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web2.0饭否忙否社区sns中国社区中国web2.0谢文庞升东 |
去年爆红的微型部落格网站twitter,这几周成了火线焦点。在经常的当机与缓慢问题之后,上周再次发生传不过去与cache的问题,然后它的Chief Architect与刚来的技术副总等两位技术大将也先后离开公司。此时,Silicon Valley Insider却报导twitter打算作第三轮筹资,而且这次估值可能高达1.5亿美元,到了昨天更传出twitter真的取到了大约1500~2000万美元的资金,这周肯定会有新发展。
「效能」与「稳定性」的问题,或许是twitter的罩门,但有些保守质疑者主要怀疑的是twitter到底要怎么赚钱?他们抨击的重点竟是twitter日本那边至少已经开始放广告,美国这边为何至今连一个广告都不放?我则认为,他们忽略了twitter一些前所未有的特色,譬如它的黏度非常可怕的,而且它的使用者如此图所示,可说是平均的分配在全世界,美国本土只占40%,日本占了24%,西班牙占7%,巴西是4%,德国是3%,大陆似乎都在用饭否或被和谐掉,台湾居然也榜上有名,大约占掉Twitter总流量2.4%左右。这些都是「迷哥迷姐」,因此twitter的获利模式,绝不要只求贪那一点点的广告钱。我们看的是新型的某种AdWords+AdSense的组合,某种超越当前任何一种伙伴计画的新模式,甚至是「全球一起启动」的新模式。
我认为twitter另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其实是在另一件事情上。
上周,旧金山刚退出的Web 2.0 Conference里,Tim O’Reilly与升阳计算机CEO Jonathan Schwartz访谈,特地开放观众以twitter进来给「@timoreilly」,然后Tim答应会在台上「用手机直接看、直接问」,当天好几位观众真的传了twitter信给他,他却一题未问。事后,Tim O’Reilly在这周末紧急写了一篇文章,解释当天他的twitter设置只能接到follower的简讯,所以才没收到!为了补偿,他连忙用Tweetscan将所有@timoreilly的问题抓下,寄给升阳计算机总裁,一天之内就回覆完毕。虽然这次没使用成功,不过大家对Web 2.0「教主」Tim O’Reilly敢于使用twitter来回答观众问题,反应是一片掌声。
但,这掌声其实带着陷阱。
无独有偶,RRW的知名部落客Marshall Kirkpatrick也在周末写了一篇文章「Twitter如何用在新闻界?」,他说,他跑去问几位老牌资深记者,问问可否有机会在跑新闻的过程中使用到twitter?见到老记者竟然对twitter「叱之以鼻」, Marshall一气之下就想了想这段日子来他这个「小记者」是怎么利用twitter帮助他「跑新闻」,他豪迈列举了twitter的四点好处:第一,许多新闻素材在twiiter上都找得到,而之前已证明一年前的巴西大地震与三个月前在大陆与日本的地震,连国家地震中心还没知道,twitter上面已有网虫传出消息。第二,收集大家想看的题材,部落客说今年的SXSW使用了twitter来收集大家想问Facebook马克小子的问题以及想问升阳总裁的问题,效果极好。第三,Twitter可拿来使用第一层的feedback,他写一篇文章,讨论不会马上出现在留言区,而是在twitter。第四,用twitter来宣传他的作品,好文章好报导,在twiiter上口耳相传就像波浪舞快到不行…。
但,Marshall的掌声,其实也带着陷阱。
这陷阱在于,twitter的使用者依然没有很多。与其他的一些网站相比,它当前总会员数只刚刚超过100万会员,以它的名气、气势,现在这时候应该至少是1~2000万会员以上!我们可以说,像twitter这种「微型写文分享」的方式,或许大部份的人就是「不爱写」,或许大部份的人也不喜欢这样「公开写」(即使只对朋友写,也怪怪的?)。此外,它以「人性架构」架上在上面,如此图所示,平均使用者大约拥有10个follower,也都在follow 10个会员,在里面形成「社交圈圈」,所以,里面的人玩得不亦乐乎,外面的人却有一种太迟了进不去的扼腕感。
这陷阱的延伸,有可能让这群「重度使用者」愈来愈分开。看,这些重度使用者、重度部落客、重度国际会议,不断的一直用twitter、一直用twitter,愈来愈走入一种「自己玩」的自爽境界,造成「小房间」现象。当前美国五大科技部落格,包括CNET专栏作家,对twitter的报导已经偏坦非常的多,而TechCrunch现在基本上是已经不报导任何新「网站」,只让「新的twitter应用服务」登上它的版面。另外,就举「大型会议中拿twiiter回答问题」为例,我们可以说,若每次办活动,都以Twitter来开放观众提问,促进twitter愈来愈「广众」,但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会不会这群部落客、企业业主所听到的「问题」与「需求」,都只会来自twitter这一两百万名的重度使用者?如果,以后记者跑新闻,都用twitter,那他们听到的消息与声音,只来自twitter,就会容易误判,以为twitter重度使用者喜欢的消息,就是大众喜欢的消息?
Twitter若被记者、国际会议这些平台,率先在「大众」之前就抢来使用,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造成整个网络重度使用者与大众使用者之间的「更大断层」!
不过,若称twitter虽是一个小房间,它依然可说是一个半公共的房间,在里面,管道是平行的,不像通用blog环境颇有台上台下的区别,因此有效制约了「质量」的问题;此外,Twitter由于是「实时」的,如同Marshall Kirkpatrick所言,它在消息散布的能力简直已细节到如牛毛,譬如这张图清楚的显示了美国超级杯一场几小时比赛下来,Twitter在每次的得分与漂亮动作之后,都有「回应」;而且从这张图也看到,今年「这群人」比去年更猛,更有效,真的让世界很不一样!
只是,它一定还得让大众喜欢才行。当前,我们偷偷将希望注在FriendFeed身上,我看FriendFeed的观点与其它人不同,我认为FriendFeed的好处是,它「轻」多了,使用情境更广众,只要你有很多个朋友与他们的相簿、帐号都会使用。几周前,它也推出「回覆Twitter简讯」的功能,虽然是在twitter上面一层处理,但处理到最后,说不定就不必Twitter。或许,这是机会。
创业家可以来想想看,类似FriendFeed这样,架在twitter架构之上的更好的服务?帮twitter打到广众,自己先有的,就是这100万会员为基本盘。接下来的未来,不敢说会旖旎到什么程度,但,至少不会自限前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