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法制史习题

(2014-11-07 11:31:58)

第一单元  夏、商、西周、春秋

 

一、解释下列名词

奴隶制五刑、三国三典、“五过”制度、五听制度、明德慎罚、八辟之法

二、辨析下列概念:

傅别与质剂、礼与刑、“七出”与“三不去”

三、问答:

1、结合法学理论与历史资料,阐释中国法律起源的基本途径与主要特点。

2、试述神权法思想的演变。

3、夏商司法制度的基本特征。

4、西周“明德慎罚’法律思想的形成及其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5、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对于中国传统政治和法律模式的形成有何意义?

6、周礼的内容、作用、原则及礼与刑的关系。

7、西周的刑事法律内容。

8、西周的契约制度。

9、西周的婚姻家庭制度。

10、简评成文法的公布。

11、春秋时期各国制定、公布成文法的重要活动及其意义。

 

第二单元  战国、秦、汉

 

一、解释下列名词

《法经》、“汉律六十篇”、“亲亲得相首匿”、春秋决狱、“约法三章”

二、概念辨析:

妄言与非所宜言、公室告与非公室告、

御史九法与六条问事、非子罪与非正罪

三、问答:

1、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各家的法律思想。

2、试述法家思想对秦法律实践活动的影响。

3、试述我国古代刑、法、律的演变。

4、秦代婚姻家庭制度的特点。

5、秦汉时期的徒刑种类。

6、秦汉时期立法指导思想的演变。

7、简述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确立。

8、秦律中的定罪量刑原则有哪些?

9、试述秦的行政管理法规。

10、试述秦朝法律制度在中国法律制度形成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1、文、景的刑制改革及其意义。

12、汉代引礼入律、礼法结合的表现。

13、汉代监察制度的变化。

14、简述西汉刑罚适用原则的变化。

15、简述西汉巩固统治和打击割据的法律措施。

 

第三单元  魏晋南北朝、隋、唐

 

一、名词解释

《魏律》、《张杜律》、《北齐律》、《开皇律》、《唐六典》、存留养亲、加役流、    

“六杀”、六赃、保辜、三司推事、准五服以制罪

二、概念辨析:

“重罪十条”与“十恶”、“测罚”与“测立”、晋律令与秦汉律令

三、问答:

1、封建五刑制度的演变。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贵族官员特权法律化的重要表现。

3、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引礼入律的表现。

4、从《魏律》到《北齐律》法典编制体例的演进。

5、《晋律》、《北齐律》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6、魏晋南北朝时期诉讼审判制度的发展变化。

7、评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律学的发展及其对封建立法的影响。

8、怎样评价隋朝的法制建设?

9、为什么说《开皇律》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封建法典?

10、唐律“化外人有犯”的规定体现了什么精神?

11、从唐律的内容看中国法律儒家化的完成。

12、唐朝的法制建设成就。

13、唐律体现了中国传统法律的哪些基本精神?

14、简述唐初的立法指导思想。

15、分析唐代四种法律形式的区别。

16、简述《唐律疏议》十二篇的主要内容。

17、“唐朝法律对社会的全面调整”体现在哪些方面?

18、《唐律疏议》中规定了哪些刑罚原则?

19、唐律如何巩固和保护封建君主专制政权?

20、唐律如何维护封建家庭的纲纪伦常?

21、唐律如何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22、唐朝法律对后来的封建法律和周边国家的影晌有哪些?

23、简述唐代中央三大司法机关的职责划分。

24、唐代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四单元   宋、元、明、清

 

一、名词解释

《宋刑统》、编敕、重法地、折杖法重法地法、鞫谳分司、“务限法”、 《大元通制》、《元典章》、 收继婚、经义取士制度、《明大诰》、申明亭、《大清会典》、永佃权、

会审制度、“干名犯义”、“参汉酌金”、《钦定台规》、《理藩院则例》、秋审

二、概念辨析:

格后敕与编敕、朝审与秋审、隋唐三大司法机关与明清三法司、德主刑辅与明刑弼教

三、问答:

1、宋代法制内容的变化。

2、《宋刑统》的历史地位

3、宋代法律体系的特点。

4、宋代刑事立法的特点。

5、宋代民事及经济立法的特点。

6、宋代司法制度的发展变化。

7、宋元时期不动产买卖要件的变化。

8、宋元时期民事诉讼的发展。

9、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宋代法制的哪些进步?

10、元代法制对蒙古民族习惯的保留。

11、元朝的法制指导思想有哪些内容?

    12、元朝的政治法律体制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13、元朝的刑法原则有哪些?

    14、简述元朝的司法机构。

15、元代法制的民族差别和歧视体现在哪些方面?

16、试述明初立法指导思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17、简述《大明律》的制定过程。

18、怎样理解《大明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刑事政策?

19、明朝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

20、唐律与明清律篇目的变化及其原因。

21、明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体现在哪些方面?

22、明《大诰》与《明律》相比有哪些不同?

23、明代在发展监察制度上有哪些措施?

24、试述明清朝的会审制度。

25、简述清代律例的制定过程。

26、如何理解清代在司法实践中的律例并行。

27、试述清代的立法成就。

28、简述清代官员的选任制度。

29、简述清代对官员的考绩制度

30、作为封建时代最后一部法典,《大清律例》在刑罚制度上有哪些变化?

 

第五单元  中华法制的近代化

 

一、名词解释

会审公廨、“礼法之争”、《大清新刑律》、预备立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贿选宪法、五权宪法、三三制、马锡五审判方式

二、概念辨析:

《钦定宪法大纲》与《十九信条》、治外法权与领事裁判权

三、问答:

1、清末修律的成就和影响。

2、评述清末变法。

3、清末在刑事法规立法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4、评析清末变法修律中的礼法之争。

5、清末的诉讼立法有哪些?

6、简述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7、简述清末官制改革。

8、如何评价《大清新刑律》做为中国近代第一部刑法典的历史作用?

9、清末修律的历史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0、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1、简述北京政府的制宪活动。

12、试论中华民国民法典的社会本位原则。

13、北京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与古代官吏制度的区别。

14、试论民国时期判例与解释例的作用。

15、试述中国近代司法独立原则的形成及演变。

16、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经济体制的变化。

17、试述人民检查制度与民国检查制度的区别。

1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的国体、政体与北京政府时期的宪法有何区别?

19、为什么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法制有“左倾”错误?

20、评析马锡五审判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