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同感说:用户越来越聪明了,产品设计越来越难了。怎么样更从容的与用户斡旋,或许也成了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换个层面,我们同时也是很多产品的用户,换成你你会怎么样去衡量一款产品、甚至一家公司、一个行业的诚信呢?
给用户合理的知道与告知应该是大家的心声,我已经厌倦了在注册条款中悄悄的增加一项免责条款,或当用户诉讼发生的时候,偷偷的做点小文章,以一些小手段所谓的“摆平”。事实上,很难摆平。一个产品、一项服务的根本竞争优势,在于诚信体系的建设,而不是事后的补偿,或后来的机制建设。
现阶段电子商务如火如荼,大家都在讲,怎么样去搞流量搞人搞数据转化率搞业绩,流量变现的同时,是不是要将诚信体系的建设并肩齐下?如果说从e时代起,通过大家的努力,大家都开始进步、开始接受了网购新方式,但是从e时代起用户最大的担心在哪?那还不是对于“品牌、知名度、诚信”的担忧么?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今天我终于把北京银行的信用卡销户了,让我觉得失去这产品的支持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原因:
1、开通的时候,没有告诉我每个月有2块钱的短信费。—起码我是没有看到,未尽提醒;
2、北京银行的借记卡,没有办法转账到北京银行的信用卡。—起码的银行转账都不支持,造成了我还款的难度;
3、信用卡还款的关联卡设置不合理。操作不知情、用户无法选择细节设置。
4、提示语气让用户反感。短信中出现多处:“勿必”、“后果”字样。—现在银行竞争很激励,客户就是上帝。对上帝要的是客气、不是命令。
5、功能不足,无法开支付宝。
以上是基本的用户体验差。原以为就此为此,事实上销卡的过程更是历尽千辛。我接着往下说说感受—缺乏合理的告知:
1、第一次打电话给信用卡中心,我欠费1.98元,银行工作人员说还2元吧,2分不好找。于是我就还了2元,实际信用卡+0.2元。打电话给信用卡中心,要求销户。
得到反馈:对不起,你的账户不能有多或少,也就是说我的账户额度1W,要求销户的时候必须帐户剩余1W的时候,才能销户。对方挂了。嗨‘我白送你2分钱就不行?!
2、信用卡取现是要手续的,+0.2也不能取,只能继续消费。经过1个月,我就消费了200多,然后还款,去北京银行排了40多分钟的队伍。因为不是整数ATM是不能完成我的需求的,只好要一个号,等到最后明确的告诉银行营业员一分钱不能多,一分钱不少还清信用卡。
第二次打电话给信用卡中心,信用卡Callcenter的小姐告诉我:系统显示说我的信用卡服务还在使用短信服务,说我不能销户。销户必须先取消短信服务,原本顺理成章,那好只能按她的来取消信用卡服务。操作成功后,我说可以销户了么?对方还是温柔的说:“不可以!”理由是:本月的账单还会对你产生的2元钱功能费生成下个月的账单!TND,办卡容易、销卡难极了!
3、又等了一个月,已经是第三个月了,我很执着,我也不知道为啥对待北京银行那么认真。终于又排了20分钟队伍,把2元钱正正好好的还了。也不听银行营业厅的工作人员随口忽悠,多还2分都是麻烦事。
第三次打电话给信用卡中心,信用卡Callcenter的小姐告诉我:我可以销户了!但是又不接的话茬给我推荐,要是我这几个月不销户还能送我什么来着,具体记不得了,反正正常使用信用卡的用户是不享受的。乖乖,挽留用户还真舍得血本。出于对该银行信用卡产品的不信用和没有耐性,我终于找了一个她不能不接受的理由。我这么说的:“我以后不在北京了,回我们那山区去,我不需要信用卡了!”终于对方很爽快的答应给我销户了。
4、OMG!完成销户、尘埃落地!心中一桩事终于了了。
http://www.kuliqiang.com/wp-content/uploads/2009/07/e69caae6a087e9a298222-1.gif
其实在这个产品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不仅是态度问题,态度都好像是到位了。但真正很好给用户一个合理的知情和告知,我走一步、操作一步,才得到对应的步骤反馈,同样的我们在设计产品或建设任务流程的时候,用户是不是同样需要合理的知情与告知。其实有些时候,我们只要为用户多想一步,可能就方便很多人。
那节省下的麻烦,我们得到是什么?是—起码的尊重和认可。很多时候,我们不仅仅需要的是客户的认可,更需要客户以外的潜在用户群的口碑。跟客户打马虎眼?越来越意味着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