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肥”,我与“大师”

(2019-10-23 20:47:13)
标签:

杂谈

给孩子的信

教育

育儿

应试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
外中初二的同学:
       有时,做阅读题也能找到一些可以讨论的话题。例如《语文花开》二单元有一篇叫《小肥》的文章。讲述了一个深中老师把语文课变成文学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来换了老师,把学生分数提上去了,却把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弄没了。专家最喜欢这样的事,然后可以好好地谈论一番如何进行素质上课的宏论。
  “小肥”,我与“大师”

        娃娃们看了文章,少了少有的“兴奋”“羡慕”,这都是人家的老师啊!此人只能天上有,人间难得有机会。随后还有“愤懑”,我们的语文老师咋个不这样呢?用学生的话说:我们的语文老师现在似乎只有“学习”,连运动会都不去给他们加油了,只在那里接待家长,开家长会。别人家的语文课带着学生在文学的天地中徜徉,我们的语文课在题海中沉浮。人家的老师幽默、和蔼、亲切;我们的语文老师严肃、凶悍、疏远……
        反正生活在别处,有一种牛蛙叫人家的娃,有一种牛老师,叫人家的老师。“小肥”这种老师就成了一种“理想”,一种期盼的老师。那也是,不讲题,不搞应试,讲点野史,说点文学的八卦,话些人物的逸事,看起来确实很美,听起来似乎不错。
        江湖上,庙堂上的语文流派很多,冠以各样的名称。课题专家说“概念”很重要,我们写作文也知道,题目太关键,吸引读者啊!于是,语文以各样的名称纷纷降临人间,大有百花开放,万紫千红的模样。不过,好像最大的流派,最关键的流派还是“应试派”,没有哪个大师敢说自己的“应试派” 的盟主、成员,即便是也要变化一个名称,仿如狗蛋的名字变成了汤姆就会洋气很多一样。
       这样仿佛恋爱与婚姻一般,恋爱的时候浪漫很多,一到婚姻就现实起来。这个现实还是很难超越的,但是必须以美名的称呼,不然就是“政治不正确”,谁敢大张旗鼓说“我就是搞应试主义”,骨子里是什么,大家也心知肚明。也难怪,娃娃们天天浸泡在“试题”中,有了一点窗外的风景与诱惑就欢欣,羡慕起来。
       我在想,你们说我跟小肥最大的区别在于我没有“笑容”,我在想,我的笑容是如何在2018届消失的。我仿佛记得仅仅在几年前,还是这个学校,我的脸上是充满笑容的。我的笑容是如何在时间的流逝中僵冻,破碎的呢?
“小肥”,我与“大师”

        我思来想去,这个凶手是谁呢?谁捕去了我的笑容?谁偷走了我的亲切?谁盗取了我的幽默?
        就在一年多前,上一届的学生还把这些词(幽默、亲切、搞笑)不吝啬地送给我,仅仅是几百天之后,这些词就被时间的大盗给盗走了?我左看,右往,前寻,后找,我要去找到凶手,找回那些失去的东西,我曾经是也小肥那样的老师啊!
        就像歌词唱的那样:“那时后天很蓝,日子过得太慢”,那时,时间真的又多又慢,不像现在那么多中考科目,那时,我们可以比较从容地去看书,就像木心的诗《从前慢》:“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慢的时间,也就可以集中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看好一本书,写好一科作业……
     “小肥”,我与“大师”

        那时候,好像什么学而思还没有上市,至少盐田没有什么“学而思”,上一个好的补习班都要进城,仿佛从乡下到城市,跨越几个时区一样。那时,补课的孩子也少,他们有时间去阅读,没被看起来要说减负实际上却增负的学习欺压,他们也不太焦虑,于是可以从容一点去阅读。
        那时候,我们讲一个阅读模型,他们几下就会了,我们也就不用去反复练习了;我们说你们 去背美句,他们也就背了;我们说“之”,他们知道要回答“乎”,会心之处,就可以拈花微笑(不懂的可以查查这个典故)。
         那时,我不是八班的班主任,隔着班级看热闹,不用每天时刻伴随,自然也就少了摩擦,有了距离自然产生美感,连沉默都是酷气,不像距离太近,连笑容也可以变成冷笑、嘲笑,皮笑肉不笑……
      “小肥”,我与“大师”

   
       我在给某学生的回信中,提到《霸王别姬》中的一个情节:程蝶衣的师傅严格训练程蝶衣,程蝶衣当了师傅也严格训练自己的学生,哪知道时代变了,学生了变了,他原来那一套不管用了。
        所以,当我依旧用笑容与小肥的方式去上课的时候,发现不对头了!就像一把换了密码的锁,我原来的钥匙开不动,于是,笑容收起来,浪漫藏起来,理性拿出来,试题拿出来。于是,聪明的学生发现:你不是在办公室依然充满笑容吗?
        为何要隐藏笑容呢?就怕笑多了,队伍就散了,就怕给点阳光就灿烂,实际上也是如此。在越来越拥挤的时间里,在越来越大的压力中,越来越少的阅读中,必须去掉那些柔软的前奏,直接进入主题;必须去“抢占”时间,时间你到底去哪里了?
“小肥”,我与“大师”

        干嘛不放轻松一点呢?佛说:你要放下。放下就是乐,放下执着,苦就消失。可是,我就是“苦孩子”长大的,执着而顽固,总想在时间的缝隙中找到空间,即使带上脚链也要跳舞。天知道!我曾经是多么地痛恨应试教育,为了又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我曾经多么地豪气宣布:我要抵制应试教育,我再也不要回到考试中去。但是,当最大的硬通货——分数,从口袋里被摸出,发现廖少的金额不足以买到前往下一站的车票时,洪流的人群,人来人往,我却只能望车心叹,然后乖乖地回到学校,拿起课本,第二次走进高考的教室;我也是曾经就想在深圳的民办学校教书一辈子,尽管受着欺压拿着微薄的工资,我害怕考试,因为我曾经失败;还好,我没有一直在那里,我用学习,分数完成了人生的逆袭。大约就是这种经历在血液里变成了基因,于是,我才那么重视学习,以致于运动会前,我拿出一节语文课去训练开幕式引起了王娟老师大大的惊讶——你怎么可能不上课了去排练?(当然,事实上也是不可能,那不过是换了一节课)。什么叫执着,这就是执念,佛说你要放下。你在用自己的经历去强迫娃娃们也去经历,自己的苦学也要娃娃们去体验,于是才有每天中午要求学生在教室看书,于是才有下午六点才放学,于是才有周末的阅读课……执念!都是执念!佛说有了执念,苦才来了,有了苦,笑容就消失了。
         “小肥”,我与“大师”

          懂了!你懂了吗?
         我们又读了一篇文章《大师治学》,讲林语堂上课带着花生、瓜子去上课,让学生边吃边听边聊,而他给学生评分居然是“面相打分”法,通过看模样给学生评分,作者说林语堂是痛恨应试,不要用偶然的一次考试去评价学生,作者说林语堂对学生知根知底,记忆力超群,在评分之前已经仔细观察过学生。什么叫大师?也许这就是大师,大师总有一点“怪癖”,张岱说:“人无癖,不与可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小肥”,我与“大师”

        不过,依照目前的中学考试评价机制,大师来了可能也会变成“大屎”吧,没有理想化的人当不成大师,只有理想化没顾及现实的人,可能最终连老师都不当不了。我还是回到上面所言的硬通货——分数,我们如此敏感甚者憎恨分数,但是,我们又逃离不了分数,看看最近炒得很厉害的新闻:深圳各区招老师,这些被招的老师哪个不是985、211?而去应聘的人员,如果不是985、211,怕是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而全国985、211的录取比率是多少?985大学在广东2018年的录取率是1.32%,而211大学稍微高一点则是2.74%。你拒绝分数,这些优质的大学靠什么来录取你?倘若你有惊天之才,写出一部伟大的小说来,做出一个了不起的发明来,或是你有某项特长,自然可以去依靠。否则,你还是要靠分数这个硬通货去换取入场券。此外,分数的获得就真的只是简单的应试,就不是素质的体现吗?分数的获得就不是能力的体现吗?很多时候,我们害怕分数,反感分数,不过是为自己的懒惰找一种借口而已。上一篇,我说了学习的重要性。这篇,我想跟你们说的是,我们不回避分数,我们要用科学的方式去换取分数,在得分中训练自己,提高自己的素养,这是一个可以双赢的事。
       “小肥”,我与“大师”

        我没有你们所言的“笑容”,是因为我很清楚“现实”,知道目前的‘困局“,我把”笑容“隐藏或寄托在某地,只不过你们没有发现,我绝非只要分数,只要现实的人,我把很多情怀、情感都寄托在阅读中,如果只是老师讲讲文学的八卦,那终究只是老师的东西,短而浅。要自己去读,自己去思考,自己去练习才能真正成长。
        小肥是理想型的老师,我甚至怀疑他的真假,那篇文章是散文还是小说,我们都不清楚;大师是有个性的,个性的底气是实力,我们要有超越分数的实力,我们才能去俯视分数,目前,两条道路:脚踏实地,好好应试;仰望星空,认真阅读。现实和情怀两不误,也许真有不负如来不负卿的事。
         本周到此!
         
半期考试取得佳绩!
                                                                                                               肖涛
                                                                                                          2019年10月2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