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们:
10月也快到了,深圳历年的“读书月”又要来了。


官方把“读书月”打造成一个品牌活动来做,这是好事;从丰富的活动看,深圳人似乎很爱阅读。去书城走走,里面的人确实很多,甚至可以用热闹来形容,不过仔细看来,人数最多的往往是时髦的书、考试书、立志书、金融书、工具书……而人文书内,虽不说门可罗雀,但是却绝对不是那么喧哗。
我想,对于很多人所谓的阅读,特别是像深圳这样的城市,很多人都带有“功利性”的目的,教辅市场一直火爆,什么“绿卡”,什么“全解”,五花八门,光怪陆离,我基本上不看这些书,因为这些大同小异的书其内容上基本上都写着共同的两个字“利益”。
我们阅读要不要有“功利性”的目的呢?
我当然不能绝对地说“不”。对于大家很现实的一个目的,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要上学?不就是为了考高分,上好学校,找好工作,过好日子吗?


我不能否认这样的现实需要。
但是,一个人的阅读目的仅仅局限于此,我只能说他很可怜,很可悲,我想至少对于他来说,这样的阅读是没有多少快乐的?
同学们可以想想,你阅读的经验,什么时候快乐,是老师在那里分析章节段落快乐,还是自己在下面偷看小说快乐?为什么很多人是后者,因为,前者对于你来说,那是知识,甚至是枯燥的知识,你知道这些内容无非是换取一个进入门槛的机会,而你偷看的内容,你觉得它无关前途,只是娱乐,所以快乐。
我们学《五柳先生》陶渊明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阅读的快乐在于哪里?在于它的“非功利性”,带着功利心去阅读,那就去考取“功名”,他不愿这么做,他阅读在于自己快乐。
我想,现在很多人都在讲“阅读”的重要性,但是,我想先给你们谈,带着什么心态去阅读。
你说我想要简单、单纯地心态去阅读,但是考试在那里,试题在那里,难道不要了吗?
当然要!我想说的是第一,不要只把阅读当成考试的工具,不要只有功利性地去阅读,有很多现实问题我们无法避免,我们必须要去面对,但是不同的心态,不同的选择导致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我想每一个老师都会告诉你语文的核心在于阅读。
问题是你有没有真的去阅读,你阅读了什么?那些语文素养高,分数高的人大约有两种:一种是做题做得多的;二是阅读读得多的。大家可以去观察,阅读得高分的是那种大量做题得高分的多,还是那种真正阅读多的人得高分的多?
做题可以让你的语文得到A,但是阅读去让你得到A+。你说你要功利的东西,可以啊!你按照规律去做,抓住事物的本质,你可以不难的到达这个目的。


那你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因为你口味有问题,你的口味影响着你的品位,影响着你的选择。课本不喜欢,这正常;但是课外的你又阅读了什么呢?你喜欢鬼故事,你喜欢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你喜欢那些言情的暧昧的东西,这些有没有错?没有!但是,同样故事,不同的作家写出来的是不同等级。鬼故事有《聊斋志异》,也有低等的“怪谈”,为什么你喜欢后者,而拒绝前者呢?
因为你觉得前者太难,它是文言文,你阅读有障碍,而后者简单,它又刺激。就像你为什么喜欢冰镇可乐,而不是白开水呢?因为前者刺激,但是前者对身体无疑,后者才是健康的。
人都喜欢容易的,对于困难人有一种本能的退避。但是,人还有一种本能就是太简单的,人也不喜欢。我说了有些书,简单,但是能够刺激你,你选择它,有些书很好,但是内容上一时难以刺激你,你选择了放弃。

怎么办呢?
我觉得首先你要选择有内容的,其次可以是怎么去阅读这些有内容的。例如《聊斋志异》显然比一般的鬼故事好不知道多少倍,你选择阅读它,你可以先不阅读原文,你可以先阅读白话版本的,了解了其中的故事,再选择其中的几篇进行原文阅读,读多了,经验积累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果,你一开始就选择那些没有品位、简单、刺激的,最后你的能力是低下的,你的品位的伧俗的。
阅读是有经验支持的。一个恋爱中的人更喜欢看恋爱小说,一个失恋的人对于描写失恋的故事更感兴趣。所以,一方面大家阅读的时候可以先选择一些跟自己生活更相关的书来读,另一方面阅读的经验是通过不断阅读来积累的,不断阅读能让你越读越多,而不读的人则越读越少。
阅读的确是一种习惯,习惯需要培养,需要训练。每天坚持阅读半个小时,日积月累也是很大的收获,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习惯,久而久之,不阅读就像缺少食物让人饥饿,缺少饮水让人感到饥渴一样。
阅读的需要是我们精神的需要。
你没有精神的需求,你把自己打造成单一的物质的生物,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们通过旅行,通过媒体去认知不同的世界,阅读也是如此,在认识世界的不同的时候,我们也在寻找其中的相同,这种相同是我们通过的情感,那些展现在土地、高山、森林、河流中的风景,那些一代代人的悲欢离合,他们的故事很多时候也可能是我们的故事。

阅读让我们不再孤单!
我很喜欢这个说法。本质上人类都是孤单的,孤独的星球,孤独的文明,孤单的生命。阅读让我们的生命的厚度和长度都得到了增加。
阅读需要宁静的心灵,世界太过喧嚣,纷扰的刺激,纷乱的诱惑,像卖场杂乱的吆喝声,没有安静的心灵抵御外界的干扰,怎能去用心的阅读呢?
因此,你要适当远离现代的媒体,特别是那种充斥着浅薄无聊趣味的媒体,你沉迷得越深,你离精神的家园也就越远了。
孩子的品位是由家长和老师影响的。家长和老师振振有词地要求学生去阅读的时候,想想我们自己每天读了多少书?想想我们每天在伧俗的媒体中消遣了多少精力。所以,要让孩子阅读,我们先开始阅读,我们在做,孩子在看,看多了就开始模仿,模仿多了就成了习惯。
对于初三的你们来说,时间紧迫,但是每天给自己留30分钟的阅读时间,一作为休息,而作为娱乐,三也是语文素养、分数提高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说一说每天怎么阅读。
第一、读什么?
1、课本后面的名著要读,因为你们这一届要开始考名著了,这是新题型,据说主要以名著内容为考核方式,也就是说考查你有没有看过这本书,多以人物、情节为主。
2、短时间的自然是《读者》之类,短小、节约时间,心灵鸡汤类型,可以,但是,它是快餐,其营养是难以保证的。
3、你们购买了各样的阅读资料,阅读试题的文章也可以读。
4、中考阅读原题。
我讲一下,2、3、4这些阅读怎么读。你可以做其中的试题,这是一种方式,但是你肯定不喜欢。你也可以做这样的尝试:1、概括每篇文章的内容(训练概括能力)2、总结主旨情感(文章的关键点)3、写作手法(有哪些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熟悉公式)
4、精彩语句:精彩语句拿来做什么?背诵、默写。你不必背诵很多,一天一句就很好,但是一定要背好,更为关键的是要思考,这句话如何运用,用在什么样的作文里面,要运用就要理解,因此你需要对这个句子进行仿写,把别人的句子变成自己的句子。5、阅读完你有什么疑问(质疑能力)
6、读完文章后你有什么收获 你坚持这样阅读,你的阅读能力肯定会越来越强。
问题是:1、好方法,要有好习惯支持,你也知道好,但是你坚持不了,这就需要家长的监督,家长不监督,指望学生自觉,没戏。2、你说,我怎么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还是错的呢?这个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熟悉一些考点,重要的是其中的方法,当然,你可以找到其中的几篇,总结出共同的问题去问老师,去问同学,交流、总结、举一反三。
我可以这样所阅读决定着你们的未来,学会阅读,喜欢阅读,从现在开始,从这个国庆开始,阅读永远不会晚!
肖涛
2014年9月2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