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了个课

标签:
教育 |
尊敬的*主任、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老师刚上的《百合花》这节课采用单篇文本任务群教学的形式。
一、三个优点:
(一)从文本出发,依据文本特点,基于学情,创设出相应的情境任务“感受青春形象”,
接下来的语文实践活动,都紧紧围绕情境任务展开,服务于一个核心主题。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目的是走向生活,走向学生的生命成长。
(二)设计层层推进,素养多维提升。
“走近‘我’最喜欢的青年人”、“品析‘我’最喜欢的青年人”、“点赞‘我’最喜欢的青年人”三个语文活动层层推进,逐步深入,提升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三)让学生参与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
王老师设计了一个成果展示评价表,让学生根据评价表对其它小组的发言做出评价,有据可依,结果客观有可信度。
二、两点商榷:
任务群教学较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显著变化是:从针对文本的“问题思考”转向面向生活的“任务解决”,从单纯的知识学习走向素养提升的“人”的发展。
在这里我有两点想与***老师商榷:
(一)“感受青春形象”这个情境任务稍嫌模糊,指向性不够明确;
(二)三个语言实践活动是否可以有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更生活化更巧妙的设计?
课堂提问是为了激活思维。我曾经听一个名师讲过她教学设计中的一次提问升格。
原问题:***是个什么样的人?
升格后的问题:我是一个外乡人,来到镇子上,向人打听***,你们都向我介绍一下那***吧,以邻居、朋友、妻子、情敌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他。
孩子们非常踊跃地发言,课堂一下子就被这样的问题激活了。
以上是我的评课,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果有不当之处,还请*主任、***老师和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附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