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给孩子的信:写在开学初

(2019-02-12 09:56:32)
标签:

杂谈

给孩子的信

教育

育儿

分类: 教育随笔
外中的同学与家长
        时间真是“无情”,转眼假期就将结束。
        在每一个假期结束的时候,我们似乎都有一种莫名的焦虑,对于孩子们来说要“交货”(作业)要回到朝七晚六的生活,对于家长来说,既要工作,又要兼顾孩子的学业,压力颇大;对于我来说呢?我却越来越感觉到两个字“变老”。
写给孩子的信:写在开学初

      作家马家辉说:假如你感觉自己老了,你不是老了,你是恐惧老,恐惧自己能力不足够,你有焦虑。”     
      我为什么对时间焦虑,对变老焦虑呢?我这种对年龄的畏惧,其实发生在不少人身上。而很多时候,拒绝面对真实的年纪,看似是对衰老的恐惧,可能更多源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与年龄不相匹敌的能力和发展前景。”
     “工作多年,高不成低不就;取得了些进步,但距离目标遥遥无期;父母的身体日渐变差,自己一人外出奋斗,想照顾心有余力不足……”这样的状态是很多像我这样的“中年人” 的状况。    
       哲学家 Kierkegaard 认为:“焦虑是在说明我们存在实现某种可能性的可能,但是也可能无法实现这种可能性。”因为太多未知、冲击和压力,自身能力不足以支撑人去应付随之而来的问题,没有了无所畏惧的底气。想要冲破发展的天花板,又缺乏自信。“被淘汰感”,直接为恐慌加码。
写给孩子的信:写在开学初

      我一直有这样的“恐慌感”,这也许来自我少年的经历。
      90年代有一个社会热词——下岗(就是失业),单位、组织对于像我父辈那一代的人就是原点半径,突然之间这个原点半径消失了,单位没有了,单位不管你,你被放置到如同汪洋大海的社会里。最直接的影响,每个月没有收入了。对于生活在物质发达的今日,你们无法想象,那种可能断粮的拙荆见肘。那个时候,我的叛逆心又特别强,其实所谓的“叛逆”不过又是一种“借口”的“掩饰”,掩饰我在学业上的失败。父亲并没有告诉我下岗的事情,他每日还是外出,后来我知道他去“打麻将”,老家成都人特别爱打麻将,外人羡慕说那才是生活,就连大地震之后,成都人也悠闲地打麻将躲避余震,但是,那是父亲不是去娱乐,他是去“赚钱”的,他麻将技术不错,靠打麻将每天可以小赢几十百来元,一天的家庭开销也就有了。我呢,继续“叛逆”迎来了第一次高考以及高考的失败,就在那个时间点,我感到了时间的可怖,你在时间之外,同学纷纷去大学报到,我却无处可去。
写给孩子的信:写在开学初

      那时,书还是有读的,报个成人大学,拿个其实没什么“含金量”“文凭”,例如当时很流行的“市场营销”,那么今天,我有可能就是房产中介,产品推销员之类;或者花钱找关系去读一个中专,出来我可能就是今日的城管(这个看起来好像也不错,但是,那时读这个学校要花6000元,妈呀!这是一笔巨款),最后,我选择了复读!
      复读压力很大,有一段时间,我神经性紧张,每天吃什么吐什么,第二次高考 考语文,出考场我失望至极,感觉很差,未来以一种看不到的颜色扑面而来,我坚持考完剩下的学科,内心很奔溃。成绩出来了,语文还不错123分,最后考上了川师,走上了教师之路。很长一段时间,复读的恐惧缠绕在我心间,我常常做一个梦,我被拉回考场重新考试,而成绩却不理想,最后失去读大学的资格。这个梦我做了整整大学四年,直到大学毕业。
       也就是在这样的“噩梦”的紧逼下,我大学很努力,一直拿奖学金,毕业后进入了成都当时排名第四的中学教书。带完第一届学生,我去藏区支教,然后认识了沫沫阿姨,然后我辞职来到深圳,进入了“百合外国语”(当时还叫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百合外国语”是一个私立学校,对学生发展不对,老师却没有什么发展空间,都知道深圳公立教师地位高。我决定去考编,除了相关的待遇、地位外,还有一个关于“梦想”“情怀” 的东西在里面,那就是,我想真正地教书,教语文。在一所“私立”学校,分数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一切向分看,家长就是冲着分去的。老师吧,那也就冲着分教,其实在今日的公立学校很多老师也是如此,但是,我不想如此,至少公立学校可以给我一个去实现情怀的空间。于是,我开始了二年多的考编之路。
写给孩子的信:写在开学初

      我不时就会问学生:中国什么考试最难?学生说,中高考最难。我说不是,考公务员,考编制的考试最难,中高考有教学大纲,有书本,而这些考试虽有大致的范畴,却没有具体的教材,考完试,你连错在哪里都不知道,你找不到试题的出处,或者找到各样的版本。对于这种考试,教你们的很多老师都经历过,他们一边要教学,一边要复习,压力之大。我记忆最深刻的片段是,那年我又一次去西藏骑自行车,骑到一个海拔4200米的小镇——浪卡子,我朋友的单车坏了,回拉萨修理,那时,我白天骑车,晚上看书,那天早上,我在路边等我朋友,初日已出,我拿出《心理学》《教育学》的书在海拔4200米的公路边坐在地上阅读,汽车驶过,激起落雨般的灰尘跟着阳光一起下落。我有一种荒诞感,我拿着《心理学》的书在这个空气稀薄的地方阅读,我似乎觉得自己心里有问题。那一年,我骑行到我一直梦想去的地方,中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地方——陈塘镇,翻过一座山,从海拔4900米往下100多公里就是海拔2000多米的陈塘镇了,但是深圳有招考了,那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考试,回去,放弃近在咫尺的目的地?继续前行忘掉考试?最后,我选择了前者,赶回了深圳。
写给孩子的信:写在开学初

写给孩子的信:写在开学初

写给孩子的信:写在开学初

      回深圳的路程也一波三折,到了拉萨没有飞机票了,只能去找朋友买了黄牛去西宁的火车票,硬座,结果火车还晚点,差点错过飞机,幸好飞机也晚点,沫沫阿姨找了朋友先帮我办好手续,我到了机场走紧急通道去去候机厅,在最后的时间赶到了。回来考试,很多计算题,我用手算,却发现别人带了计算器,第一考试,只考了50多分,陈塘没有了,编制也没有了,当然,我不后悔的那样的选择,不去考我怎么知道怎么考呢?至少,我那次考试中,我知道了一些试题的出处,于我这就是收获。
      随后的两年就是不断的参加考试,有一次,暑假计划了去美国骑车,飞机票都买了,结果笔试过了,当然不能去美国了,结果面试那天,才知道我报错了地方,报到了应届生那边,又错失了机会。就这样从一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终于在2012年考上了盐田的编制。那一次,300多人参考,选2个人。
      进入公立学校,照说吧,有了“制度”的保障,我为什么还有“被淘汰”的“恐惧”呢?
      第一,缘于少年那段经历,我知道,我这个人,家庭没有背景,自己没有颜值,脾气暴躁,直肠真心,不善于经营人际关系,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没有足够的实力,我怎么能维持自己的“傲娇”,维持我“精神的优越”呢?
      第二,虽然,也有大器晚成的说法与现实,但是我这一把年纪了,实力是有的,功夫是厉害的,但是还缺少相关的“认证”,嘈嘈闹闹的世界,那么多名师,那么多不咋样的“名师”,那么多骗钱的“名师”,我虽然也是一个有名字的老师,但是也不甘于只做一个有名字的老师,于是,我要用自己的“干货”证明自己,用自己的专业走出自己的道路。
写给孩子的信:写在开学初

     自信与从容,足以击退优胜劣汰下的焦虑,岁月流逝下的不安。如马家辉所说,若你有能力,有自己有别人没有的东西,那感觉的不会是老,而是成熟若跟不上新的时代,又没有旧的累积,焦虑自然而然会产生。于是,每天我不看点书,不学习一下我就有一种跟不上时代的感觉。
      食神蔡澜的母亲的教诲蔡澜:“求生本领越高,你的自信心越强。因为人总是怕又老、又穷、又病,但你有很多求生本领的话,你不怕的。”李敖也曾说:“我不羡慕明天的你们,我只羡慕昨天的自己。”
        电影《飞驰人生》里面,林榛东是一个帅气的富二代,有钱有颜值,还那么努力,比我优秀的人还那么努力,我怎敢轻易就退缩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男呢?实现梦想的道路的充分条件是努力,努力未必就成功,但是努力给了成功的一个机会,给了我一个抗拒衰老的信心。
       时间的初段,你们还感觉不到时间的无情与残酷就跟我当年一样,生活在巨大的物质繁荣的时代,还没有见识到社会的模样,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这是鸡汤的说法,未来是美好的,但是是不是属于你的,这是现实的考虑。
      开学初段,我们又站在相对平衡的时间起点上(实际上是不平衡的,有些同学利用得好,有些利用得差),又一段新的出发,做不了时间的主人,至少跟他做个朋友吧!
                                                                                                 肖涛
                                                                                              2019年2月2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