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给孩子的信:运动会意外、转折、反思

(2020-10-19 15:17:43)
标签:

杂谈

给孩子的信

育儿

运动会

分类: 教育随笔

7班的同学:

   好久没写信,中间好多时间想写,又总是被各样的事情打扰,一来二去就中断了好久。今天,感觉有必要跟你们聊点啥。从疫情到现在,其实有好多东西想聊,倘若坚持写信,中间又会留下不少有意思、有价值的东西,可见坚持确实不容易,中断、放弃倒是随时可以开始。

     写给孩子的信:运动会意外、转折、反思


写给孩子的信:运动会意外、转折、反思

写给孩子的信:运动会意外、转折、反思

    我们进入了初三,经历了开学考,第一次月考,时间反正义无反顾地来,绝不留情地走。你重视不重视,它都那样,你投入不投入,它也如此。相同的在于时间必然的流逝,不同的在于时间流逝中我们每个人反思、反思后的行为的不同引发的结果的不同,这点老生常谈也无新意。

    十月让我们记忆深刻的不是国庆的假期,也不是迎来深圳一年最好的季节,我想可能是运动会。我反复说,写作文不要写运动会,但是,除了作文,这活动大概又是大家特别渴望的一项活动,至少参与性比其他的活动要强。参与性这事确实是大家挺在乎的一个东西,大家一起玩才好玩嘛,去年,我忙着改作业,没咋个参与,你们也批评了我,今年,我也就不去改作业,操场内有比赛,我都参与观看,跟你们一起喝彩。参与的重要性同样体现在学习上,班上的成绩要真正的优秀,就需要更多的同学参与,而很多时候,学习上,我们还很难真正做到大家一起参与,因此,从好这个角度看,运动会应该是我们参与性最高的活动(科技节参与性也高,但是那是强迫的)

     运动会,开幕式,大家都要参与,每个人都要出力,都尽心了,集体的荣誉就来了,比赛大多是个人项目,但是又算入团体总分,个人跟集体的关系更加紧密,既有个人的精彩表现,又有集体的荣耀时刻,因此,大家都挺在乎这个运动会的。

写给孩子的信:运动会意外、转折、反思

    因为在乎,所以有更多的付出,因为付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就更加在意,但是就像一篇好的小说,平淡无奇,风平浪静,毫无波澜也就失去了某种精彩。运动会中的“意外”还是来临了。

首先说我吧,运动会第一天晚上,自己贪吃,吃老家送来的“兔头”,结果把本来就不好的一个牙齿弄碎了,留下一个尖锐的突点,顶着舌头,意外似乎就从这里开始的,意外似乎会传染。在比赛的最后的一项目,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项目——接力赛中出现了。

    比赛一切顺利,赢了对手,大家欢呼雀跃,笑意比阳光还要浓密。但是,古人说“乐极生悲”,据说被人“举报”违规了,真是晴天霹雳啊!战胜了对手却输在了规则,本来是一个“民不告官不究”的事,却节外生枝。加上,运动会中还出现的其他“摩擦”,大家就觉得特别的委屈、憋屈、愤懑……倘若规则都“一视同仁”也罢,偏偏 有“漏网之鱼”,偏偏有我们认为的“不公平”。

    这种“得而又失”“煮熟的鸭子飞走”的感觉很不好,那一时刻,真是天崩地裂,噩梦降临。多年来,我一直做一个噩梦,梦见自己被抓回去考物理、化学(我高中物理、化学比你们现在任何一门最差的学科都差,通了六窍,只剩下一窍不通,做题全靠蒙,选的全部中),噩梦的可怖在于我是在大学,在工作之后被拉回去考试,辛苦复读进入的大学,辛苦进入教师队伍的努力都付之东流。

写给孩子的信:运动会意外、转折、反思

写给孩子的信:运动会意外、转折、反思

看到接力赛被罚掉10秒,那一刻,我就想起我的这个噩梦,想到我的这个经历,所以,我能感同身受。

    情绪归情绪,释放情绪舒缓心理,找出方案才能解决问题。

    那天其实你们挺棒,首先自己去尝试解决,无效,接着来找我。找到我虽有情绪的波动(实属正常,在我这里不释放 情绪,哪里释放情绪呢?),你们整体还是比较冷静。至少大家很快明白了我们需要做的几件事情

1、询问当时的裁判 2、找到录像,重看是否真的违规  3、向谁找?如何找?找到向谁申诉?4、如果确定我们确实违规了,我们是否接受这个结果?5、不接受这个结果,我们要做什么?

    第一个、第二个问题不难,我去解决,也只能我去解决,估计你们也不知道找谁要录像。第三个问题也不难,找裁判长,你们跟我都可以去找,也都去找了。关键问题在第4个问题,倘若我们真的违规了,我们真的能接受吗?理性上,我们都知道,违规了,那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呢?但是,感性出来了或者是另一种“理性”出来了,其他班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违规?于是,大家也想看看其他班的录像,这个可真的有点为难。去找技术人员看我们的录像,我想我努力是可以做到的(除非那天,他们马上就消除了数据,我可不希望他们那样做,这样一定不能说服你们的),但是,要看其他班的录像,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你们看我平常挺“霸道”,好像挺“跋扈”,但是即便如此,我也是戴着脚链舞蹈,绝非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到,毕竟很多明规矩、潜规则在那里,倘若每个班都去查询,怕是……我也可以去大吵大闹,不过怕这种情绪是解决不了问题,你们似乎也担心我在这样做,于是当我去查看录像的时候,你们找到徐欣主任,让她找我,怕我“炸爆”了,证明这个时候你们也是理性。

虽然,没有把握能否看到其他班的录像,我还是要去做这个事情,谁叫我是你们的“老大”呢?我不去做谁做呢?

    很多时候都是如此,责任指引着我前行。在这个职位上,我就要去做这件事情,你们说我是多么想去做这件事情呢?怕是未必,但是“屁股决定脑袋”,在其位谋其责,倘若我随意地拒绝掉你们,倘若我找个幌子忽悠你们,最后的结果是小,于你们对我的认识,于我对你们的“责任”“担当”的教育,于你们的健康成长那是非常不利的。

     此外,于我的个性,不做总觉得是遗憾。于是,我跑了好几个部门,还真拿到了数据。

在拿到数据前,我在想,倘若我们真的拿到了其他班的录像,其他班也没有违规,我们就真的“甘心”了,就真的不遗憾了?我想未必,表面的遗憾可能没有了,但是内心的不甘我们难道真的就一点没有了?我们努力啦,我们是优秀的,但是……

      那天,我讲了《我与地坛》中跑步的故事,我讲了《老人与海》的故事,所有的故事其实都是一个经验,但是一个个的经验未必有用。你们提出“公平”的微博图,我说没有绝对的公平,你们问我那如何看待“公平”。这个问题,我真的无法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从成人的世界看,我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接受了这个世界的不完美,而此时的你们还有理想与纯真的加持,谁错了?谁都没有错!其实,我所讲的故事也许就是一种答案,但是,这样比喻的答案显然又不是最有效的解释。

     写给孩子的信:运动会意外、转折、反思


    这时候,有两种声音:

    1、接受这个事实。理由,不得不接受,不必再折腾,其次考虑到我的牙疼,心疼我 2、继续努力,找领导申述。哪个选择更好?

   我想至今,我都无法判断哪一个更好。

      这就是生活,你无法绝对地判断好坏,但是你又必须作出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有价值,每一种选择都有遗憾。在孟子那里,鱼和熊掌,生与义很好选择,那是大是大非的选择,生活的小问题则并非这么斩钉截铁获得答案。

      既然每一种选择都有价值,每一种选择都有遗憾,那么做出一种选择我们就不必在乎另一种选择,或者另一个角度看也就是说我们也需要尊重另一种选择。我感动第一种选择(体谅我的身体),以我的个性,我会选择第二种,尝试一下嘛!

      最后的结果,大家看到了,我跟你们说“我搞定了”,其实还蛮有波折,我不是说我厉害,而是想说所有的结果其实都不是看起来那么一帆风顺,不论是我们选择第一种接受内心的安宁,还是选择第二种努力去争取,都是看起来那么风平浪静,岁月静好!

      如果要做一个反思,我们还需要做什么改进,我们是不是可以更为更为冷静地用第二种方式,我们尝试努力去挽回,我们尝试少一点情绪地去努力挽回。尝试着更为冷静、理性地去努力争取挽回,很多时候,说很重要,制造舆论,做更为重要,行动改变现实。

这点跟你们说起来很轻松,其实也颇难。很多时候遇见这种事情,第一个跳起来的恰恰可能就是我。我常常向徐欣抱怨,吐槽,最后去搞定的还是徐欣,这一点,我是远不如“徐爸”的。

还有几个要表扬的是,那天你们及时告知了家长,家长传来了数据,胡荣祥的爸爸还来到学校给了一个“神助攻”,天时地利人和,拿到数据,我们改了过来。

写给孩子的信:运动会意外、转折、反思

写给孩子的信:运动会意外、转折、反思

不过,我们再反思,或者你们读到这里,有没有想过那个录像的画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吗?我们是不是只是沉醉在更改后失而复得的喜悦,而忽略了我们最初想寻找的真相?那个“真相”对于我们有什么杨的启示?

从录像看,很长一段时间,最后一个男生的“脚”确实踩在线外了,只是在接棒的“瞬间”这个脚有一个“回收”的动作,视频中有一个清楚的声音“踩线了”,也许就是这个声音,引起了裁判的关注,重看了录像,初看录像确实可以判断为“违规”,细看,才觉得这个属于“模棱两可”的范围,既然可判可不判,判与不判都有道理。我们所要反思的是,我们确实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引发了争议。而我们由臆断有人“举报”(至少目前还没发完全证实,至少现场出现了清楚的“踩线”了的声音),因此,我们之上的一系列追求“公平”,现在想来是不是要提供给我们一些其他的反思。

当然,我们努力、争取了,团结一致下让争议消解,但是,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倘若这种争议到了其他“赛场”,例如考试场,你的书写不好,答案是正确的,别人却看不见,我想连“争议”都不会出现,而是直接“挂掉”了,所以,只有自己做的更完美才能减少别人的“挑刺”,才能减少“争议”,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之后,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我不详细说了,你们在Q群争吵了,也解决了。我想说,第一,其他班不是我们的敌人,即使真的有某班某个同学做了某些不好的事情,也不代表这个班,我们不能因此不跟人家交往。第二,我们学习一个成语“祸起萧墙”,意思自己去搞懂。第三、我们学会听取不同的意见,求同存异,和平相处 第四、我们彼此需要冷静,不要学我,感觉受了委屈就“暴跳起来”

好了,都过去,新的征程开始了,但愿经历这个事,带给你们更多有益的成长!

特别感谢家委会,感谢范榆欣妈妈辛苦的排练,感谢为开幕式辛苦付出的同学!付出了汗水,收获的成功才是如此开心与持久!

今天到此!

 

                                                 肖涛

                                             20201019日星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