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家长会资料
(2013-05-05 11:24:0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家长会阅读资料
各位家长:
|
项目 |
初一上学期 |
初一下学期 |
|
数学老师: |
麦老师 |
陈老师 |
|
科目难度 |
比小学难 |
比上学期难 |
|
中午进教室时间 |
13点 |
12点35分;回家吃饭的12点50或13点30分 |
|
没做完作业接收惩罚的时间 |
11点50放学留下 |
12点30分进入教室 |
|
惩罚内容方式 |
教育;抄写;当义工 |
教育;抄书;当义工;写作文;自我惩罚; |
|
学校的硬件 |
有小卖部 |
小卖部关闭 |
|
|
教室内无饮水机 |
教室内有饮水机 |
|
下午放学时间 |
17点30分 |
18点——18点30分 |
|
体育锻炼时间 |
17点30分后跑步 |
课间操后,跳绳 |
|
学生情况 |
有两级分化现象,但还不是非常明显 |
两极分化非常明显 |
不管哪类同学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初中的学习压力远远大于小学。这点在上次家长会上,我专门分析了初中、小学的学习特点,以及讲解了学生应该怎么学习,家长在家应该怎么辅导学生。
我再次向家长表明一个观念:你的必要的、科学的付出你的孩子成绩才会有上升,孩子是你最大的投资。
1、不清楚学生的作业情况。我们每天都通过短信平台发送了学生作业。家长要对照短信检查
学生作业的登记情况,不可让学生直接看短信。
2、不认真检查学生作业,只是签字而没有看学生完成质量。再次说明家长看学生作业应该看什么。
A、看书写
3、不跟老师沟通联系、汇报学生在家学习情况,不了解学生在校表现情况。我统计,全班有26个家长从来跟我做过联系、沟通过。家长不要怕打扰老师,我随时接听你的电话、短信,我更欢迎家长到校跟我做沟通。学生在家表现不好又不服从家长管理,家长应及时跟老师联系。问题要及时解决解决才不至于推积。
1、
2、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已经做了详细的讲解。如果你的孩子每天作业都要做到11点以后,那
么他的学习一定有问题。初中的作业确实多,但是如果时间抓紧不至于每天都要做到那么晚。这些问题可能发生在以下方面:
2、不会利用非中考科目、自习课的时间。一些非中考科目是可以用来学习的,但是学生没有,自习课的效率低。就在我给大家写这些资料的时候,我查堂:学号12号的同学在睡觉,老师提醒了还在睡觉。2号、27号33号的同学在说小话。
3、放学回家、吃饭、洗漱,学习准备的时间太长。有些问题是客观的,例如放学正是下班高峰,公车拥挤,错过时间点就难以赶上班车,导致回家时间晚。有些原因却是主观的,你可以计算一下你的孩子吃饭、洗澡、准备作业需要花多少时间。
4、不能有效利用周末的时间。周末时间不能有效利用也有不同的原因,有些是要参加辅导班,有些是玩心太重。如果你的孩子参加了很多补习班学生成绩又不能提高,建议你取消这样的补习,不如让孩子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背诵下周要背诵的内容。我看到新闻说有学生都有体育家教。家长你认为值吗?有用吗?
5、学习习惯差,磨蹭。
一是学习准备时间过长;二是经常发呆,学习的有效时间短,无效时间多;三、放学回家磨蹭,放学不能立即回家,耽误了学习时间
6、在部分学科上花的时间过多。一道题,就想半个小时,1个小时,这样的作业是无效的。
更为关键的,从我们的角度看:学生的问题还在于态度,在于付出,由于态度不够,付出不够,导致成绩不理想,长期以往,最后想学都学不好了。
非智力因素有哪些呢?
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吃饭,这就是需要。你虽然不是很饿,但是食物很香,诱发你想吃饭,这就是诱因。
因此,培养孩子的内在的需要非常重要。现实是往往学生没有内在的需要。家长常说我的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我想告诉大家,在目前这种学习模式下,基本上没有人有学习兴趣。但是,这不意味着没有需要。
1.
2.
3.
4.
5.
6.
7.自我实现的需要。
孩子们都有学习好的愿望,在学习中,他们能找到归属、爱的需要,尊重、认知、审美的需要,最后找到实现自我的需要。
但是,长期的失败,会增加挫败感。上面说的“需要”也渐渐远去。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在动机中,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又可以分为
(一)高尚的、正确的动机和低级的、错误的动机
这一点,多数孩子没有很少有“高尚”的动机.这第一点并没有什么,如果你的学习能够是“利己”的,为了自己的未来好好读书,也可以,但是恰恰是连这种“利己”的动机很多孩子都都没有。
(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例如,学生的求知欲、成功的愿望、对某门学科的浓厚兴趣,这类动机作用的效果比较明显,但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受到环境或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例如,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数学成绩很好,这是因为任课教师讲得很生动,使枯燥的数字变成了一串串美丽的音符,容易理解与记忆,因此,学生在课后认真预习和复习,取得了好成绩。但这个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没有保持下去,因为换了任课教师,而这位教师讲得比较死板、乏味,学生觉得没意思,因此不怎么用心,成绩自然下降了。
那些高尚的、正确的间接性动机的作用较为稳定和持久,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而那些为父母、教师的期望或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地位的动机作用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相对比较差,容易受到情境因素的冲击。例如,在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是常事,但受低级的、错误的间接性动机支配的学生在这种时候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常常半途而废。
(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强化动机理论
这个公式里面的几个东西:成就的需要(这个每个学生都有朴实的希望);完成的可能性(这点是一个关键性的东西,个理论还告诉我们人都有两种倾向:力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如果他觉得成功的机会大,他就会努力去做;如果觉得失败的机会大,他就会避免去做。因此学生觉得一件事情可能完成才会去做,完全做不到的事情,他没有动力,太容易的事情,他也没有动力。因此,选择一个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是适合的);成功的诱因(对于我们老实呢,尽量把课上的生动,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对于家长也在不断制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这个模式很重要,不同的归因方式决定了你以后的行为,也决定着行为带来的后果。
|
|
内在的 |
外在的 |
自己可以控制的 |
自己不能控制的 |
|
能力高低 |
是 |
|
|
是 |
|
努力程度 |
是 |
|
是 |
|
|
任务难度 |
|
是 |
|
是 |
|
运气好坏 |
|
是 |
|
是 |
|
身心状态 |
是 |
|
|
是 |
|
外界环境 |
|
是 |
|
是 |
a.
b.
c.
d.
a.
b.
c.
d.
那么说了这么多,能不能不再说理论?说点具体的操作吧。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
一、成就动机训练
1、把自己的动机设立成若干具体子目标,把目标分解成一步步可以操作的。例如我某科只有50分,那么下个单元我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55分,再下一个单元是60分。
2、养成积极的思维习惯,既要自己竭力去追去成功,型芯通过自己的努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一定可以收获。即使失败也不会因此而沮丧。家长可以给学生提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例如让孩子涉及一个周末出去玩耍的计划,让孩子设计一个家庭聚会。电视中出现的热点也可以让孩子去思考解决。例如中国足球不好,让孩提出改进中国足球的方法,不求答案只求思维训练。课堂上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是防止分心的最好方法。
二、自我效能训练
三、合理归因训练
四、正确运用期望理论。
1、设计难度适度的目标。这种目标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容易,而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就是常说的跳跳可以摸得着的高度。
2、要有吸引力的奖赏。关于这点:物质奖赏是允许的,适当的物质奖赏可以刺激孩子的学习,但是过多的物质奖励会降低学生对学习本省的兴趣。因此除了物质上的还要有精神的奖励。表扬、荣誉等等。
3、阻止不良行为通向绩效的可能。
五、学习动机的激发
|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第三阶段 |
第四阶段 |
第五阶段 |
|
说理阶段,以教育为主 |
严打阶段,对于错误严格惩戒 |
适当放手阶段,缓解学生的抱怨 |
自我惩罚阶段
学生制定了自我惩罚的措施,家长也可以按照学生的自我惩罚措施对其进行惩罚。 |
即将执行,朋友、亲人“连坐”阶段。每人选择自己的一个好朋友或是家人,自己犯了错误,朋友、家长一起承担。目的是告知学生,你的错误不仅仅是自己在承担,你的朋友,家人都会为你的行为而承担后果 |
4、科学的进行奖励和惩罚
|
亲子关系 |
师生关系 |
同学同伴关系 |
自身 |
|
父母的地位在孩子心目中下降。 母亲女儿的矛盾多;父亲和儿子的矛盾多 |
学生愿意跟老师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但是不是情感问题 |
同伴关系是这个时期最紧密的关系 它有着选择性易变性 |
有独立的想法;想独立成长;不喜欢约束,不喜欢唠叨,渴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希望得到大人的某些权力对异性产生好感,甚至出现模仿成人的恋爱行为;情绪上冲动 |
|
|
|
|
|
我们在看看青春期孩子最不喜欢的家长说的话和最喜欢家长说的话
|
最不喜欢家长说话 |
最喜欢家长说的话 |
|
快点、快点! |
晚上睡觉时说晚安 |
|
你又在玩、写作业去 |
作业做得够久了,你休息一会 |
|
你整天都在玩 |
先别写了,出去喝杯茶 |
|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样 |
你长高了 |
|
作业写完了,赶快去复习 |
你真好,你做得不错 |
|
你中午吃啥,学校怎样?各种唠叨的话 |
你最近表现很好 |
|
干嘛又看电视, |
你回来了 |
|
赶快睡觉去 |
你去玩一会吧 |
|
你这个垃圾,各种侮辱的话 |
今天晚上有好吃的 |
|
快去做什么 |
你又进步,加油 |
|
说一些伤心的话 |
你辛苦了 |
|
你不能再买东西了,不给你买东西了 |
和我一起去运动 |
|
我不相信你可以做到 |
你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 |
概括用起来孩子反感以下几个方面:
1、唠叨
青春期的孩子是块石头,不能硬碰,不然就是石碎玉坏,几败俱伤。
处理石头的方法是锲(雕刻)而不舍,放在水里泡泡,水滴石穿,教育有时要慢慢来。我说的慢慢来,主要是你的心理,你不不要着急,不要急功近利。关于错误要及时纠正,不可慢慢来。推荐看农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说的未必全对,至少跟现实差许多,但是它教会我们一些心态。任何一种教育的书,教育的理论都是他人的,大家要学会取舍,活学活用。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理解、换位思考,不退让原则,又要灵活处理,规则和热情共俱,管理和放手齐来。
家长都充分感受到了孩子学习压力的巨大,学习的辛苦。那么请学生回到家,不要立刻就问:学习怎么样了?这样就跟老公回家,老婆就问:今天赚了多少钱一样,乏味、无趣。我一回家,老婆这样问我,我绝对火冒三丈。你说呢?孩子想听什么上面表格里的话是他们想听的,家长请认真看看,未必对,却是心里话。
不退让原则:说的是在原则的问题上不退让,先立好规则。奖赏要不分明。不能被孩子的情绪牵着走,不能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能家长管不了孩子!
怕家长管不了孩子。
家长说:我真的管不了。
肖老师说:只要想管,就一定有办法。
记住:你是老子,而不是孩子是老子。
当然管了,未必听话,那么请及时跟我联系,我会及时为你服务,你反应的问题越及时,解决起来容易,问题像疾病不可拖沓,要及时。
请家长写下你的感受:赞美、感激的客套话语就不写了,请写出你的困惑,你孩子的问题,你的方法,你的建议。
我期待着与你真心交流,帮助你的孩子成长、进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