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成都——名山
出发,真正的出发!
但是,我并不太兴奋,或许昨夜连绵的夜雨舒缓了许多激情。
出门打包花了1个多小时,每一个开始都不是轻松的。
在武侯祠旁的饭店吃完早餐已经是上午10点了,成都街道上川流的汽车似乎少了深圳那份紧张的汹涌。
川藏路的起点并没有明显的标志。城市的改造消失了许多曾经的标志。夸张的说法这是不是叫做沧海桑田?记得刚修二环路时,这里有硕大的“川藏线”的标志。那个时候余纯顺刚刚到我的中学给我们做了旅行的演讲,西藏第一次以那么分明的形象出现在脑海中。我曾经多次跑到二环路上川藏线的标志下,似乎在寻求某种神圣的坐标。
现在那个分明的标志早就灰飞烟灭了。我不再只是渴求梦想的孩子。我已经在路上,在梦想照进现实的路上。
从红牌楼到新津都健步如飞,没有一点劳累。
过了新津前往邛崃,疲惫就开始偷偷袭扰。在邛崃的小饭店午饭后小憩。酣然入睡的样子看起来平和而可爱。致密的阳光从窗户照进来,被稀释过后的阳光的温度配上空调的冷气让人有恍然隔世的感觉。这一切在深圳是无法想象的,这个城市的节奏是迅猛的,作为个体的我们只能跟从这种节奏或是超越这种节奏,可惜我们很难拥有后者的能力。
出了邛崃,就有一小段上坡,算是结束一马平川的路况的暗示吧。
路边的李子散发着诱人的色彩,停车狼吞虎咽的为干燥的喉咙送来巨大的湿润。
最初的今日的终点——卧龙镇,我们很快就到达了。这个被“土人”绘声绘色描述过的小镇与想象中的模样略有出入,少了一份树木浓荫的清雅。
决定继续前进,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名山。这意味着我们要多骑40公里。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们快速地骑在微有起伏的路程上,擦面的风有热的力度,蛋黄的天空给人海角天涯的感觉。
路边的西瓜甘甜可口,卖瓜的小妹有一张俏丽的脸,被成都湿润的空气滋润得水灵灵的肌肤像这鲜红的西瓜般有种诱人的魅力。
到名山前有一段3公里的下坡,对于这一路的疲惫,这是一种绝佳的奖赏。
名山县城有记忆中80年代成都的印象,不宽的街,不高的楼,舒缓的节奏,斑驳的色彩,饭后无所事事在街道上,大树下闲逛乘凉的人。
奇怪的是,居然找不到几家旅店,带着饥饿在陌生的县城骑行,用陌生好奇的眼打量着这个曾经茶马古道的地点。陌生总潜藏着新鲜。
找了许久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旅店。要求不要太贵,不要太脏,有要求,就有选择,就必然有奔波。你越没有要求,你越容易达到你的目的。
旅店狭小的空间让人局促,暗的颜色,加上嘈杂风扇的轰鸣,很容易让我想起《春光乍泄》里黎耀辉何宝荣居住的异域旅店,不过少了一点温馨的暖色。我喜欢这种昏黄班驳的色彩。这种给人漂泊流浪的色彩让我总有时空交错的恍惚感。
身上的气味被风扇吹散在空中,夹杂着房间混合的味道。
《春光乍泄》里说:要想开开心心地在外流浪,就要有一个地方可以回去。骑行的第一天在这个陌生狭小的空间,归处的想法突然膨胀在脑海里。深圳的形象那么大的出现在脑海里。实际上深圳的形象是含糊的,我膨胀的形象并没有深圳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只有那不大却温馨的家。
有时远行只是为了更好、更深情地归家。
提示:住宿处公路边明显比县城里多,价格也会相对便宜一些.10元一晚的房间应该不难找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