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儿散文
“棋”逢对手
——象棋盘上的纸上谈兵
http://s14/middle/51d5e858tbaeec01fb01d&690 ——象棋盘上的纸上谈兵" TITLE="【原创】京味儿散文:棋”逢对手 ——象棋盘上的纸上谈兵" />
(以上为百度网络图)
楚河汉界杵鸿沟,兵强马壮细统筹。
纸上硝烟不谈笑,私下棋朋共策谋。
象棋作为中国传统的娱乐,不知流传了多久?据说,比西方的象棋早上几百年那!中国象棋博大精深,下棋的学问大了去了!每一步都得神掐妙算;每一步都得思前顾后;每一步都得绞尽脑汁;每一步都想着把对方“将帅”置于死地。“将”!嘴边儿现出的是得意,“将死”!笑意明显地挂在脸上。再瞧,“被将死”的那位仁兄,还想着哪一招没走对付那?懊悔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嘴茬子上绝对不服气,满张罗着,接茬儿来。
遇上几位起哄架秧子的“观棋”人,紧着埋怨不听“支招”,带一句“臭棋篓子,以后不带你玩!”的话儿,那还不是再起烽烟,真比上前线还着急上火。这纸上谈兵看似玩儿,实质上:斗勇斗智谋,斗法斗心眼,斗对棋艺的钻研深度,斗对棋局的通盘考虑。“见着便宜不沾非好汉”,不琢磨掉嘴边儿的馅饼该吃不该吃?只图一时风光,到都来受害的就是“目光短浅,鼠目寸光”。于是,棋如战场、棋如人生,有永远琢磨不透的诡秘棋术;于是,棋盘风云、棋局轶事,有永远咀嚼不够的趣闻话题。
旧时京城,下象棋堪称一景。城根儿有块遮风挡雨的地儿,就是博弈场。搁几张小桌,撂几把凳子,支上棋盘,就能招揽生意。邻居孟家大爷,靠这多一口少一口地维持一家人的吃喝。赶上变天下雨,碰上刮风降温,孟大爷没辙了,——没人儿!即使茉莉花茶沏得再香,葵花籽炒的再脆生,也不会上人。
我家胡同口的大槐树下,那是“楚河汉界”试比高低的搏杀战场。记得德叔总是得意,对所有对手“杀”个遍。车马炮,只用半边儿,德叔就可以制胜。有人说,德叔家传棋谱太厉害。跟他交过手的佩服:那小子“当头炮”狠、“卧槽马”毒、“拱卒兵”一往无前,使唤棋子就跟使唤自个儿家的锅碗瓢勺那样顺手。洪大爷大嗓门,一声“将”出口,能把旁人吓出汗。再一细瞅,只是将将而已,支士、提相、下车,哪一招都能破喽!于伯伯出棋不语,蔫蔫的看似只守不攻,转眼间就是“猛虎下山”,随即就形成合围之势。“将”字没出口,对方已难走。蓝大爷棋下的不怎么样,逮谁跟谁玩,七个不服八个不忿,棋输了,嘴不会饶人,“要不是我让你两步,你赢?没门!”或者吵吵“再从拱卒、上马开始重来,将不死你!”得得,饶了我,您嘞!算我输,您赢!知根知底的不爱跟蓝大爷“斗气儿”。
我姥爷也算是棋坛高手,一般时候不玩也不露。没事儿来了雅兴,自个儿码棋谱,我旁边瞅个热闹。什么唐朝谁谁的棋,什么清代哪位大师的棋路子,什么车马炮的使用路数------。“观棋不语”,是我的本分,因为咱不懂嘛!
那年三伏天太热,姥爷说要下下棋,除除暑热。我提罗着马扎,拿着蒲扇,随姥爷到了大槐树下。再一瞅:两摊儿棋战犹酣。德叔对垒于伯伯,洪大爷对阵蓝大爷。观棋的,支招的,摇着大蒲扇,为兹当自个儿心仪的一方,加油助威。姥爷自然闪一边去了,独自哼起了诸葛亮叫板司马懿的“空城计”。
挤进洪大爷与蓝大爷的对弈的棋盘,我就觉得热闹。争得脸红脖子粗急赤白咧的,斗哈哈、寻乐子,就爱往两位大爷这边凑。“要卧槽啦,快支士”!“怎么这么臭啊?还不赶紧躲炮”!“要将了,拼车”!好嘛,“皇帝不急太监急”,弄得两大爷一个挠头,一个一个劲儿的吧唧旱烟袋。“将”!洪大爷又吓着人喽,“臭棋篓子”,旁边儿的几个小声嘀咕着。“说谁那?再有两步,您就缴枪吧!瞧好吧,您嘞!”蓝大爷不吃这一套,嚷嚷要缓一步。“落地生根”,“不许耍赖”,看棋的比洪大爷的嗓门不小。“缓一步?缓两步也没戏!”洪大爷自信。转眼间蓝大爷走马换成了横车,洪大爷后方告急了!老脸上立马显出了不乐意。再走了几个回合,双方就剩下老将、一士、一兵了,“握手言和”的结局,两大爷还都不情愿那!
德叔与于伯伯甭瞅不言语声儿,步步是险招儿,一步看五步。不经意的拱卒,为的是给上马腾地盘儿;随意一步闲棋,酝酿着围城剿杀。进有进的套路,退有退的理由。观棋的不由自主,不敢支招也支不上招,只有赞叹的份儿,学几招的份儿。三局两胜,五局三胜,各有输赢,五五开。
两位叔叔伯伯看我姥爷在一旁哼曲儿,恭让着“学几盘”。一推让,姥爷也就融入其中:你猛攻我稳退、你韬晦我佯攻、你充分利用炮的强势、我合理运用车的灵活。一步棋,一节智斗课;一盘棋,一幕文武戏。惊险处显得灵活机动瞬间化险为夷,进攻时知己知彼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各有胜负,叔总说,我姥爷让着几步,关键时候,没用“杀手锏”。我问:姥爷,什么是您杀手锏?“长大你就明白了”,姥爷到底也没告诉我。或车?或马?或炮?——都不是。“用心”,这还是姥爷临“走了”留下的棋语。
再说孟大爷。棋摊儿不好维持,遇着坏天儿算自个儿倒霉,遇着成心变着法儿找别扭的,地占了茶喝了,抬屁股走人,弄个干生气。“惹爷我不高兴,喊巡警来,弄死你!”吓得胆小的孟爷倒赔不是。心惊胆颤的不是个日子,索性,孟爷“跑”起了洋车。
中国象棋可以说是咱家的智慧、咱家的国粹。倒推两千年,雏形已有,随着兵马行军撂地开战。到了汉楚相争,谁也不依不饶谁,于是商榷“鸿沟”为界、中分天下。据说河南荥阳那条沟依在,没人能想起它就是“楚河汉界”。现代人就记得隔代人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宽宽地、深深地,难以填平。其实鸿沟的历史地位了得,作为人工开凿的古运河,当时的农业生产受益大了去了!
“炮”在象棋中的作用,不容置疑。人们开始怀疑:火药发明前,没有炮在象棋中的位置。追根求源,原先的“炮”确实不带火药的。那是什么那?“石”与“包”,就是一副木架用以弹射石头攻击敌人,且当“抛石机”呗!有了火炮,自然取代了“石包”。下棋的伙伴谁也信这个,有“炮”在手,能攻能守;有“炮”先行,攻守平衡。您想,这象棋中的排兵布阵都不是凭空杜撰的,古代兵法,各个兵种的位置整齐划一,真是个“缺一不可”。
象棋的战术变化无穷,每一盘有每一盘的精彩,每一盘有每一盘的路数。手握十六子,胸藏百万兵。遇强不弱,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以少胜多,丢卒保车,------。下的是气势,走的是技巧,玩的是学问,看的是狡诈,想的是包容。只明白下象棋的一二三,不理解其精髓,顾此失彼,全盘皆输!做事如此,做人亦当如此。
2010·4·13
注:1·以上文字系当代中国出版社《老北京那些事儿2》中的文章。
2·请读者、网友提出宝贵意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