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毛大庆
毛大庆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4,114
  • 关注人气:6,1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梦京华之丢失的故乡——大雨记

(2012-07-26 13:10:41)
标签:

杂谈

分类: 童梦京华
    晚上,我的大学校长来回访参加校庆的北京的部分校友,没想到一上来,校长表示是来看望受灾群众的。弄得我们哭笑不得。优越的北京人顿时没有了感觉。
    这几天实在不想看电视、上网、上微博......因为里面全是发大水的场面,简直不敢认,这也是北京?!
    晚上,看到“岚之北岚之东”写的游记里的一句描述这两天北京大马路的话:“站在北京的街上,看着那么不真实。车少了,人也少了”,我于是很想说:心寒了。
    小时候,我觉得北京是那么厚,那是好久好久、好多好多的好看的故事积累起来的。可现在,我不知为什么,面积大了一百倍,楼高了几十倍,城市却变得越来越薄了。
    这些年的岁月流逝,逐渐的,北京变了,被消磨得薄弱和苍白了。崇文宣武没了,北京四九城已成为了历史,那儿时记忆里洁净的马路,古朴的老房子,亲和的杂院大婶,土城野径里的知了蛙鸣,都已成为尘封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成千上万的汽车,街头上忙忙碌碌为银子奔波的人潮大军,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每平米的混凝土高楼大厦。
    北京的确变了,GDP越来越大的数字下,城市和人的厚度已经没有了,北京已经不再叫北京,它名字叫首都,全国人民的首都,一个新的移民城市。
    思乡情,是每一个人沉淀在骨子里的感情,外来北京务工的人们常感叹在北京实在找不到感觉,忙碌累了的时候,他们会特别思念他的故乡,梦想回归他们的故土。而我们这些在四九城长大的人,我们故乡又在哪里呢?其实已经丢了。
    已经号称迈进“世界城市”的大都会,一夜间成就了百万人的噩梦,拆散了不知多少温情,连二环路都成了杀人的场所。虚伪的高楼大厦下,下水道的水平竟然成了热议的话题……除了危难时刻仍然有的“双闪军团”,北京变的那么让人不敢相认了。
    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了一些摄于七十年代初我们儿时熟悉的北京老照片,感觉是多么的温情柔媚。那时的北京,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北京精神”,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炙热的感情和宜人的城市空间。
 童梦京华之丢失的故乡——大雨记

童梦京华之丢失的故乡——大雨记
“洁净的市区街道一尘不染,如果谁在路边吐口痰,马上就会有居委会带红箍的爷爷奶奶数落你。”

童梦京华之丢失的故乡——大雨记
“七零后们应该还有所印象,七十年代末,北京开始大范围建造地下供排水系统,这些系统至今仍在使用。值得说明的是,那时建造系统的工人全部都是北京的市民,我们的先辈,在没有报酬,没有挖掘设备,大部分都是义务劳动的情况下,建造了这个庞大的系统。也正是这些解放后建造北京的先驱们为我们今天的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是,这之后到今天,我们又为这些基础的东西增值了多少呢?”

童梦京华之丢失的故乡——大雨记
"七十年代的北京,水系环绕,清可见底。每到夏天,我们就到附近的护城河里游泳玩耍。那种浮游在清水中的感觉我至今记忆犹新。另外,八一湖、玉渊潭、紫竹院、颐和园、稻香湖都是我们夏天游泳的好去处,水质清冽,根根水草都看得清楚,可今天......更不要说,小时候去樱桃沟,溪水里鱼儿成群,全是山泉。而我近期去,连那个孕育《红楼梦》的大石头下的水源头都干的一滴水没有了。"

    想着广渠门下的惨剧,我写下这么一段话以哀悼逝者,但更是为了谴责我们自己:城市,自从这个概念诞生,除去政治含义,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城市承载着人类智慧、技艺、文化、商贸进化的需求。所有生活在里面的人,既要消费他,更应该不断建设、强化他,以为子孙后代计!这一点更是城市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仅有透支、攫取和豪夺,而无实质的增强、积累和充实,终究一天,城市将成为杀手。
    十年前,记得博士毕业答辩时,上海刚好在申办世博会,于是,我的PPT最后一页写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正在得意之际,卢济威教授问我:毛大庆,你觉得我们的城市能让生活更美好吗?我一时语塞。这两天,一场暴雨把我终于浇明白了。 卢老师,您是对的!
    任总给我留言:城市要有自己的灵魂与生命。
    可我想说:在一个多数人没有灵魂的社会里,城市的灵魂从哪里来?

2012-7-25等待第二场暴雨、一个无比郁闷的晚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