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不能选择学校,我们做什么?

(2018-03-27 14:33:10)
分类: 教育随笔
        上一篇文章,我谈了如何去选择一所好学校。有家长留言:对于大多数家庭是没有多少选择权的,还不是就近上学。
       这位家长说的是对的,能够择校的毕竟是少数的。百合、四大校大家挤着头皮往里钻,谁不想去一个所谓的“名校”呢?但是能进去的也就那么多。
       徐欣给我的留言是  *不被社会言论导向,忠于孩子的情况进行选择,才是明智的选择。我认同这句话,但是也深知这样的“智慧”选择是很难做到的。徐欣获得年度教师后,有机会让自己的小孩去市面名气更大的学校,徐欣最后还是决定让自己的孩子留在身边,多一些陪伴更好,更为重要的是她知道这个年级,有哪些实实在在、勤勤勉勉的老师。
     如果不能选择学校,我们做什么?

       家长也许会说,那也是因为你们老师有这些“信息”啊,我们普通家庭怎么知道老师的具体情况?能选学校已经很厉害了,选老师那就更难了。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懂教育的人知道,很多时候,教师比学校更为重要,班级情况比学校重要。
       怎么办呢?
       一来,我上一篇文章说过,你要看学校的整体情况,看学校的管理水平。二来,可以做选择的,自己可以把握的,比“择校”“择师”更为重要的是自己的“家庭教育”。
       影响学生学业的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哪一个最重要?
       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我可以举很多例子,例如孟母三迁,例如胡适与鲁迅的例子,再如,我岳父他家原来是四川宜宾地区的农民,小时候家里是很穷的,但是岳父的妈妈很有见识,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几个孩子都很努力,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是,你也可以找到反例来反驳我。例如,我老婆一同事,大老粗一个,每天忙得很也没见她怎么管娃,但是人家娃可优秀了。中学是深中,大学是美国的伯克利大学,导师是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怎么去解释呢?有一次区统考,第一名家长是个货柜车司机,根本没时间管娃,这又如何解释呢?此外一样的家庭背景,差不多的家庭教育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国家教育出来的人还是不一样的。不然,为什么我们不少家庭还要送小孩出国呢?对于家长来说成功、失败的案例都是对方的,自己的才是关键的,但是,我们又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做试验,于是我们很焦虑。
       我的经验是:孩子具体的学业水平,学校起了很大作用。因为学科知识,学科教学这个学校是专业的。但是在做人方面,家庭的教育远远大于学校教育。
       你说我扯远了,现在家长选一所所谓的“好学校”主要考虑的还不是“教学水平”,简单点说,这个学校的中高考分数不行,我想家长怕是也不会选择这样的学校。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在品德、做人方面对于孩子的学业成绩有没有影响?
       我的回答是肯定。
       学生的学业成绩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研究不考虑遗传智商的情况下,主要是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比学校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影响要大,因此,从这角度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绩影响是大于学校的。
       那么,“非智力因素”有哪些呢?动机、意志、情感、性格……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虽然不是直接作用于你孩子的学业成绩,但是,它们却在根本上决定着你孩子的学业成绩。
如果不能选择学校,我们做什么?

       例如,动机。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的困惑在于孩子为什么就对玩感兴趣,对学习就不感兴趣呢?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这是本能,我反而觉得如果一个孩子对“玩”不感兴趣,那才要更值得我们警惕。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让孩子让孩子在学习上也保持像“玩耍”一样的兴趣,而不是消除“玩”的动机。我在罗湖教书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差,没有读书的动力,为什么呢?家里房产多,每月租金都上10万,家长也不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又有后路,面对“艰苦”的学习,孩子怎么会去认真学习呢?再如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真是孩子的兴趣吗?很多怕是家长的兴趣,家长的焦虑。这样的“兴趣班”孩子参于其中能有多少效果呢?关于“动机”,家里我以后再专门讲。
       再例如,“意志” 
  如果不能选择学校,我们做什么?

      学习是一门很“苦”的事,过程需要坚强的“意志”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这种对学生意志的训练,你就不要指望学校了,学校初一都有军训,学生训练一番也能“艰苦奋斗”一番,好像也能吃苦了,但是,军训结束不久,孩子就恢复“原型”了。孩子的“意志”训练主要还要看家庭教育,如果你溺爱孩子,过分保护孩子,不让孩子吃苦,只管分数,最后孩子的意志力得不到训练,成绩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我看到很多家庭,家长根本不要孩子做家务活,一心只抓学习,我认为做家务活是训练孩子“意志”的很好的一项活动,但是很多家长忽略掉了,最后孩子成绩也没有多大提高。
        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活动训练孩子的意志,体育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我很喜欢骑车,多次去西藏、国外骑车、在西藏翻越4、5千米的大山是经常的事,很累,很苦。但是这样的“骑行”也锻炼了我的意志,让我在工作学习中不轻易放弃。现在,我喜欢健身(撸铁),这也是一个非常辛苦、劳累的事情,但是这对于强身健体、增强意志力是很有用的。
如果不能选择学校,我们做什么?

        再说情绪。一个孩子能否控制好情绪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人总要经历很多挫折,意志不坚定,情绪不稳定,就很容易有挫败感,甚至走上极端的道路,我们时常听到孩子跳楼的消息,孩子容易冲动,做极端的事,要是命都不保了,成绩还有啥意义。而这个情绪的培养业主要来自家庭教育。我个人来说,有时就情绪不好,容易着急,“脾气大”,想想这种“着急”容易“激动”的情绪也是来自我父亲,我们深深地受着父母的影响。
        再如性格,一个孩子的性格主要是来自家庭,你不能指望学校去塑造你孩子的性格,不是学校不愿意,很多老师都有好为人师的习惯,但是,你觉得几个老师能帮你塑造孩子的性格呢?小修小补是可以的,像海伦格勒的老师莎莉文那样塑造海伦不是没有可能,而是可能性太小,人家是专门的家庭教师,在学校,一个班几十个孩子,老师怎么做得到?
如果不能选择学校,我们做什么?

       我算是一个勤勉认真的老师,但是,对于孩子性格、情商的事,我感觉基本上是作用有限的。
       现在,教育界、媒体爱用“原生家庭”这个词短语来分析孩子乃至成人在学习、生活中的诸多表现。我们的心理、行为深深地受到家庭的影响。以为为举,我个性中有不少矛盾的地方,例如我一方面渴望冒险,喜欢一些刺激的事情,另一方面,我又比较保守、胆小。我曾经多次骑自行车在国外旅行,外人看来,我很勇敢,实际上,我内心是很胆怯的,几次国外的旅行都是有朋友作伴。我追根于自己的成长,我发现,我喜欢刺激、冒险大约是小时候父母对我管理还是比较宽泛的(我爸爸对我哥哥管教就很严厉,因此我哥哥的性格中谨慎的表现就很多),我小时候被“放养”的机会多(当然不能一概的说“放养”就是很好的),因此,我养成了喜欢“冒险”的性格,但是,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的父母经历了90年代的下岗潮,父母下岗了,生活陷入窘境,那个时候,在家里氛围很压抑,妈妈表现得特别沮丧,抱怨的话特别多,生活似乎见不到未来,这样的一段经历,让我的的性格中一直有一种不安全感,不敢去做太“出格”“冒险”的事情。我妈妈还有很小市民的一面——算计、比较(在那个阶层,你不这样也很难生活),我的性格中也就沾染了这些东西,一直在影响着我。很多时候我们终究都逃不出自己的家庭,我们都在家庭的半径影响范围内思考、行动。
如果不能选择学校,我们做什么?

       现在的很多媒体都在报道:学校如何不负责,老师如何不认真,学校、老师把责任推给家长。从我从教16年的经历看,我见过不少不太认真的老师,但是,我还真没有见过像媒体那样报道的老师。老师再负责,如果家庭教育缺失了,老师是无法挽回的,至少从大概率上是很难挽回的。
      
       我说了,我们是教育“合伙人”,作为老师我们尽自己的力量,作为家长,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配合,我想这样,你的小孩在哪所学校都不会差。这也是我们自己可以把握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