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京味儿散文:交情
(2009-02-07 20:22:39)
标签:
调侃感受情感爱心娱乐京味儿文化 |
分类: 京味儿散文 |
甭看咱是个纯正北京爷们儿,我的外地朋友倍儿多。卖菜的、装修的、餐饮的、剃头的、磨刀的、物业的、回收的,有事没事我乐于与他们侃山,渐渐地知晓他们闯荡的艰辛与不易,理解他们也有大志,却碍于生存无法实现;同情他们有文学细胞,但家庭重负只有不舍放弃;他们心地善良,也难免在打工中遭受白眼后不公正待遇。有几个朋友过节必有短信问候,在家乡的快乐让我与他们分享,我也真想念他们!尤其遇上回家后,不再回来的主儿,更是常常念叨。
戴三儿,北京闯荡十几年,弄水产小有成效。一开始板车绕儿世界转,低三下四求爹爹告奶奶。现在几个大饭店长期供货,有了不错的稳定的进项儿。先前儿个,驾驶“捷达”拉货拉人两不误,现在可倒好,“大金杯”两三辆专门送货,自己摇上“宝马”了。总问我:要点儿啥?我说不缺。到年些了,一准儿送来肉鱼唔的。弄得我就是一个不好意思。他说了:我骑板车那会儿大哥你总叮嘱我,早上道儿黑,看着点儿车,我心里头这叫个“热乎”。
小潘,我的小老乡。看他人机灵但实诚,说话直来直去,把他当个小侄子看。逢年过节,叫他过来,免得想家想得难受。把我不当外人,前些日子处个对象儿叫我看,让我参谋参谋。那时,子当我就是他“亲叔”。前些日子,知道我们老太太病了背上病人就走,就当是亲孙子也就如此吧?
小陈——地地道道定兴人,家传的磨刀手艺。老年间儿,祖父、父亲都是老实巴交的手艺人儿。一手打着“惊闺叶”,一肩担着“老虎凳”,一声听惯了的吆喝声儿,在偌大的京城走过了衰与兴、乱与治、穷与富的历史更迭。据说,他们家的磨刀板凳都被图新鲜的收藏者敛巴了。小陈换了个加重“二八永久”,承袭着老辈儿的“磨”与“戗”的手艺,在城市森林之间游弋间或来到快被遗忘的老胡同儿,叫老人儿幻觉往日记忆。一来二往,小陈的血脉大家传开,前屋后院“抢”着找小陈磨磨闲置的家伙,为着续上个多年的念想儿。知道家里老辈儿人客气,小陈闲儿了在家里喝茶,常常不好意思收我递上的钱,整的我也不好意思了。谁知是不是故意,巧了,在父母家见过在岳母家见过在自己家见过,小陈总是恭谦地问我“有需要磨的吗?不收钱。”只好说,没有。即使磨了也要抢着付或者拿上小孩衣裤给他,只有“曲线救国”式的救济才让我平衡。
小黄是我业务上结下的朋友。当初也不是顺顺当当,别人鼻子不是鼻子眼儿不是眼儿就会对小黄挑毛病。将心比心,没黑没白,真是操劳,合理的挣钱利润不能眼红。我经常向有关人士絮叨,小黄时不时也能听到。一回不知他那根神经搭错,悄悄塞钱给我,叫我生气。“你可甭小看人,别人行我不行。我收你的,背后你就会戳我脊梁骨,以后受你摆布!”厚道的小黄立刻脸红,陪不是。后来,他走了也发达了。逢人说,大哥讲理仗义不贪。其实,我只不过尽职而已,不昧良心睡觉踏实。
楼下回收废品小张当然是河南人,我看不是一般的厚道。不缺斤短两不说,谁家有个事儿,他二话不说帮人帮到您最急人的时候。那回,楼上小孩儿在院里淘摔出了血,小张抱上宝宝蹬上板车直奔医院,出了力、垫了钱,孩儿他妈这叫感动的稀里哗啦。在她嘴里时尚辩证法了,对河南人不能一概而论了。
小方,文文静静,我家装修时的木工。骨子里沁出来文人气质,可惜家里接二连三的苦难断了他的文学登高之路。我鼓励他,有梦想,就要追求;有坚持,就有希望;有目标,就要奋斗。他临走时,分明看见他的泪水在眼睛里犹豫着。今年节前,看见他的信息我乐了:这小子,又要回大学了!没白数落他。
交情,就是交心。有诚心、爱心、真心、平常之心就是情感的基础。
交情,不能参杂私念。良心、道德、职业品质、将心比心成就牢固的情感阵线。
交情,没有地域界限。好坏之分、善恶之分、惰勤之分,地域绝不是衡量尺度,有色眼睛要不得。
文军/文
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