕等,2003),对排在序言前面扉页上的这段话产生强烈印象:
在中国的经济管理学科中,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哪一个学科像技术经济学这样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或许,这正是技术经济学科兴旺发达、长盛不衰,成为中国经济管理学科“常青树”的“本源”所在, 也是一代代技术经济学矢志努力的“灵魂”所在。
书中谈到技术经济学科现存的主要问题有三:
一是学科研究对象不明确,无严格的学科边界。为此,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技术领域中的经济活动规律、经济领域的技术发展规律以及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
二是由于学科研究对象不明确、无严格的学科边界,导致高校技术经济专业无共识的课程体系。现有技术经济教材相当程度上是“工程经济学”加“技术评价学”教材。由于无共识的课程体系,又导致了技术经济学科的学生培养方向不确定。不少学校、教师并不清楚本学科的学生需要哪些专长。
三是学科生存与发展受到相关经济管理学科“挤压”。一些学科外专家开始怀疑技术经济学科的技术性、集成性与中国特色。
余以为,该书作者将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厘定为研究“三个规律”,指出只有搞清“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才可能在技术与经济交叉的“集合”上搞清“技术领域的经济活动规律”和“经济领域的技术发展规律”,这无疑是正确的。
基于此,余继而思忖,所谓规律,即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也即是本质性联系。在25日下午行禅参悟中,遂有以下逻辑递进性的建构思维:
既然是技术经济学,首先需弄清技术与经济的本质性关系。受《技术的本质》书中“经济是技术的一种表达”观点之启发,便有了“经济的本质在于技术”。
其次,技术的本质是什么?很快有了“技术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的本质在于颠覆”之创思。这样,就为策创“颠覆性技术经济学”建构起最关键的底层逻辑。
第三,技术经济学毕竟不能自娱自乐,应该服务于社会,想到发达的欧洲今年可能没有天然气过冬,即有了“社会的本质在于经济”。
第四,如果说“社会”构成技术经济学的学科背景结构的话,余觉这一结构还不够深刻宏大,也就有了“文明的本质在于社会”。
第五,26日上午,坐在电脑前,反刍上述逻辑链式的观点时,顿悟还要加上一句“颠覆的本质在于人性”。
这样一来,就形成七个关键词:文明-社会-经济-技术-创新-颠覆-人性。基于上述逻辑递进性观点,不难推出“文明的本质在于人性”。将上述内容集中排列,即有:
文明的本质在于社会
社会的本质在于经济
经济的本质在于技术
技术的本质在于创新
创新的本质在于颠覆
颠覆的本质在于人性
可以说,这既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底层逻辑,亦是最禅慧最实用的顶层认知。
若将“文明”、“社会”、“人性”作为学科建构的总体背景,而将“经济的本质在于技术/技术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的本质在于颠覆”作为建构“颠覆性技术经济学”的核心底层逻辑和禅慧顶层认知,将起到“事半功倍”之功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