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电影、学教育、悟生活9——疯狂的童年,难忘的友谊——第二滴血

(2012-05-01 08:43:31)
标签:

杂谈

童年

电影随笔

第二滴血

第一滴血

分类: 教育电影随笔

我常想一个问题:小孩和成人,谁的内心世界更为丰富?

专家们会告诉我:成人的社会经验更为丰富,成人的经历可以促使他们有更为丰富的内心世界。我承认,从对世界的深入了解看,成人的角度当然更为深邃,那些丰富的艺术作品,无不是成人内心隐秘世界的展现。但是,除了这些文艺的创作者,生活中还有很多无聊的成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如同一湾干枯的死水,纵然扔下沉重的石块也激不起多少涟漪。太多的成人只承认这个世界的规则,失掉了丰富的想象力,从这个角度看,很多小孩的内心的世界更为丰富。

因此,我常想:每一个小孩都是小说家,都是艺术家,他们每天都在编织自己内心的故事,创作自己的天地。

但是,成人常常无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甚至压抑这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

在这种“压制”下,少部分孩子能够突围,保持内心的奇幻,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大部分孩子变得“中庸”,成为平庸的成人的大多数;也有少部分走向叛逆,用另一种不被“主流”接受的方式,演绎自己的故事;还有一些在“压抑”中丧失自我,走向“封闭”。

看电影、学教育、悟生活9——疯狂的童年,难忘的友谊——第二滴血

威尔他有纤弱文质的外表,丰富多彩的内心。他出生在一个有着浓厚宗教信仰虔诚的天主教家庭,父亲早逝,母亲带着他和妹妹过日子。

宗教信仰成为了他们紧迫日子中的依靠与安慰,也成为了威尔丰富的内心世界成长的阻碍。在信仰与严厉的家教中,威尔的生活远离了电视、音乐和与同学的玩耍。威尔只能通过画画来抒写自己内心的隐秘世界。

卡特是一个超标准的“调皮”的孩子,常常因为调皮被老师赶出教室。卡特与哥哥住在一起,母亲外嫁给富人住在外国,留给卡特和哥哥很不错的物质条件,却没有留下母爱。卡特与哥哥相依为命,没有母亲的管教,卡特逐渐成为了一个超标准的“调皮”生。

威尔与卡特相遇了。

“调皮”的卡特用“谎言”“骗取”了威尔的手表,获得了威尔的信任。卡特把威尔带入了自己的世界。卡特给威尔看了盗版的《第一滴血》。

那个在丛林中枪林弹雨中穿行的兰博为威尔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内心的大门被这个肌肉强壮的兰博打开了。

看电影、学教育、悟生活9——疯狂的童年,难忘的友谊——第二滴血

兰博成为了威尔的一个梦,或许在幼小的威尔的内心世界里他有无数个这样的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梦,我们何尝没做过英雄的梦?拯救世界,搭救爱人。只是,只是时间的杀猪刀轻易地就戳穿了我们的幻梦,告诉我们:这才是现实。

于是,梦想永远照不进现实。

威尔化身兰博的儿子,要去搭救自己的父亲。卡特化身上校兼身导演与摄像。威尔和卡特一起开始制作自己的电影。

看电影、学教育、悟生活9——疯狂的童年,难忘的友谊——第二滴血

他们的友谊也在拍摄中不断成长。

一辆汽车载着法国中学的交换生来到学校。时尚的学生A成为了众多学生的偶像,在无聊的时光中,他们获知威尔在拍摄电影。

A的加入,让只有2个人的电影变成了孩子们的嘉年华。威尔和卡特的友谊也开始遭受考验。卡特觉得他们抢走了他的电影,这部电影本来是他送给他哥哥的礼物,但是却成为了他人实现明星梦的助推器。

卡特与威尔发生了矛盾,卡特被众学生驱赶。A带着“狂欢”的学生继续拍片,A驾驶的汽车失控,威尔飞离出汽车,掉入泥藻中,生命垂危。危机之时,A胆小逃走了,卡特返回事故现场拿他的摄像机,搭救了危难中的“卡尔”,卡特被高处掉落的杂物砸伤。

看电影、学教育、悟生活9——疯狂的童年,难忘的友谊——第二滴血

威尔与卡特的友谊与电影似乎也随着这次事故差点完蛋。

卡特被带到电影院,电影院正在播放他和威尔拍摄的电影,经过威尔的剪辑配音,电影得到重生,与此重生的还有他们的友谊,以及卡特与哥哥的亲情。

每观看一部电影,我都在寻找打动我画面。《第二滴血》的尾声,威尔扶着跛脚的卡特一瘸一拐的走出电影院,刚才在他们的影片中欢声的成人们没有一个认出这个小电影的作者就在他们 面前,当然威尔与卡特也不需要他们的认识,他们的电影并非要像那个时尚的法国学生一样带给自己名气,成就自己出名的虚荣。卡尔只是想送给哥哥,表达亲情;而威尔则是在寻找自我、展示自我。

他们的电影只是为了某种单纯的情感,为了生命中比出名和金钱更为重要的存在。

所以,尽管他们的童年在外人看来是疯狂的、危险的,实际上却是单纯而快乐的。当教会的兄弟发现威尔跟卡特在拍摄电影的时候,他认为不来参加教会的聚会,不向上帝祈祷这样是危险的。他们向威尔的妈妈发出了警告,倘若不教育孩子停止这样的行为,他们将将他们开出教会。在他们看来,孩子内心的需要与成长远远没有固定的对上帝的祷告更为重要。他们并不关心威尔的内心,他们并不关心威尔内心的需要,他们并不知道一个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还好,威尔有一位善良、睿智的母亲,她坚信上帝,但是她也知道孩子的需要。

我坚信有信仰是好的,但是信仰的诸多细节的解释却因人而异,对人我是缺乏“信任”的,至少,我想说我不相信某一个人信誓坦坦地说自己是绝对的权威,他的解释就是信仰的解释,就是上帝的解释。我更相信,所有的信仰中不能以心灵的牺牲为代价。倘若一种对信仰的解释,忽略了成长的基本的心理需要,我想我是疑心这样的”信仰解释“的。

看电影、学教育、悟生活9——疯狂的童年,难忘的友谊——第二滴血

也许,在生活中,我们很少背负这样“信仰”与“心理需要”的矛盾,但是,我们常常以另外的名义忽视甚至压抑“成长的心理需要”。

例如,我们会以“爱”的名义,以残酷的竞争的现实为恐吓逼迫着孩子学习各样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们中很多人很少考虑孩子内心的需要,包括我自己,现实是把最锋利的宝剑,挥一挥,比一比就可以轻易地把梦想阉割了。

看看我们的孩子,还有多少有着这样“疯狂”的童年,这样“温馨”的友谊?城里的孩子早就被关进学习、分数、补习班的牢笼里,用未来的名义作为诱惑。而乡下的孩子连这种“坐牢”的权利都没有。

我们的孩子的童年再也没有幻想,再也没有冒险,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成人与孩子都开始习惯这样的生活,你要给他自由的生活,他反而不适应。

失去了“幻想”,失去了“冒险” 的童年,少年开始老成,一部分开始压抑,一部分正在叛逆,我看到最多的只有三个字“不正常”,童年的“不正常”变成习惯的“正常”的时候,它的债必定会在成年来更还

看电影、学教育、悟生活9——疯狂的童年,难忘的友谊——第二滴血

那个乱糟糟的成人世界,其实都是自己造的孽。

所以,保护孩子的单纯的丰富的尽量本色的内心与童年,实际上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成人的世界。

所有的孩子都是成人之父他们的现在其实是我们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