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需要快乐工作的年代

(2011-04-08 16:10:37)
标签:

上帝

美国

爱好

幸福感

《圣经》

杂谈

分类: 中外书摘经典版精选

需要快乐工作的年代


袁岳 著  来源:《中外书摘》

 需要快乐工作的年代

中国人的幸福感来源于职业幸福感

    Family Time(家庭时间)应该是跟家人一起吃个饭、看个电影的休闲时间,可是你看我们中国的老板,下班后还得接着应酬,这样看来老板加班的时间不见得比我们少。老板花那么多时间干活,是为了扩大业务。扩大业务干吗?挣更多的钱。挣更多的钱干吗?为了扩大业务……扩大业务就是他生活的目标。突然有一天均瑶集团的王均瑶同志英年早逝了,在业务扩大的过程中他就不见了,但就是这样,他还是有成就感。我们中国人固然很注重幸福感,但最重要的幸福感来源于职业幸福感。

    职业幸福感由什么东西构成的呢?过去我们的职业幸福感主要是职业成就感,要么账上的钱不断增加,要么成果被认可,要不就当个劳动模范,或者被提拔成高管,这是职业成就感。之前我们很少关注职业快乐感,在我们的70后以前尤其是60后以前,如果觉得干活还有成就感那就是很好的工作了,但是这一点从80后90后开始要改变了,因为80后90后很注重娱乐性。80后三大核心特征其中之一就是娱乐性,生活要有趣味,快乐的事情才是好事,工作如果不快乐那就不是好事。

    

爱好是什么东西

    首先我来说员工的快乐工作原则。快乐有四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今天干的活是不是你发自内心要干的,很多人知道这个似乎叫做职业爱好,事实上我们叫它professional calling——职业呼召。“职业呼召”这个词最早是从《圣经》里来的,《圣经》里说为什么有人愿意干那些累得要命的活,那是因为上帝把一个富有活力的呼召放在他心里,让他觉得自己就应该干这个。我们普通人中间有10%的人叫“公益人格”,就是爱帮人家张罗事,挣不着钱也还能天天高高兴兴的,重要的在于你要知道你就是这个命。人是有倾向的,职业呼召是比一般我们说的爱好更加深刻的爱好。

    爱好是什么东西?所谓的爱好首先是自己非常喜欢。爱好有浓度,爱好一个东西就是老想干这事。比如说我从小就有一个爱好,想拥有一座岛,我从7岁时开始有这个梦想,到现在仍然存在,而且就快实现了,我已经考察了很多岛。那时候围绕着岛想啊想啊想,想得越多就靠得越近。所以你要一直想,除了想,还要付出代价,为你想要的东西付出代价。你说你想当富人,你以为富人是随便玩的?有人说,你看现在富人没一个好东西,整天权钱交易,黑钱也赚。但是你以为黑钱是随便赚的?那是把脑袋系在裤带上,一不小心就会被抓进去吃枪子的,黑道上处不好也给你喂枪子,横竖都是枪子。你怎么不去,你没那个胆嘛,对不对?你没有为想要得到的东西付出牺牲。

    一个人真正的爱好是以对某样东西的执著为特征的,爱好最大的一个表现就是我们看着你挺苦你自己却挺高兴,这就是爱好和非爱好最重要的形式上的不一样。爱好不仅仅使得你不累,还能让你非常具有个人魅力。一个人基于爱好干活,跟人家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富有热情,而人们会被热情所感动,这就是感召力。

    

一个人的一辈子要有专长

    爱好是第一位的,这是我站在员工的角度来讲的,但爱好本身不见得就能被认同,因为有些东西虽然我很爱好但是并不擅长,所以第二个就讲到专长问题。一个人一辈子想要练就的技能很多,但是一个人如果有一个技能,往往就能得到其他人的认可。我是天天写博客的,很多朋友看我的博客,他们说你怎能找到这么多可写的,我说要坚持写,坚持三个月每天都写,写满三个月你就发现写博客容易多了。当对一种行动进行反复操练达到习惯的程度,其所占用的精力和时间资源就会最小化,而这个行动就可以叫做技能。技能是什么,就是一种惯常的行动。有的人天天在家做饭,最后他会做饭了,做饭就是一种技能,写博客也是一种技能,说话老说成了话痨也是技能。很多人老觉得自己不擅长说话,一说话就紧张,像这样的人最需要的是给自己多一些练习的机会。我不是一开始就会说话的,我是在农村出生的孩子,农村的小孩子胡说八道骂娘可以,但是不太会一套一套地说话。所以我上大学以后,办了第一个学生社团,叫演讲协会,为什么?因为我不会演讲。一般大学生是会演讲的去搞演讲协会,我是不会演讲的去搞演讲协会,为什么?因为我知道自己不会演讲所以要培养自己的技能。怎么培养呢?我在学校里组织一个演讲大赛,赛完之后我们有人得一等奖,有人得二等奖,一等奖当副会长,二等奖当常务理事,我是组织者我当会长,经常组织演讲活动。人就是这样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会讲话的人最后你也就会讲话了。所以你要培养一个环境,然后不断地训练达到一定的频度和强度,最后就变成专长了。

    其实,技能和爱好是略有区别的。爱好是一个方向,就比如每个人都可以演讲,这中间又有一些人特别爱好演讲。把北京的小孩子和上海的小孩子放一起,会发现北京的小孩子比较能讲,为什么?因为北京的老一辈有演讲的传统。把我们中国的小孩和美国的小孩放在一起你就能看出来,美国的孩子相对会讲。美国的小孩从小就会讲,因为美国85%的人不同程度都信仰基督教,周末的时候都要去教堂,在教堂要做testimony(分享见证)。小孩被组织起来学习,要报告本星期上帝爱我了,有件事情帮我做了,然后把这件事说出来。每人都讲故事,讲着讲着他就会演讲了。专长或者技能是中立的,普遍适用在不同的方面,技能有个非常核心的东西,就是动手。

    

多读书,多交朋友,多听乱七八糟的讲座

    第三个是见识。什么叫见识呢?世界上其实本来没有一个单一的学问或者规则。见识就是知道世界上的事物不是只有一个角度来认定和判断的,见识可以有很多角度。

    比如说同样在单位里差不多位置的两个人,你涨了工资我却没涨,那我不就吃亏了吗?我光想着凭什么我就吃亏,就想不开了。这时候你必须换个角度来想。中国的老板不喜欢你主动提钱的事,而是喜欢先把你当猪肉一样掂量掂量,看是肥肉瘦肉,完了以后觉得你像五花肉搞不清含量,那就先炖你一段时间,炖完之后看瘦肉含量比较高就给你工资高点,他通常把这部分工资叫效益工资。效益工资有主观衡量在里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你的态度是怎样的。比如说这次三个人中间只能有一个人涨工资,其他两个没涨,从老板这个角度来说当然希望你们虽然没有涨工资也好好地干活。但是有的人没涨工资,肯定就不好好干活,还要跳出来,老板就会觉得没跳出来的那个比较顺眼一点,至少态度是端正的。老板问你的时候你得说,其实我对钱这种事看得很淡,我在想为什么我没涨工资,可能是在学习方面不如别的同事,那以后有学习机会、培训项目的时候我愿意多去学习一点。这时候老板会觉得你还挺有进取心,一高兴让你培训两次,培训完了之后老板就会主动开始考虑要不要给你涨工资了。为什么呢?社会学里有个理论叫做“专属管理资产”,参与培训之后,跟过去相比你的人力资本的含金量就提高了,你学完了还没跑,老板就会觉得你靠得住,不仅考虑给你涨工资,以后有学习机会还让你去,学习完了又涨工资。关键在于你要知道有这个专属管理资产的窍门,明白你所拥有的资产越多你的要价能力越高。如果是三资企业,你可以直接跟老板谈,只要他们认为正常,而且你有依据。国内老板不喜欢这样,他们喜欢主动给你,不喜欢你主动提出来。你要知道在跟不同对象打交道时,所应用的策略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来源于哪里?来源于见识。你用这个办法去做,会发现三年中你涨了8次,而另一个人按照规矩,只涨了3次,跟你差一半。因为管理资产会产生倍增效应,涨你的工资不仅是因为你活干得不错、态度不错,而且本身有资源投放在你身上,还有一点就是老板认为你人品不错,这些因素统统加在一起以后你所获得的比直接向老板要钱得到的要多得多。

    见识包括三个核心的东西,即多读书,多交朋友,多听乱七八糟的讲座。

    首先,我想让大家树立一个学习的概念,就是一定要读快书。中国有5%的人常读书,读书周期从三天到三个月不等,但往往读完之后三个月再问他这本书写了什么,他都答不上来。三个月和三天读完的效果一样,那你干吗不读三天呢?用三天读书法一辈子可以读7 000本书,用三个月读书法只能读300本书,这个数量就决定了你的见识层面。所以快读书,你才能多读书,视野才会更广。

    拓展视野的意义在于从任何一个认识的角度都能确切地解决一个问题。有学问的人跟没有学问的人的差别就在于,别人说个什么事儿,有学问的人能知道这大概是怎么回事。有学问的人懂得去学去问,而且知道去哪儿问、问谁。世上老师那么多,书那么多,这就够了。

    第二个要多认识人,尤其要认识陌生人。每个陌生人都是一本不同的书,陌生人对我们来说最有价值。做生意没几个是跟熟人做的,卖东西都是卖给陌生人。

    

保持和培植我们的兴趣

    有了爱好、技能和见识之后,你会发现事情会比较容易解决,也容易得到别人肯定和认可,这样你自然会觉得比较快乐。现在我要说的第四点就是保持和培植我们的兴趣。

    我们很多人在上学的时候可能还有点业余爱好,比如打球跳舞,等到工作以后爱好就都被削弱了,要等老了退休了才重新拾起来。今天我们要进入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这些业余爱好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尤其是业余爱好带来的能力发展本身就可以促进我们职业能力的提升,比如跳舞就能提升一个人的协调能力。我有个同事不爱跟人讲话,直到有一天我们组织了篮球比赛,哇,这小伙子英姿飒爽,打球打得漂亮啊,所有女孩一下子都成他粉丝了。所以一方面爱好本身是显示人价值的一种方式,另外一方面爱好能够帮助我们发展其他的职业能力。

    爱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增加我们团队的乐趣。两个同事之间本来没什么太大关系,后来发现他们在球场上一个是很好的二传手,一个是很好的扣球手,这两人在工作中的关系就会得到改善。这是在一个场子中培养出来的体验,这种体验本身是可传承和可发展的。所以员工的兴趣是公司在制造快乐环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尤其当一家公司把快乐工作当做目标之后,你会发现拥有兴趣爱好是员工获得职业成就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快乐工作就是发掘员工的潜力

    我发现企业中间能够让员工快乐的人才太少了,让员工不快乐的人才太多了。我们的管理人员头脑中没有关于快乐的知识,没有关于快乐的技能,没有关于快乐的见识。所以我们要学,从哪学?只能从娱乐圈里学,各种各样有趣的晚会怎么搞,人家走秀怎么搞,人家红地毯怎么搞,人家娱乐公司的晚会、员工活动是怎么搞的,为什么他们跟我们搞的就不一样?我这几年在东方卫视做节目主持人,经常参加他们的晚会,我觉得比我们的做得好。

    当然我们讲的快乐工作不是简单地跟娱乐业结合,快乐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是发掘员工的潜力,比如我们有一个同事长得很胖,踢毽子却很灵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快乐工作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把我们同事中存在的潜力释放出来,你不过提供了一个平台,总有一个方面能让员工介入进去。比如我们做一个游戏,大家说说自己知道的小动物、昆虫的名字,这时候你会发现农村的孩子更有优势。所以你要能够有很多种方法让大家产生新的成就感。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总有一些闪光点能够表现出来,所以快乐除了是新鲜的刺激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我的发现、自我的展示和自我的满足。

    

    (摘自《谁说80/90不靠谱》,中信出版社,责任编辑:宋冬雪)

 

更多精彩文章

中国的中产阶层有多大?

德国实现了民富国强

全球资源真相:日本与中国

怨气从哪儿来?

“中国制造”在美国更便宜

为什么我们的蔬菜这么贵

国民党究竟运了多少黄金到台湾

杨澜给80后女孩子14个忠告

90%的男人心里都是这样想

伪装勤奋?别把老板当白痴

职场达人的刻薄话

宋朝的社会风气是怎样变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