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给孩子的信14:选择适合自己的

(2013-10-12 15:36:50)
分类: 教育随笔

小朋友们:   

    最近,有学生跟我讲:新来了老师,你过去布置的一些作业,不用做了。我们还有必要做吗?

    我想每个老师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教学理念、方法和习惯。作为学生要是学到了老师的精华,无疑是对自己有利的。

    当初给你们布置的那些作业,每一项都有我自己的用意。每一项作业都是在锻炼某种能力,应对某种测验的需要。

    例如,我给你们布置的“语言积累”的作业。这项作业需要把书上涉及到的词语的句子抄在专门的本子上。这项作业的目的何在?

    我设计这项作业的初衷是:第一,词语的理解、运用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换句话说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去理解、运用那些词语。从考试的角度,我们有一道题是词语的理解运用,那么此项作业做好了足以应付此项考试。

    第二,选入课本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的语言基本上都是比较规范和优美的,换句话说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背诵的。我们把这些语句搜集起来,加以背诵、仿写、改写,然后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绝对是能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的。

    例如荫蔽这个词,它出自《母亲荷叶》,原文是: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不是写亲情的一句很优美的语句吗?同样你把亲情换成友情,换成其他的也是可以的。课本是我们最近的可以学习的材料,谁利用好了这材料,谁将很好的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又如:我的成语归纳本作业,要求大家把所用的成语搜集归纳。其实,从考试的角度,你可以不搜集,因为市面上有很多资料,上面都有总结,你买来,确实省了很多精力。但是,你把过程也省去了,如同你去登山,直接把你放在山顶,这样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此外,我设计这个作业还有一个用意,就是锻炼大家的归类的意识。我以前有一个学生是年级第一,那个学校是全市数一数二的学校,也就是说那个学生相当于深圳的数一数二的学生。他的学习的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归类”,像给硬盘分区一样。我觉得学习方法比学习的知识重要多了,我希望大家做这项作业是养成一种习惯,一种好的方法,甚而形成一种好的思维。

    另外,我布置的阅读摘抄作业,需要你们抄写,仿写,造句。其用意也是希望你们学会运用,很多人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随便抄几句;有些人不懂脑筋,抄是抄了,不会运用。怎么算是运用?那就是模仿它的句型,自己写一个,然后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面。

    我还教大家怎样改错。

    一道错误的题,我们至少要改三次。

    第一次在作业批改后,就改在作业本上。同时需要把错题的题目抄在两个改错本上。一个改错本第二天改,一个改错本周末改。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是有科学依据的,人的记忆会遗忘,记忆的规律是反复。当天的作业,老师评讲了,你记住了在作业本上改了。但是,你未必真的掌握,所以第二天还要做一次。到了周末,你可能又忘了,你再做一次,那么你基本上算是掌握了。

    我的这些方法,也有缺陷。就是太麻烦。但是它的优势在于,一旦你真的认真去做了,你绝对是收益大于付出的。

    我的这些方法也未必适用于每个人。我觉得,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是最重要的。至于我布置的作业,你认为值得的,你就自己坚持,你认为不必做的,你就放弃。

    你是独立的人,你是有思想的人,你是有选择的人。毕竟,我们现在就想自由恋爱一样,是双向选择的。

    另外,本周偶然看到两本书,觉得挺好,推荐给大家。书都是一个作者写的,一个比你们大四岁的姐姐:谢然写的。一本叫《不读《论语》枉少年》一本是《我好想再见到你》两本书都很通俗,也很轻松,文笔又优美,很适合你们读,对你们增长知识,积累作文素材都很有帮助。

    我一直坚信最好的语文老师是书本,阅读是促进语文乃至其他学科进步的最关键,最根本的方法。我也相信在一个人童年的时候,少年的时候,陪在他身边的是什么东西,那么长大他就会基本上成为那种东西表现出来的模样。陪伴你的是经典的书本,那么他成长后多半是优雅、博学的;如果陪在他身边只是那些怪力的游戏,要么他成为游戏竞技者,要么多半会被游戏毁掉。

    书本是成长的“圣经”,我希望大家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直是我的座右铭,希望多少能对你们有点影响。

    好了!本周到此!

                                                                    

                                                                    10月12日

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