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是校长,我怎么做 ?给艺术课一个机会!

(2012-12-31 11:38:31)
标签:

给艺术一个机会

艺术教育

美的教育

素质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

     平常想得很多的问题是关于教育的问题,因为我是做这个。

    那天,有点小小的失眠,突然心血来潮,突发奇想:假如我是校长,我会做什么?

    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给艺术课一个机会。

我是校长,我怎么做 <wbr>?给艺术课一个机会!

我是校长,我怎么做 <wbr>?给艺术课一个机会!

    潮流的城市,似乎早懂得综合科的魅力,也信誓坦坦要把素质教育进行到底,于是把美术、音乐课叫做艺术课。这种叫法当然好,不过只是名称的改变,只是形式的变换,那不过是“城头变化大王旗”。

    初三的时候,我问学生:你们美术、音乐三年都学了什么?

    学生想了半天只冒出三个字:不知道!

    现实就是这样的,因为艺术课不是中考、高考的科目,因此学生不重视,老师不重视,领导不重视,家长也不重视。艺术课成为了学生放松、减压、发泄的一门课。

    艺术课大约是一个学校纪律最不好的一堂课了。

    其他科在应试教育的挟制下都有明确的目的:应试,得分。好的学校,好的老师无非就是多一些经验教会学生去多得分,多一些耐心去强迫学生去学习的老师。(你可能认为这话太偏激,不过实话大家往往都难以接受)

    学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生活在高压中,学生会找机会来释放心中的压抑。一是那些温柔的难以控制课堂老师的课容易成为释放情绪的试验地;一是授课不精彩、自己就可以学懂的课堂;接下来就是这些非主流的非中考课堂了。

    艺术课被现实招安,认真负责的老师干脆接管这些课来,上课吧,至少可以让学生得分,做作业吧,至少可以减轻一点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至少我常干过这样的“勾当”

    缺失艺术课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从现实的考试制度来看,没有什么后果。如果你把这些上这些课的时间拿来做语、数、外,让自己的做题能力提高,这样做显然是带来好处的,至少,如果你是想走考试影响、改变命运这条道路的话,分数才是硬道理,分数才是硬通货,当然比分数更强硬的是你的老子,你老子姓“李”名“刚”之类,分数就不重要了。

    学生是不是真的不喜欢上艺术课呢?

    我发觉学生爱音乐。学生上所谓的“主课”,有些胆大的想挑战老师的学生也会耳朵里塞个耳机,偷着听音乐,这种听法还挺刺激的,因为你要警惕你的敌人——授课的老师,你还要装出一副听讲的样子,我想把这件事情做好了的学生,大约是有去做“潜伏”工作的潜质的;他们也爱画画,往往在课上无所事事的时候,会找张纸来涂涂鸦鸦,考试的时候,这种草根民间的涂鸦作品特别多。

    但是,他们似乎确凿不太爱上我们给他们的艺术课。

    我们的艺术课不好玩,真的不好玩!

我是校长,我怎么做 <wbr>?给艺术课一个机会!

我是校长,我怎么做 <wbr>?给艺术课一个机会!

我是校长,我怎么做 <wbr>?给艺术课一个机会!

    以前我在一个学校,上音乐课,学生不守纪律,音乐老师来找我求助。我虎视眈眈地发挥了班主任的“淫威”,用“暴力”的语言恐吓住了学生。后来,我问学生:你们怎么不听讲?学生说:不好听。我说:语文课也不好听,你怎么不敢乱说话?学生说:你是班主任;二、语文课要中考。我说:你们音乐课都上什么呢?学生说:贝多芬。我说:贝多芬很好呀。学生说:从小就听贝多芬,听腻了。我想是这样的,贝多芬的音乐伟大不?我要是敢说不,你会嘲笑我“低素质”,但是,再伟大的东西,学生不接受,你讲得不精彩,学生不喜欢,有用吗?我又跟音乐老师沟通:你怎么不上点流行音乐?上课全是民族音乐,古典音乐,这些当然好,但是,学生不喜欢呀!你要是讲流行音乐,学生会喜欢的呀!你跟他们讲周杰伦,你跟他们讲说唱,甚至跟他们将摇滚。你要是先将这个音乐背后的故事,例如作者的奇闻异事,这个学生爱听,直接听,有些内容听不懂呀。!

    音乐老师说:教务处有规定,要按照课本上课,上面检查来,我乱上要被骂的。

    如果“艺术”课的本质在传授一种美的话,那么我们的授课方式是强迫学生接受课本规定的美,你必须喜欢贝多芬,你必须接受民歌,你没有选择,当美都成为一种“强迫”的时候,学生能喜欢吗?

    我不懂艺术课的那些专业知识,什么调式,什么音符,什么色调。但是,给我一个机会,我想让我来上艺术课,至少不会让学生烦!

    例如上贝多芬,我会先给学生看电影《寻找贝多芬》通过这部分精彩的电影,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贝多芬。

  我是校长,我怎么做 <wbr>?给艺术课一个机会!

我是校长,我怎么做 <wbr>?给艺术课一个机会!

我是校长,我怎么做 <wbr>?给艺术课一个机会!

   我相信,音乐是可以美化学生的,改变学生的。日本有部电影《摇摆女孩》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一群调皮捣蛋,无心学习的女孩子,无意中接触到“爵士乐”,需要她们临时代替学校的“交响乐团”去参加比赛。经过各种机缘巧合,失败与成功,她们在“爵士乐”中找到了自我,她们在“爵士乐”中成长起来。

    电影并没有说“爵士乐”就能提高孩子的“分数”,但是它帮助孩子找到了自我,一群从来被人看低的“坏孩子”在音乐中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尊,这是音乐的魅力,也是教育真正要做的事情。

   从艺术说到体育也是这样,你看我们的广播操,学生做得多没劲,有些学校改成了跳街舞,学生一下来神了,动起来,体育的魅力也就回来的!

    但是,现实中,我们的艺术教育是几乎不承担这样的责任的。

    它很容易就让位于现实有关分数的学科,很自然的就成为我们惯称的“副科”,学生在若干年的这样的科目的学习中几乎是“学无所知”

    上面我讲了,一门好的艺术课是可以帮助学生成长的。我一直认为青春期是一个挺危险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要发生好多变化,特别在这个转型的年代,过去的教育方式跟不上社会的,学生的变化的节奏。我们想了很多方法来处理、对付这种的变化。过去,我们更多地谈的是德育,德育当然没错。但是,我们的德育比较假,比较空。理论上,我们也讲美育,但是几乎是没有去实施的。

    我想,对于学生德育上出现的诸多问题,倘若我们不仅仅用德育的方法,也用些美育的方法,美育的内容,真正的去实践美育,我想这未必不是一个新思路。

   教育的一个目的就是在学生心理留下善、留下美,留下真。所以陶行知说:千教万教,就是教人求真。

   这真是教育的灵魂,但是很难。对于真善美的追求,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没有对美的追求,我想是谈不上对善,对真的追去。在最黑暗,最痛苦的年代,保留了对美的向往,也就是保留了希望,也就可以等待奇迹。

    旅行的时候,跟外国人谈:为什么你们不那么轻易地拆房子?老外说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在心中保留了美的底线,因此他们是不随便拆房子的。

    这也是美的教育的作用。

    蔡元培曾经提出过用“美育代替宗教”,姑且先不说美育能否代替宗教,但是美育确实能起到宗教的一部分作用。人生的终极价值是可以在“美”的教育中得到一定的思考的。(我没有说得到解决)

    上面讲的美育的作用,听起来有点玄虚。你说你讲的对我现实都没有作用,这个我同意,这就好比当年孟子对诸王讲“王道”,“王道”好不好?当然好!诸王也说好,但是,诸王不玩你这套,因为,这套现实中没有作用,至少短暂的时间里效果不佳,诸王要走捷径,这跟今天的现实也是一样的,于是诸王施行“霸道”,最后的历史也是施行霸道的“秦始皇”获胜了,从短暂的时间里,“王道”确实不如“霸道”,但是从长远的时间看,“王道”是正确的。

   我是校长,我怎么做 <wbr>?给艺术课一个机会!


我是校长,我怎么做 <wbr>?给艺术课一个机会!

我是校长,我怎么做 <wbr>?给艺术课一个机会!

      因此,我想说,我给你讲美育,短暂的时间,它确实没用,因为他不直接制造“分数”,但是,它对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是很有作用的。在“育分”与“育人”之间,就看你的选择了。

    其实,美育对人的成长是很有作用的。

    蒋勋在《美是一种创造力》中提到美教育是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力”的。这个世界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人才。是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好的“美育”同“智育”一样是可以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但是,现实的中国式的教育在资源有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在公平还不能得到普及下,素质只能退而求其次。因此,我们的中国式教育的本质是在追求资源,通俗点说是在争夺“饭票”,于是所有美好的东西与目的都要打折,现实从来不给美育以机会。

    不过,城市里的孩子是不少“艺术”教育的,你看各种“艺术”培训班如细菌繁殖般生长,孩子们什么钢琴,铁琴,什么芭蕾、舞蹈似乎样样都会,但是艺术最本质的东西——追求美,创造美却消退了。

    这就是现实!

    其实,倘若我真的做了校长,我是决然不能改变这个现实了,为了屁股上的那个位置,我依然会把分数放到最大,至多,我在形式上让那些“艺术”的课程活动起来,但是,本质上我知道“分数”才是核心,我更明白:领导、家长最需要的是它分数,而非艺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