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平均7-8年才出台一个修订案,我们国家平均两年就出一个,刑法的修订太过于频繁并不是件好事!”在《刑法修正案(七)草案》广东法学界意见征求会上,法学专家王仲兴直言不讳,提出刑法修改的弊病。
   
刑法的第七个修正案草案于今年8月出炉。“老鼠仓”被锁定为内幕交易罪,传销犯罪首度入刑,受贿罪主体扩大等话题一时成为社会舆论焦点。广东省法学会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对细节修订“挑刺”,而对刑法修订的本身,多位专家呼吁应“慎重再慎重”。
   
新的修正案草案被普遍认为加大了反腐打击力度。新增加的传销罪、老鼠仓内幕交易罪等在出炉时备受社会好评,但广东法学界多名专家对新罪名却普遍表现出焦虑,比如传销罪,传销本身只是一种商业行为,国外也有。只有传销造成对精神上的伤害和社会影响才构成犯罪,新罪名不合适。
   
新的修正案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的字眼也被专家拿出来“挑刺”。“关系密切,如何来界定?修正案来不得一点模糊,应该明明白白地写清楚,否则修正案出了又是白出。”一位专家直言不讳提出意见。
   
我国的现行刑法于1997年获得通过,在本次修正案前曾出台了六个修正案和九个立法解释。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仲兴坦言,现在的刑法修正过于频繁,立法过程存在不严谨的做法,想到什么就改什么。他例举国外的修订案例作为比较,美国平均7-8年才出台一个修订案,而目前我国的修订案平均两年就有一个,立法过多可能导致的是条文矛盾重生。
   
广东省法学会介绍,将于近日整理出专家意见提交全国人大参考,广东是刑事犯罪的大省,建议要传递出广东的声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