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十一届亚运会亚运村亚洲雄风京味儿话儿文化 |
分类: 京味儿散文 |
京味儿散文:
我的20年前亚运会
——青春尽情绽放——
无意识的一次闲搭拉话儿,我就有了“跳槽”的想法。那可是八十年代末,没听说自个儿想上哪上哪?幸亏,十一届亚运会空前地缺人手。别的车间同事来办离厂手续,让我堵着聊了会儿。我说:“怎么着?奔哪去?”“亚运会服务中心”,同事有一搭无一搭的回我话儿。“哥儿们!帮帮忙,咱也去!”我闲说着。“行嘞”,过几日,哥儿们带话儿叫咱考试去。就这么着,闲话成真话。与领导软磨硬泡,“讲政治、讲形势、讲举世瞩目的重要性”,开过欢送会我就赶过去了。这一猛子,扎了小二十年。
看我简历,人事部头儿拍板:留机关,任餐饮负责人。等我一进去,傻眼了,一切从头来!不净是光荣伟大的“买卖”。人手缺:五湖四海加上占地的农转非,谁也不吝秧子;技术低:尽是家庭大锅菜手艺,还牛的不行;设备差:留一老头还烧烟煤,可没不锈钢设施;没规章:想怎么着就招呼,没框框;底子薄:前任亏损,粮油还得按比例走,就是说吃窝头那是必须的。难呀!够我玩的。
整了不到六个月的功夫,基本就绪。累得我也是没法儿顾家,基本上睡办公室沙发。四地儿招人,没事儿还跟人家领导打嘴架。“我这还缺人那,不放!”没辙,换地儿,换人儿,再谈。分好工,依着能耐该干嘛干嘛,迟到早退咱不客气。要接煤气了,要改造厨房了,要添置不锈钢了,没黑没白的,我盯着。跑规划局,跑燃气公司,跑厨具生产厂家,样样落实。晚上没事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咱动上了脑子。要说贯彻?难啊,农转非没听说过这么多事儿,急了还想回去种地,“逗”的咱是急不得恼不得。
最最要紧的事:别竟让机关干部们,亚运村村长们吃粗粮啊!每人半斤油,那也急死谁不是?主观能动性很重要,关系网很重要,全民的亚运意识更重要。别说,努力、辛苦、跑腿儿、送小礼,都管事儿!于是乎,粮食公司批了条子;油脂公司盖了章;粮食仓库开了大锁;华都肉联给了肉指标。在那会儿90年代初,天天富强粉,天天小站米,天天有肉吃,美死!甭忘了,取消粮票那可是93年后的事情。
咱的工作特殊,职务定为亚运会官员。穿官衣,走哪人家羡慕。关键的还是衣服好使,临近了办事儿“看衣下菜碟”:该官腔儿的改热情,该不办理的改立马办,该进不去的衙门口,咱敢进去。衣服是身份象征,坐公车,免费了;进会场,免验了;进村部,免搜了。都能进,咱没这功夫不是?
紧着功夫,看了场开幕式彩排。烟火花、列队走、好节目、人幕墙,我记住了这些。最进脑子的还是刘欢韦唯的《亚洲雄风》,这叫一个气势!
我们的彩排也得紧锣密鼓,那是供餐彩排的真吃真喝。一律一水儿的闪闪放光的“布菲炉”,明晃晃的水果塔,金银式的刀和叉,各路神仙一股脑地进场,紧着吃喝。看流量速度、看供应品质、看场面分布、看菜谱搭配,只等着大头儿点头称是。一回不成来二回,且得吃几回才叫合格。
我们的任务还得全面安排市长书记的临时就餐。餐餐变着法儿为村长们改善,一帮精兵强将,一帮能打硬仗的老人,吃饭休息没时没会儿。有时,吃着饭还得吵吵,为一个事情没着落争论不止。为老市长村长焦若愚“玉米渣子粥”服务,为老市长张百发“刀削面、小炖肉”服务,万茲全、何振梁---等等。我问过当初体委管足球的徐放同志,“这回咱足球怎样?”间歇与时任团市委书记的强卫搭话“原先我们厂子与您原先的厂子挨着”。见那么多头头,没有那么多的客懃客套。
我记得亚运会闭幕那一夜,庆功酒摆好,我们等着村长们归来。那一晚,小小的餐厅严严实实挤了十几位“亚运功勋”老人们笑啊,闹啊!几杯子“五粮液”进了肚,欢呼雀跃。那一晚我也醉了,让不过去的几杯致谢酒,使我感觉到了一种松弛、一种失落:一切劳累都那么释然,一切的委屈与付出全都烟消云散。从此的按部就班,我倒不适应了!
没事儿拿出那会儿的合影,还能叫出清华、北大、北师大、理工大学支援来的好同事,赶上合适机会兴许聚聚。再看与那些功勋们的影照,已有几位“老革命”、“老亚运”离世而去。潸潸然,我心莫名的寂寞袭来。
2010·11·11
写于亚运会又一次的轮回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