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给孩子的信:谈谈如何读一篇文章 一本书(上)

(2016-11-27 08:22:22)
标签:

杂谈

给孩子的信

如何阅读

分类: 教育随笔
外中的小朋友:
       这周,我们谈谈如何读一篇文章,如何读一本书。
写给孩子的信:谈谈如何读一篇文章 <wbr>一本书(上)

       关于阅读的重要性,我们讲了很多,社会上各样的大咖、大神也在不断谈论这个问题,例如网上就有篇很有名,流传甚广的文章《未来正在惩罚不读书的人》,不论是切中要害也好,还是你觉得有点夸大,甚至“危言耸听”也罢,反正现在社会流行着“要加强阅读”的呼声。不过,跟猛烈的“呼唤“比起来,真正阅读的人,真正会阅读的人还是少数。

       很多人不喜欢的阅读,不能坚持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会阅读,因为不会阅读,所以读书是低效的,因为读书是低效的,所以读完书效果是差的,因为读书效果是差的,于是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用处,也就不再坚持阅读了。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学会一些优质的阅读方法,那么必然会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提升阅读效果。这周,我们就讲讲阅读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清楚自己的阅读目的
写给孩子的信:谈谈如何读一篇文章 <wbr>一本书(上)

      阅读的目的可以分为娱乐性、消遣性阅读,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娱乐性的,消遣性的,只是打发无聊的时光,其实,你不太需要掌握什么阅读方法,玩就是了,当然,你也收获不了什么内容。
      另一种阅读是提高智力的阅读,那么要达到这个目的,则必须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了。
      目的、目标指挥着我们行动,你的阅读目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面阅读效果。
      二、阅读时,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是目录、序言,后记 附录。
      我在高中学习历史中,学会了这种方法,对于我的历史成绩很有帮助。
      我们常常忽略目录和序言。
      目录是一本书的框架结构。看完目录,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作者在一本书里面要讲解的内容,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讲解的。目录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概括内容。
写给孩子的信:谈谈如何读一篇文章 <wbr>一本书(上)
写给孩子的信:谈谈如何读一篇文章 <wbr>一本书(上)
写给孩子的信:谈谈如何读一篇文章 <wbr>一本书(上)
      目录让我们了解整体内容,新旧版本目录 还可以让我们知道两个版本的差异

      除了目录就是序言。序言一般有他序和自序。一般都是别人或自己介绍这本书的写作原因,写作过程以及内容的概括。阅读这些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相关背景,便于我们理解书本内容。
      而课文里一个单元往往有单元的主题提示,每篇课文还有相关介绍,这些都是要引起我们注意的。
      目录、序言、单元主题提示,文章指引,阅读这些,我们就可以基本做到“提纲挈领“。而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后,再回读这些 目录、序言、单元主题提示,文章指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理解书本、文章内容。
     例如,我提一个问题。我们这学期语文课本学习了什么内容?
     很多同学会这样回答:我们学了《新闻两则》、《中国石孔桥》《桃花源记》《阿西莫夫科幻小说》……听起来没有头绪。但是如果你关注每个单元的序言、提示,你就会得出这样的答案。
     写给孩子的信:谈谈如何读一篇文章 <wbr>一本书(上)
    你关注了目录、序言,你才会有整体的印象,整体的判断。我们的学习、记忆都是从整体到局部,然后由从整体回到局部的。初二年级上是这样,你学会了,做出六个这样的表格或者思维导图,那么三年,六册语文书的内容就概括出来吧,这样做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主题作文的写作。
     再以,我们读过的《蒋勋说文学》为例,你关注了目录,你就可以得到这样的思维导图,这本书的框架也就出来了。
    写给孩子的信:谈谈如何读一篇文章 <wbr>一本书(上)
      后记,附录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它会为我们提供一些补充资料,作者的心得等等,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三、进入到书本、文章内容。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是书本、文章讲了什么内容。前面讲的目录可以帮助我们做这个事情,但是有时目录又不能提供全部的信息,所以,我们需要用关键词,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去概括其内容。这是《蒋勋说文学》的内容、主题概括。
写给孩子的信:谈谈如何读一篇文章 <wbr>一本书(上)

     而不同的文体,我们可以抓住不同的关键要素来概括。例如叙述性的文体“例如记叙文、记叙散文、小说,我们可以抓住其要素来进行概括。
      记叙文要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小说要抓住:人物、背景、情节
      在概括就是3个www:who (at)when (do) what。
      而抒情性文章则主要主抓”情感“,对于人物众多的,情节复杂的小说,我们用思维导图更加方便我们理清人物关系。
      例如我们寒假要看的《红楼梦》人物众多,画个图是方面我们理清人物关系的,概括其内容的。
写给孩子的信:谈谈如何读一篇文章 <wbr>一本书(上)

写给孩子的信:谈谈如何读一篇文章 <wbr>一本书(上)
       这是我网上找的,我希望大家读完后 自己去画 自己画的才有思考,才能记忆深刻(换句话说,我知道网上有什么内容,不要去复制、粘贴)
       还有一些有效的方法就是寻找:关键词,关键句,然后把关键句组合、链接起来,形成完整的话
    
  四、阅读一篇文章,一本书需要弄清作者在表达什么观点,抒发什么情感。
      情感、主旨一定是通过内容表达的,所以必须弄清楚文章、书本内容才可能去把握文章、书本的情感。
      阅读圣经《如何读一本书》里说:书的世界与生意的世界一样,不但要懂得达成共识,还要懂得提案。一个人的提案,就是申明他准备依照某种模式来做事的意图。而书里的提案就是文章的主旨,也是一种声明。
      作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需要理论、事实的支持。因此,寻找一篇文章、一本书的主旨我们需需要找到这些依据,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依据“归纳”出文章、书本的主旨。
      关键句是帮助我们理解文章、书本内容的关键。
     不为那山顶,只为这已经划下的曲线,爬。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爬。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沙山的顶端是次要的。爬,只管爬。”
      “ 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不能与它近乎。看来,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下坡上坡。”
      “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告诉我们:作者通过攀爬鸣沙山 发出了对人生、历史、世界的感概。(感慨的具体内容就是这些关键性句子)
       我们再看这些关键性的句子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议论。因此,所谓“关键性”句子,往往都是“议论性”“哲理性”的句子。抒情文中,也要注意一些抒情的句子。
       因此,关键性句无论是对于记叙行文章,还是抒情性文章或是议论性文章都是有用的。
       而对于议论性文章,我们更要关注其内在的说理逻辑(简单说就是用什么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每一个材料想要表达什么。
       文章、书本的内在逻辑不仅是议论文有,记叙性文章一样。描写一个景色,描写人物,事件的展开都有其目的。写景不过是为了烘托氛围,推动情节,展示、暗示人物性格特点……人物描写不外乎是要写出人物的特点。你掌握了文章的内在逻辑,内容、情感也就比较好把握了。
        总结一下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1、从内容看  2、找关键句  3、注意逻辑关系 4、注意不同文体的风格特点。(表达方式)
五、关注文章、书本是如何讲述其内容,如何表达其观点,如何抒发其情感的。也就是H(how)
    一篇文章,一本书如何去实现其内容与主旨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去关注。
       1、结构。简单的结构分为总分结构(总分总,总分 分总);递进结构,更为复杂的则有发散性结构,例如《水浒传》由一个人物写到另一个人物;倒金字塔结构(新闻是典型的代表)还有环形结构,文章、书本的开始与结尾是连接起来的。这种结构在科幻恐怖电影中的常常见到。例如有一部经典的恐怖电影叫《恐怖游轮》:影片述单身母亲杰西和一群朋友乘坐游艇出海游玩遇到风暴,登上一艘经过的游轮后却发现这艘1930年失踪的神秘游轮里空无一人,随之而来的连环凶杀让杰西等人陷入轮回的恐怖之中。 单身母亲发现那些被杀死之人竟然是一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干的,她必须杀掉那个跟她一模一样的人才能阻止轮回,电影最后,她终于杀死了跟她一模一样的人,逃离了轮船,回到了现实,这是结尾就是电影的开头,她被朋友约出去玩耍,他们开始上了游船,新的轮回又开始了。

2、语言。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是思维的表现,语言表达情感的载体。关注语言是语文学习的重点项目。我们要关注语言哪些方面呢?(看下面我做的思维导图)
写给孩子的信:谈谈如何读一篇文章 <wbr>一本书(上)
   3、关注写法
写给孩子的信:谈谈如何读一篇文章 <wbr>一本书(上)

4、关注其内在的逻辑。
材料如何支撑观点的,注意逻辑表达,这是我们很欠缺的地方。
这点我们以后学习议论文还要详细学习。
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阅读一首诗跟阅读一篇小说、散文的方法显然还是有所区别的。
      文体的特点决定了我们观点点不一样。例如小说,我们主要要关注人物与情节;对于诗歌我们则要更多关注其“意向”关注“想象”,关注语言背后的隐藏的内容。
      阅读一本小说和阅读一本历史书显然也是有区别的。关于学科间的阅读区别,我们以后再讲。
      简单说来,抓住你阅读的对象的特点,采取针对其特点的有效方法阅读是能做到阅读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七、需要学会做读书笔记。
     我时常发现,很多同学读完书,书是干干净净的,就像一个画着妆的女人去旅行了回来 ,脸上干净干净,没有阳光的痕迹,没有旅行的味道。读书不做笔记,就是一次不彻底的旅行 只是来了 看了 然后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网上有一个美国小学的读书笔记法 我们看看

评星式笔记

作业单上的内容为:

日期:---------  书名:------------ 作者:-------------

我给这本书五颗星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

我不喜欢这本书,因为---------------------------

 

复述式笔记

任务一

记录每天所读的书名(如果一天没读完,可以记下页码)和作者名,以及所花的阅读时间。目标是每天15分钟,自由选择书本,多少本书不限。

一张表格是一周七天的记录(从上周五到这周四),一周评估一次。评估标准分为两个部分。

1.  学生自我评估(在选项前打勾)

我保证了功课的质量:书写整齐,拼写正确(因为是抄写而已),资料完整,进行检查。

  我有合作性:我和家长一起回顾了以上的功课。

2.    教师评估(Rubric Score一种描述过程指标的评分标准,广泛用在阅读和写作的评估上)。

+,达成7天阅读6到7本书的目标,以及完整准确地完成各项记录内容。

V+,达成7天阅读4到5本书的目标,以及/或没有完整准确地完成各项记录内容。

V,达到7天阅读1到3本书的目标,以及/或没有完整准确地完成各项记录内容。

任务二

选取一本书进行故事复述,分别用3句话概括故事的开始、发展和结局,还提供了一个详细的示范例子。也是一周完成一次,星期五上交。

 评估标准也分为两个部分。

1.  学生自我评估(在选项前打勾)。

我保证了功课的质量:书写整齐,使用二年级水平的拼写,资料完整,进行检查。

我有合作性:我和家长一起回顾了以上的功课。

2.    教师评估(也是用Rubric Score ,+表示达到要求,v+表示基本达到要求,V表示仍需提高)。

儿子的读书笔记之一

书名:Arthur Meets the President

作者:Marc  Brown

故事的开头:Arthur 在“我怎样帮助美国变得更好”的作文比赛中胜出,被邀请到白宫。老师说他要在总统面前讲这篇作文,所以他一定要把讲稿记下来。

故事的中间:Arthur 有些紧张,他在飞机上、酒店里和到白宫的路上都不断练习,但一阵强风把他的讲稿吹走了!

故事的结尾:Arthur开始了演讲,但站在总统旁边,他脑子一片空白。他妹妹爬到一棵树上,把新的讲稿展开给Arthur看。Arthur放松了,顺利做完了他的演讲!

联系实际式笔记

这种笔记第一个任务和复述式笔记相同。第二个任务则是记录在读到文章某个段落或情节时的联想:当我读到----------------,我联想起-------------------,这两种情形是相似的,因为-------------------,这样的联系让我明白了------------------。

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这个任务,表格背面有“联系实际“的指引:

1.        在你本周读的书里,找一本你能够联系实际的。注意,在有些书里比较容易找,另一些则不然。

2.        你所作的联系要适当,能够帮助你再某种程度上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某个方面。

3.        你所作的联系要前后呼应,使读你笔记的人一目了然。

评估标准也分为两个部分。

1.              学生自我评估(在选项前打钩,这一项与前面的基本相同。)

2.              教师评估(也是用Rubric Score,+表示达到要求,V+表示基本达到要求,V表示仍需提高)

儿子的读书笔记之二

书名:Frankenstein Takes the Cake

作者:Adam Rex

 当我读到“噢,婚礼上能有竖琴师吗?我听说竖琴师很好吃……”时,我想到自己第一次问”我能嚼口香糖,我也能吞它喽“的情景。这两个情形很相似,因为Frankenstein(故事的主角)和我都是在问一些让我们感到很糊涂的东西。这样的联系让我明白了人在第一次做一件事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困惑,就像我和Frankenstein这样。

     判断重点式笔记

这种笔记第一个任务也和复述式笔记的相同。第二个任务则是记录所读故事的几大要素。

人物:———— 场景:—————— 冲突:——————

解决方法:—————— 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为了帮助孩子完成这个任务,表格背面有“判断重点“的指引:

1.              在你本周读的书里,找一本叙述性的故事书。有些书比较容易帮我们完成这个练习。

2.              用整齐的字体、完整的句子来表述你阅读故事后所判断的重点。

3.              你只需要记录最重要的信息,比如,你不需要把所有的人物都罗列出来,但要把起重要作用的主要任务列出来。

评估标准也分为两个部分——

1.              学生自我评估(在选项前打钩,这一项与前面的基本相同。)

2.              教师评估(也是Rubric Score,+表示达到要求,V+表示基本达到要求,V表示仍需提高)

   儿子的读书笔记之三

   书名:Hoppy Goes To School

   作者:Dawm Bentely

   人物: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Hoppy(一只兔子),Goode 医生和孩子们。

    场景:故事的主要场景是学校。

    冲突:兔子不知道自己的新家是否足够安全,所以不敢离开它的笼子。

    解决方法:全班孩子都来照顾Hoppy,为它清洁笼子,给它喂食,替它梳毛,给它喝清洁的水。

    作者想表达的意思:用你想被对待的态度来对待动物!

记录时间式

前段时间,孩子们加入了一个名为“Ozzie’s Reading Program”的读书活动,这个活动是由一个本地棒球队赞助的、活动持续8周,孩子们记录自己的课外读书时间,目标是每周200分钟,每两周进展的象征就是在无形的棒球场上的进垒。每进一垒,孩子们就能在学校用一种开心的形式进行庆贺,棒球队赞助小礼物、热狗、饮料和球赛门票。

这是这项读书活动的时间表——

一垒:2月5日Ozzie Day——穿球队颜色的服装或球队的服装来上学。

二垒:2月19日P..J..Day ——穿你的睡衣来上学!(儿子说,一整天哦!)

三垒:3月5日Spirit Day——穿学校颜色的衣服来上学。

本垒:3月19日Crazy Hair Day——整最疯狂的发型来上学(还可以喷颜色,平时不可以)

在鼓励读书的大环境和家庭氛围中,儿子早已经养成了爱上图书馆、爱读书的习惯,读书笔记也就不算是一项得花费功夫的作业了。

   我们再用思维导图来看看

写给孩子的信:谈谈如何读一篇文章 <wbr>一本书(上)
百度上还提供了一种这样的方法

在“笔记”那一栏中,记录:

  1. 1、记录书本中重点内容,如标题、加粗内容;

    2、记录读书过程中的发现的重点内容;

    3、记录当时还不懂,需要查阅内容;

    4、记录可以借鉴的实例

  2. 4

    在“复习”那一栏中,记录:

     1、对笔记内容整理    

     

     2、记录主要概念    

     

     3、问题的解答    

  3. 5

    在“心得”那一栏中,记录:

     1、复习时的心得体会    

     

     2、要点总结    

    END














写给孩子的信:谈谈如何读一篇文章 <wbr>一本书(上)

             上面的思维导图是我画的,也可以从这些角度去做读书笔记。我们很多同学,还没有养成在书本 文章上

圈点勾画的习惯,更不要说去做这些更为复杂的笔记了。读书笔记是一个再思考的过程,读书只有经过思考才能

取得效果。

        我们在网上看到很多学霸笔记,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并不是简单做了笔记,更是笔记体现了他们的思维,

思考,思维才是关键,读书也是一样的。

      写给孩子的信:谈谈如何读一篇文章 <wbr>一本书(上)


写给孩子的信:谈谈如何读一篇文章 <wbr>一本书(上)


         而我们讲的“思维导图”就是做笔记的很好的方法。

 

写给孩子的信:谈谈如何读一篇文章 <wbr>一本书(上)

 
八、掌握阅读的节奏 学会精读 泛读、略读 ;学会快速阅读

    不同的内容,我们阅读的节奏是不一样的。有些内容是要精读的,有些则不必要,有些甚至要略

过,关于这点,我下次专门在讲(今天内容比较多了)

         学会阅读,要让阅读取得效果,掌握好的阅读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这次我先讲到这里,下次我们继续深入

阅读的方法,探索阅读的秘密。

                                                                                         肖涛

                                                                                      2016年11月2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