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的信:谈谈如何读一篇文章 一本书(上)
标签:
杂谈给孩子的信如何阅读 |
分类: 教育随笔 |
外中的小朋友:
这周,我们谈谈如何读一篇文章,如何读一本书。
关于阅读的重要性,我们讲了很多,社会上各样的大咖、大神也在不断谈论这个问题,例如网上就有篇很有名,流传甚广的文章《未来正在惩罚不读书的人》,不论是切中要害也好,还是你觉得有点夸大,甚至“危言耸听”也罢,反正现在社会流行着“要加强阅读”的呼声。不过,跟猛烈的“呼唤“比起来,真正阅读的人,真正会阅读的人还是少数。
很多人不喜欢的阅读,不能坚持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会阅读,因为不会阅读,所以读书是低效的,因为读书是低效的,所以读完书效果是差的,因为读书效果是差的,于是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用处,也就不再坚持阅读了。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学会一些优质的阅读方法,那么必然会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提升阅读效果。这周,我们就讲讲阅读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清楚自己的阅读目的。
阅读的目的可以分为娱乐性、消遣性阅读,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娱乐性的,消遣性的,只是打发无聊的时光,其实,你不太需要掌握什么阅读方法,玩就是了,当然,你也收获不了什么内容。
另一种阅读是提高智力的阅读,那么要达到这个目的,则必须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了。
目的、目标指挥着我们行动,你的阅读目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面阅读效果。
二、阅读时,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是目录、序言,后记
附录。
我在高中学习历史中,学会了这种方法,对于我的历史成绩很有帮助。
我们常常忽略目录和序言。
目录是一本书的框架结构。看完目录,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作者在一本书里面要讲解的内容,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讲解的。目录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概括内容。
除了目录就是序言。序言一般有他序和自序。一般都是别人或自己介绍这本书的写作原因,写作过程以及内容的概括。阅读这些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相关背景,便于我们理解书本内容。
而课文里一个单元往往有单元的主题提示,每篇课文还有相关介绍,这些都是要引起我们注意的。
目录、序言、单元主题提示,文章指引,阅读这些,我们就可以基本做到“提纲挈领“。而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后,再回读这些 目录、序言、单元主题提示,文章指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理解书本、文章内容。
例如,我提一个问题。我们这学期语文课本学习了什么内容?
很多同学会这样回答:我们学了《新闻两则》、《中国石孔桥》《桃花源记》《阿西莫夫科幻小说》……听起来没有头绪。但是如果你关注每个单元的序言、提示,你 就会得出这样的答案。
你关注了目录、序言,你才会有整体的印象,整体的判断。我们的学习、记忆都是从整体到局部,然后由从整体回到局部的。初二年级上是这样,你学会了,做出六个这样的表格或者思维导图,那么三年,六册语文书的内容就概括出来吧,这样做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主题作文的写作。
再以,我们读过的《蒋勋说文学》为例,你关注了目录,你就可以得到这样的思维导图,这本书的框架也就出来了。
后记,附录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它会为我们提供一些补充资料,作者的心得等等,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三、进入到书本、文章内容。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是书本、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前面讲的目录可以帮助我们做这个事情,但是有时目录又不能提供全部的信息,所以,我们需要用关键词,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去概括其内容。这是《蒋勋说文学》的内容、主题概括。
而不同的文体,我们可以抓住不同的关键要素来概括。例如叙述性的文体“例如记叙文、记叙散文、小说,我们可以抓住其要素来进行概括。
记叙文要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小说要抓住:人物、背景、情节
在概括就是3个www:who (at)when (do) what。
而抒情性文章则主要主抓”情感“,对于人物众多的,情节复杂的小说,我们用思维导图更加方便我们理清人物关系。
例如我们寒假要看的《红楼梦》人物众多,画个图是方面我们理清人物关系的,概括其内容的。
还有一些有效的方法就是寻找:关键词,关键句,然后把关键句组合、链接起来,形成完整的话
四、阅读一篇文章,一本书需要弄清作者在表达什么观点,抒发什么情感。
情感、主旨一定是通过内容表达的,所以必须弄清楚文章、书本内容才可能去把握文章、书本的情感。
阅读圣经《如何读一本书》里说:书的世界与生意的世界一样,不但要懂得达成共识,还要懂得提案。一个人的提案,就是申明他准备依照某种模式来做事的意图。而书里的提案就是文章的主旨,也是一种声明。
作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需要理论、事实的支持。因此,寻找一篇文章、一本书的主旨我们需需要找到这些依据,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依据“归纳”出文章、书本的主旨。
关键句是帮助我们理解文章、书本内容的关键。
“ 不为那山顶,只为这已经划下的曲线,爬。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爬。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沙山的顶端是次要的。爬,只管爬。”
“
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不能与它近乎。看来,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下坡上坡。”
“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告诉我们:作者通过攀爬鸣沙山
发出了对人生、历史、世界的感概。(感慨的具体内容就是这些关键性句子)
我们再看这些关键性的句子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议论。因此,所谓“关键性”句子,往往都是“议论性”“哲理性”的句子。抒情文中,也要注意一些抒情的句子。
因此,关键性句无论是对于记叙行文章,还是抒情性文章或是议论性文章都是有用的。
而对于议论性文章,我们更要关注其内在的说理逻辑(简单说就是用什么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每一个材料想要表达什么。
文章、书本的内在逻辑不仅是议论文有,记叙性文章一样。描写一个景色,描写人物,事件的展开都有其目的。写景不过是为了烘托氛围,推动情节,展示、暗示人物性格特点……人物描写不外乎是要写出人物的特点。你掌握了文章的内在逻辑,内容、情感也就比较好把握了。
总结一下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1、从内容看
2、找关键句 3、注意逻辑关系
4、注意不同文体的风格特点。(表达方式)
一篇文章,一本书如何去实现其内容与主旨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去关注。
1、结构。 简单的结构分为总分结构(总分总,总分
分总);递进结构,更为复杂的则有发散性结构,例如《水浒传》由一个人物写到另一个人物;倒金字塔结构(新闻是典型的代表)还有环形结构,文章、书本的开始与结尾是连接起来的。这种结构在科幻恐怖电影中的常常见到。例如有一部经典的恐怖电影叫《恐怖游轮》:影片 述单身母亲杰西和一群朋友乘坐游艇出海游玩遇到风暴,登上一艘经过的游轮后却发现这艘1930年失踪的神秘游轮里空无一人,随之而来的连环凶杀让杰西等人陷入轮回的恐怖之中。
单身母亲发现那些被杀死之人竟然是一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干的,她必须杀掉那个跟她一模一样的人才能阻止轮回,电影最后,她终于杀死了跟她一模一样的人,逃离了轮船,回到了现实,这是结尾就是电影的开头,她被朋友约出去玩耍,他们开始上了游船,新的轮回又开始了。
阅读一首诗跟阅读一篇小说、散文的方法显然还是有所区别的。
文体的特点决定了我们观点点不一样。例如小说,我们主要要关注人物与情节;对于诗歌我们则要更多关注其“意向”关注“想象”,关注语言背后的隐藏的内容。
阅读一本小说和阅读一本历史书显然也是有区别的。关于学科间的阅读区别,我们以后再讲。
简单说来,抓住你阅读的对象的特点,采取针对其特点的有效方法阅读是能做到阅读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七、需要学会做读书笔记。
我时常发现,很多同学读完书,书是干干净净的,就像一个画着妆的女人去旅行了回来
,脸上干净干净,没有阳光的痕迹,没有旅行的味道。读书不做笔记,就是一次不彻底的旅行 只是来了 看了 然后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网上有一个美国小学的读书笔记法
我们看看
五、关注文章、书本是如何讲述其内容,如何表达其观点,如何抒发其情感的。也就是H(how)
2、语言。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是思维的表现,语言表达情感的载体。关注语言是语文学习的重点项目。我们要关注语言哪些方面呢?(看下面我做的思维导图)
4、关注其内在的逻辑。
材料如何支撑观点的,注意逻辑表达,这是我们很欠缺的地方。
这点我们以后学习议论文还要详细学习。
六、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前一篇:写给家长的信“如何陪孩子玩耍
后一篇:给孩子的信:运动会后的遐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