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味

(2012-01-30 16:19:30)
标签:

春节

年味

人生感悟

杂谈

分类: 生活随笔

年已过,今天看到一则新闻说北京的庙会成了卖羊肉串的集会,小吃品种单一,大家感觉年味寡淡。

年味这东西,对于好多城市人来说真的像现在的放心食物一样,越来越少了。

年味越发单薄,至少从城里部分人是这样的感觉。

年味,年味,这种感觉大约首先要涉及到嗅觉和味觉,通过这两种感觉来体会“年味”

小时候,吃得不是那么好,因此过年的期盼之一是有好吃好喝的,一桌子鸡鸭鱼鹅,一嘴的山珍海味,一肚子的肠肥脑满、一脸的幸福;物质的食物确实是能激发人最简单的幸福感的,儿时就像第一次吃肉锅盔,那美味绝对的是一生珍藏的记忆。而现在,差不多早就麻木的舌与胃,什么以前传说的燕窝、鱼翅、鲍鱼也算挺差,不差钱,但是差那种感觉。舌头失去感觉,就像阅人无数的器官,渐渐也麻木起来。

关于嗅觉,过年的嗅觉是什么?于我是那爆炸后散漫的硫磺的味道,我喜欢那种味道,一年一次,虽不够庄严,但是还是有仪式感,霹雳啪啦,首先震荡的是听觉,在震耳欲聋的电光石火中大声呼叫,我想那是我儿时关于幸福的期待。声音渐小,空气中弥漫的炮竹分解后残留的气味,就是那硫磺味,我觉得比香水好闻,香水是冷的,经过人体温的变热之后,终归只能在亲近的距离味道,而这硫磺的味道是热乎乎的,就像一个女人热乎的性感的唇,给人颤栗的满足感。

现在,城市文明起来,鞭炮禁止起来,听不到那惊天动地的鞭炮声,听觉和嗅觉少了刺激,年味也就淡了。

有段时间禁鞭炮的为文明城市的人们用录影机播放鞭炮的声音,那感觉比看黄碟解决性饥渴还不如。

年味的载体表现差不多是要跟压岁钱相关的,至少对于大多数小朋友来说是这样的。早就不是孩童的年级,对压岁钱的期待也就早没有了踪迹,一个没有多少期待的新年,年味是淡薄了,现在,小朋友是越拿越多,大人也就相应的给多越多,金钱的背后是人情世故,年轻人越来越有HOLD不住的感觉。

城市里面虽有张灯结彩,但是总感觉少了某种“质”的味道,这大约是一种“心”的期待,过年的传统对于城市人来说正在远去,像深圳这样的城市就更没有年味了,大家要走,要回老家,年味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每年这个时候的人口大迁移,归家、团员,这是浓厚的年味。但是,对于不走的人,在城市,传统逐渐消失,物质的刺激已经麻木了器官,这年味在哪里呢?

春节是一次狂欢吗?似乎西方的节日狂欢的味道已经逐渐代替了春节狂欢的功能,至少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是这样的。

想来死去,我只能说自己的心野了。

老实说以前的年味中是有春晚的,80年代的春晚,可能90年代初的春晚都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全国人民就守在那不大的电视屏幕前,看几张老面孔,挺满意,挺幸福,那时候见不多,识不广,钱不多,心不野,挺幸福。

浮躁的年代,年味不是一种团员的相聚,不是一种期盼的来临,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休息,放假总比上班好。

当然,我更希望年味单薄的同时,是我们平常日子的幸福的味道浓厚了,一个每天都在幸福中的人,他并不在乎一个特别的纪念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