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提“金本位制”体现了什么情结?
(2010-11-11 22:23:12)
标签:
财经美国金本位制黄金与经济自由美联储 |
分类: 财经 |
继美联储出台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使国际金价重拾升势后,世行行长佐利克的重返“新金本位制”提议促其一举越过1400美元大关,11月9日达到每盎司1424美元的历史新高。
自一战终结金本位制以来已近百年,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又重创了不完全金本位制,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塑造的金汇兑本位制最终因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而宣告解体。
不可否认,金本位制在人类货币发展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1960年代曾撰文表示支持金本位,其《黄金与经济自由》一文中指出:在金本位制度下,一个国家的信用额由这个国家的有形资产规模来决定;没有了金本位制度,也就没有了安全的价值储存载体,政府几乎可以不受阻碍地沉溺于疯狂的信贷创造。赤字开支纯粹就是一种将社会财富充公的阴谋;而金本位制度会严格约束这种赤字开支,起到保护大众财产权的作用。颇为讽刺的是,格老在担任美联储主席后逐渐离弃了支持金本位的观点。
如今,在21世纪首个十年即将结束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两年之际,世行行长重提金本位制难免给人一种无奈的感觉,说穿了这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摇篮情结。当年造成金本位制崩溃的主要因素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走得更远了。
作为当今世界的头号金融帝国,美国不仅是百年金融风暴的始作俑者,更是其后货币战、汇率战和贸易战的挑起者,所有一切目的和手段都是为了对他国保持领先优势和扩大领先差距,从来不顾及国际环境的恶化和世界秩序的破坏,表现出典型的盎格鲁-萨克森式的自私和霸道。单靠金本位制又如何能约束如此超级大国?
即使将目前的国际金价提升十倍到每盎司1万多美元,全球黄金储备还是不及全球财富总量的一个零头,却已能使拥有绝大部分黄金储备的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受惠非浅,几乎可以轻松地把巨额债务转嫁到其他国家去。这也可以解释一年前美联储举债时装摸做样谈退出机制以推高美元指数而现在再次祭出量化宽松旗帜的真正用意。
好在地球还没有彻底沦陷,国际社会不同力量的牵制,多少能平衡一下单边的强权。人类历史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只能靠人类自身的智慧来解决,即将在韩国首尔召开的G20峰会是否能化解目前的国际纷争、达成一定程度的妥协?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