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幼儿园角色游戏观察日记
(2011-04-07 23:14:49)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观察内容:喜羊羊超市
班级:中(2)班
幼儿游戏情况及分析:
1、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如何体现?
2、角色游戏的内容是否越丰富孩子就玩得越好?
3、教师提供的材料是否越多越好?
4、教师营造的游戏环境是否有利于孩子间的交往?
5、究竟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相互间的交往?
今天共开设的内容、人员分配及活动内容:
(1)烧烤区:2人
烧烤区是今天新开的项目,所以店里的小朋友也很积极,参与的小朋友也很多,大多数小朋友都到小吃店逛了一圈,但是服务似乎还跟不上,所以王永浩不停的叫:东西好了没有,我都饿死了。
建议:教师可以带幼儿去参观一下烧烤区,可以发动幼儿制作菜谱,并为幼儿提供食粮的餐具,并学习必要的接待礼仪。
(2)食品区:2人
今天陈浩磊、宋佳阳小朋友表现挺好,既能用语言和顾客交往,还能在有空的时候整理物品,顾客还是比较多,但有的时候顾客扔下钱拿了东西就走。
存在问题:在没有人购买的时候,食品店里的服务员就会显得无所事事,而且幼儿买卖的行为太单一,而且非常的随意。
建议:是否可以请三个服务员,两个上班,一个休息,大家轮流,这样就使得三个幼儿有了上岗机会,既给两个服务员提供了交往的机会,也满足了幼儿想到其他区域玩的欲望。另外是否能够在适当增加食品店的品种,并有不同的标价,帮助幼儿学习初步的货币价值意识。
今天的菜场生意清淡,可能和烧烤区有关,因为今天烧烤区为新增设的,孩子们的兴趣很高,没人买菜了。而且一开始只有一个服务员,一个人干坐着。
建议:三个有关于购物的主题是否能够和在一起,然后有明确的标示,并有不同的价格标签,也可以增加一些食品加工之类的,以丰富购物主题的内容。
活动反思:
-
观察内容:娃娃家(3)
观察班级:小(2)班观察者:郑燕
活动准备:
1、娃娃家所需的材料: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内有桌、椅、电视、电话、床等)。
指导要点:
一、启发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自己的,从而引申到幼儿身上,让幼儿讨论:如果自己当娃娃的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爸爸可以做什么?妈妈可以做什么?
二、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教师根据幼儿扮演角色的意愿,将幼儿分为两人一组,并带领幼儿到“娃娃家”的场景中开展游戏。
2、教师巡视,介入指导:
〈1〉让幼儿明确自己所扮角色的简单职责,并能说出对方所扮角色的称谓如“他是爸爸。她是妈妈。”
〈2〉提醒幼儿掌握正确抱娃娃的姿势及给娃娃喂饭的方法。
〈3〉鼓励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大胆参与游戏,体验和同伴游戏的乐趣。
〈4〉继续提醒幼儿要轻拿轻放玩具,不争抢玩具,会轮流使用玩具
活动反思:
通过前2次的游戏后,幼儿对如何进行娃娃家的游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的经验,于是这次活动将小朋友们进行角色分配,有的人演爸爸有的人演妈妈。在观察中发现小朋友们有了自己的角色后玩的更开心了:比如思钿会抱着娃娃说“不哭我是妈妈”而扮演爸爸的曾弈会在一边像模像样的煮东西。
从此次游戏的情况看,前2次小朋友出现的问题和娃娃家中的游戏材料的使用和一些常规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本次活动通过游戏角色的分配和教师对常规的强调,使的幼儿慢慢形成了较良好的游戏常规.
但在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对爱护玩具材料的常规要求做的还不太好,比如:在游戏中,几个男孩子在抢娃娃家的灶,于是他们把桌子旁边的东西碗啊盘子啊什么的,全部扫到了地上,但是他们根本没有去捡,而是继续的去抢;还有的小朋友不玩的东西不重新放在篮子里,而是随手一扔就不管了.因此在下次游戏开始时,教师要先进行强调,先给小朋友们说一说让幼儿思考这种行为对不对,哪错了,应该怎么做,教育幼儿游戏材料要爱护,如果损坏了小朋友们就没的玩了,大家要把幼儿园的东西当成自己家的玩具好好爱护,不要互相争夺,要互相谦让。
-
中班幼儿游戏观察记录及反思
班级:中一班教师:郭英 时间:10月13日
内容与过程
角色游戏“小吃店”已经开展两个月了,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在今天的活动开始,我和幼儿一起回忆了“小吃店”游戏中的主要角色和他们各自的工作任务。游戏开始前,我问幼儿是自己商量分配角色还是老师分配,幼儿的回答是自己分配角色。我就让他们分组商量,我不知道他们商量得怎样,但要给他们尝试的机会,游戏开始了,我把玩具分到个组,尽管在游戏前我一直提醒幼儿不要抢玩具,但仍然有几个幼儿一见到玩具抱着玩具,生怕自己没得玩。这时,我发现有的组分配角色较好,有厨师、服务员和顾客。有的组只有厨师和服务员,而没有顾客,在我的提醒下,他们就改变了一些角色。在游戏过程中,罗曼佳琪和陆宇航扮演得比较好,叶轶凡当顾客时就很耐心地坐在位置上等待,我看到卓子欣当厨师当得很认真,而且还有对顾客说“你觉得好吃吗?”“要不要加点调料”等。还有几个幼儿也表现得不错。可还有一部分幼儿对玩具感兴趣,忘记了自己的角色。在老师的提醒下,有几个幼儿回到角中。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幼儿朦胧了角色意识,以致游戏没办法玩下去。游戏结束时,幼儿学会整理玩具,但整理得不够整齐。
幼儿行为分析
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和自我的主见,在游戏中,教师不需要一味地为孩子们解决问题,而是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
教师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要以平行介入的方式帮助幼儿,让游戏继续开展下去。
反思与推进
在游戏开始,全班幼儿都会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而且还有了自我的主见,但角色意识不够强,有的幼儿只会摆弄玩具,不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与的有幼儿能按角色要求行动,但表演一般。还有一些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
在知识准备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继续请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带幼儿去小吃店参观。老师提供有关的资料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在区域活动中,提供玩具分组开展活动。增强幼儿对角色的理解。
-
·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观察反思·
地点:小三班背景:布置娃娃家环境 时间:2010年10月19日
教师:刘琪
娃娃家游戏其实是小朋友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小朋友们对这些内容很熟悉,比如吃饭、睡觉等,他们也希望自己能成为爸爸妈妈照顾孩子,像他们的爸爸妈妈那样做,因此游戏的内容小朋友很兴趣,于是我们决定开展这个游戏。
一、案例:
今天游戏,教师以客人的身份到各个娃娃家做客,并随机观察了一下小朋友们如何接待客人的,记录了一些片段
我走到贺铭憧那组的娃娃家,贺贺第一个看见了我就说:你来我们这玩的吗?我说对啊,我来你这做客,你们欢迎吗?贺贺说:好啊!而其他的小朋友们正在自己玩自己的玩具没有发现我。
我又来到第2个娃娃家,丽涵那,这回我敲门,丽涵问谁啊,我说我是刘老师来你们这做客的,她打开了门欢迎我,并请我坐下倒水给我喝。
二、分析:
我发现在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对如何接待客人还是做得不错的,比较热情,而能力弱的幼儿做的不够好,还要加强。还有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去别人家做客,喜欢自己留在娃娃家玩,因此下次游戏可以多鼓励幼儿外出做客。
三、反思:
本次游戏中教师继续加强对幼儿如何做客和当客人的指导,小朋友们也对当客人产生了兴趣,重点我观察了竞棋,他先到了郑睿雯的娃娃家,敲了敲门,然后和郑睿雯说他是谁,接着在他们家高兴饿玩了起来,睿雯给他谁喝,还说了谢谢,并且走时还对那家的小朋友们说之间,之后他在自己的娃娃家也接待了客人,表现的不错。
从游戏中我感觉到教师还可以注意多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方法,丰富他们的游戏内容。让幼儿学习与客人交谈,沟通交流,这样游戏的内容也会更有趣更吸引孩子,并且能有效的增加幼儿的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
-
小班角色游戏(医院)案例反思
地点:小三班教室背景:布置医院环境 时间:2010年9月14日 教师:王丽娟
一、案例: 角色游戏开始了,这是角色游戏(医院)开展的第二堂课。今天思恬当挂号员,贺铭憧当医生,赵禹辰当药剂师,王丽涵和索灏邦当注射师,其他大部分幼儿当病人和爸爸妈妈。游戏开展得很顺利,突然传来了哭声,我飞快的跑过去,发现药剂师赵禹辰大哭起来(脸颊红红的),而杨竞棋一副闯祸后非常后悔的表情,我猜他肯定是为抢玩具。像往常我肯定要批评他了,但今天我转变了想法,为什么不换一种方法帮助孩子,真正认识自己的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我着急的说:“竞棋,你快送医院。”“医生,你快给他检查下。”,于是,医生问:“你哪里疼啊?”赵禹辰说:“我脸疼,脚疼。”医生说:“他骨头断了,赶紧去放射室拍片。”竞棋赶紧扶着赵禹辰去拍片。我对竞棋说:“你回去好好照顾他,下次要注意哦。”竞棋在旁边不住地点头说:“知道了,我下次不会了。”
二、分析: 在平时的自由活动和游戏中,经常会发现抓、撞事件,对于这样的突发事件,老师们常常采用的方法往往是说教、批评。可是,老师们苦口婆心说教后,“肇事者”也乖乖认错,在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效果不明显。而这一次我尝试以游戏的形式来处理,使幼儿处于游戏的情节中,真正地意识到由于自己的鲁莽行为给同伴带来了痛苦,同时,也丰富了游戏情节。
三、反思: 当孩子在活动中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避免枯燥的说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的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小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规则意识不是很强,经常会出现忽视规则的行为。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说教,效果恐怕是小之甚微的。这次将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融入到角色游戏活动中进行教育,使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加强自我约束控制力。
-
活动内容:娃娃家
提供材料:娃娃家场景,娃娃、小碗、小勺等娃娃家餐具
案例记录:
角色游戏一开始林俊豪就跑到娃娃家里忙开了。过了一会儿,小朋友们陆陆续续地都来参加娃娃家。忽然嘉静跑来告诉我说:“薛老师,俊豪在抢娃娃家的刀。”我一看,只见俊豪手里紧紧地拽着一把玩具刀,而曾奕和夏艺钦正想从他手里夺回小刀,曾奕嘴里还嚷着:“这是娃娃家的,这是娃娃家的。”问明原因后,得知俊豪从夏艺钦手里抢过小刀后一直不放手,要一个人玩,不让当娃娃家妈妈的夏艺钦切菜,烧饭。“俊豪,你是不是喜欢玩这把小刀啊?”我问他,俊豪点点头,“可是娃娃的肚子饿了,想吃饭了,你不把刀还给娃娃的妈妈,妈妈就没法烧饭做菜了,那样娃娃可要饿坏了,你待会儿再玩好吗?” “好吧”俊豪想了想,有点儿不情愿地将手里的小刀放了下来,去其他区域玩了。
案例分析:
这一案例说明小班的孩子在活动中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的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案例中俊豪拿着小刀不肯放这一行为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且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还喜欢模仿,见别人拿什么就跟着拿什么,别人怎么玩也跟着怎么玩,这样当玩具缺少时就出现了争抢的现象。因此作为教师除了用语言去调解幼儿之间的矛盾外,对小年龄幼儿来讲,同种类的玩具数量应尽量多一些,为孩子的选择、模仿创造条件,以减少因玩具不足而引起的冲突
小二班 薛雅琼 -
中班角色游戏观察记录
—学习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内容:风味小吃店
观察时间:2010年9月15号
观察者:陈瑛
班级:中一班
观察实录:
“风味小吃店”是我们班孩子非常喜欢的一个角色游戏。根据幼儿的需要现在风味小吃店的食品有:水饺、馒头、汤圆和羊肉串等,很多幼儿都喜欢参与风味小吃店的游戏,摆弄这些形象逼真的材料。有一次,王礼杰选择了风味小吃店游戏,他卖起了羊肉串。游戏中,他发现制作羊肉串的谢炜辰离开了,立刻跑去摆弄制作羊肉串的材料,觉得挺好玩的。谢炜辰回来后,与王礼杰吵了起来。因为,此时的王礼杰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制作羊肉串的岗位,他让谢炜辰去卖羊肉串,陆宇航不愿意,他据理力争,跟谢炜辰说道:“明明是我在做羊肉串的,我先来的。”王礼杰想了想说:“那我们石头、剪刀、布”。结果,王礼杰输了,他又去卖羊肉串了。
分析与思考:
游戏进行到一定的时间,在同一游戏中出现了不同的角色,而各角色应有自己不同的职责。观察中,幼儿之间因为“你该做什么?我该做什么?”发生争吵,这说明幼儿的游戏在进步。在之前的游戏中,幼儿的游戏的角色少、不稳定,没有明确的角色分工。随着游戏的逐步开展,游戏角色增加了、游戏的情节丰富了,幼儿常常受游戏材料和参与游戏人数等因素的影响而离开自己当前的角色,参与到其他游戏,甚至强占他人的角色。这些现象的出现告诉教师,幼儿的游戏需要规则,需要明确的角色分工,幼儿在游戏中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角色职责。
实施措施:
1、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自己是做什么工作?”鼓励幼儿与教师共同想办法,制作标志如牌子、图片、衣服等,表现相应的角色。
2、根据幼儿讨论,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服饰,帮助幼儿明确自己和同伴的角色。
3、游戏中,有意识的询问幼儿,让幼儿回答:“今天我是XX,我的任务是……”
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及职责,在游戏时能自始至终。
活动反思:
角色的分工以及角色职责都应从幼儿的游戏中来,教师在游戏观察的基础上组织幼儿讨论、确定游戏角色的分工以及角色的职责。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幼儿是教师工作的重要一环,当我们的孩子发生困惑、疑虑的时候,我们都要及时地给予帮助和鼓励。因为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了需要幼儿自我的积极探索外,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外力去引导和推进。
-
托班——娃娃家的电话
班级:托二班教师:吴小兰 时间:11月16日
一、游戏观察记录
托班孩子特别愿意在娃娃家里玩,每次也都玩得特别尽兴。但是他们目前都是自己玩自己的,很少跟别的孩子交流!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想找个很好的办法让他们交流起来。
今天孩子们又开始到娃娃家活动了,有的在炒菜,有的在看‘电视’,各玩个的。突然,我听见任子娴对这锅说:“咦,没气了,让人送气来!”。咦,这可以是个突破点,可以通过打电话的形式让孩子们交流起来啊!我马上给娃娃家配置了一部‘电话’。同时,我特地上了一节关于电话的课,让孩子更加了解电话,和孩子们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后来,在娃娃家孩子们对打电话特别感兴趣。遇到事也会给别的家庭成员打电话。如:
一天,雨霏在娃娃家煮饭时,打电话给献文说“喂喂喂…张献文,没有菜了,快去买菜啊”张献文:“喂喂喂…我在看电视,宝宝在睡觉,小声点!”……有了电话后,孩子们的礼貌用语明显加强很多,同伴间的交流也增加了。所以电话不但增加了孩子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一些关于声音传递的经验。
二、反思
1.幼儿游戏用的玩具材料应形象,可操作性强。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托班幼儿尤其明显,所以,在给孩子提供游戏材料时,特别是在托班,形象性应是首要条件。
2.教师的介入、指导应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不要给孩子造成负担。在这个案例中,孩子们相互间很少交流,教师适时介入,教孩子体验电话的神奇,学习一些问候语和交流方法,本意是激发兴趣,使游戏继续进行,使幼儿获得更多发展。可是,教师过多地教孩子怎样拿电话,怎样问候,反而使孩子不知怎么办才好,能力强一些的能按老师说的去做,只能算是简单的模仿,此时,孩子们的活动已经失去了游戏的乐趣了。比如永熙和何杰橹,模仿完了就无话可说。而其他孩子更加不理会,不如抓起现成的电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来得痛快。所以,我们在介入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时最好先把我们的目的藏在心里,看孩子们需要什么,和孩子们一起玩,在和他们一起玩的过程中达成我们的教育目标。
-
大班:建构游戏——《马路上》
观察内容:
建构区里男孩子相对来说比较踊跃,除了建构已学过的房子、车子外,幼儿还联想到可以搭建绿化带,路灯等,于是一伙人都兴致勃勃的参与建构中,建敏和哲宇选择了花片进行搭建花圃,而较晚入区的小旻看到花片玩具已经有很多小朋友在玩,就和哲宇商量:“能不能和我一起玩?”建敏忙说:“我们人数已经够了,快没玩具了,你到其他地方去吧!”“但我也想搭建”小旻不愿意去其他区。俊杰在一旁拿出胶粒约小旻:“那我们用胶粒搭一些树好了。”但小旻还是不愿意,我介入启发幼儿想想:“花圃里除了花还需要什么呢?”他们回答了好多种:“花盆、小草等。”“那这些就可以用胶粒建构,再与大花圃组合起来。这时,建敏像是获得某种灵感,兴奋的拉着哲宇一起用搭建了一个大大的花圃。最后,这群小伙伴还一起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搭建了一个漂亮又生动的花圃。
分析与反思:
通过本次观察,对在结构游戏中,幼儿的合作关系有以下看法:有个别幼儿较不愿与他人合作、分享,独占欲也强。这使在集体活动的多数幼儿缺乏交流,语言的沟通,及游戏经验的交往,在某些程度上约束幼儿相互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教师在引导幼儿模拟建构的同时,可提醒启发幼儿更多的创造力,在肯定个别幼儿的独特成果时,又要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取得更大的收获。
这次结构活动,虽然有小部分幼儿在合作建构,但有时局限在好朋友中,对其他幼儿的介入拒而远之。因此,教师在评价他们作品时,要多多表演多人合作后的不同成果,让幼儿愿意接受合作后的集体喜悦和荣耀,相互模仿学习到同伴游戏时的玩法与经验,体验分工合作,分享结果的喜悦。
大二班 陈丽云
-
-
时间:2010年11月11日地点:大一班 教师:郑忠平
建构名称:未来的城市
本次活动为第二课时:
活动记录:上一次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各类房子的外形特征,并讨论:房子有哪些部分组成的?指导幼儿观看教师的范例,运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搭成房子的基本构架,用花片、胶粒进行点缀布置。在拼搭的同时,提醒幼儿检查房子是否牢固。在赏赐游戏的基础上,本次游戏着重于未来城市规划的设计构想,孩子初步搭建城市各种建筑物、交通、绿化,确立板块。在这次游戏中,我和幼儿一起总结上节课的不足,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加强幼儿从房子功能上去完善房子,引导幼儿协商共同完成一个功能丰富的未来城市,提高一定的难度。孩子开始建构前,我提出问题讨论:怎样的房子可以抵抗灾难的到来,如地震、火灾、泥石流等?你要怎样来设计你的房子?针对这个问题孩子门展开讨论。严宽说:我我把房子设计成火箭房子,如果灾难来了,我直接发射火箭房子到其他星球去。乐兮说:每撞的房子屋顶上都有直升飞机,发生灾难了,乘坐飞机离开。陈煜说:我希望没套房子的外墙壁上都有一个很长的滑滑梯,发生火灾了,我们直接从滑梯上滑下来。。。。。。孩子们在讨论中都已将自己要建构的东西大致有了轮廓,乘着这股热情,我请孩子们开始动手操作了。幼儿在建构中,我边观察幼儿建构情况,边提醒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看范例边合理搭建。游戏结束后,指导幼儿收拾整理玩具,归类摆放整齐,现场评价幼儿作品,表扬认真拼插或拼搭、富有创造性的幼儿。特别是个别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现,让其他幼儿以他为榜样,同时促进幼儿的团体协作的精神。我们还将作品保留在建构区内,让家长参观,让孩子们在爸爸妈妈面前展示自己成果,介绍自己的创意。
反思:第一次建构活动时,幼儿大部分都是依据现在城市样子来建构,没有经过自己的想象。在这次的建构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在建构中进步很多,他们能根据教师的语言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来建筑房子,还且建出来的房子都是很有特色的高楼大厦,而且从他们口中讲出的未来城市更是创意百出。但其中也有个别的幼儿对建房子不怎么感兴趣,反而对房子周围的环境较为感兴趣他们在房子周围搭上各种花、草、树、木。为了满足这些个别的小朋友的兴趣,我鼓励幼儿给未来幼儿园的环境做设计。这样更丰富了未来城市的美化、绿化。幼儿们很开心,他们感到自己是设计师了。
-
时间:2010.1028
地点:大一班教室
游戏名称:大班表演游戏《三只小猪》第四次自主创新游戏
教师:陈丽华
“三只小猪”的表演游戏已经进入尾声,孩子们已能够按原有故事情节较自如地进行表演。但随着表演的熟练和不断深人,幼儿开始表现出兴趣减弱。
“故事中的大灰狼每次都被开水烫死,总这样演没意思!”大头小朋友在游戏讨论时嘟囔了一声。为了满足幼儿探究、自主游戏的欲望,围绕上次表演游戏中“大灰狼撞不开小花猪的砖房子怎么办”这一问题,我引导幼儿在大胆想象、合作创编的表演游戏过程中,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大胆交流,并学习运用所选择的材料表现故事情节。小朋友们的表现很精彩。乐兮说:“那我们改一改吧,改成大灰狼的尾巴被门缝夹断了怎么样?”陈煜说“这个没有创意,改成三只小猪被大灰狼骗到家里,用防狼喷雾喷瞎比较好吧1”小朋友们的思路很活跃,我们有随意评价,而是把孩子们大概分成了几组,让他们按照自己想的来表演,选择道具,孩子们在这次的游戏中玩的非常的开心。
游戏反思
1.选好材料是大班表演游戏的切人点。
在表演游戏开展过程,我一直思考着:大班表演游戏探究性学习的方向在哪里?与小、中班又有什么不同?通过“三只小猪”游戏的开展,我意识到:大班表演游戏除了围绕表演、情节、角色等方面进行探究,材料也是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切入点。因此,在游戏进入到中期,师幼就一起创设了环境“百宝箱”,并逐步扩增为“百宝库”,这次游戏的重点是启发幼儿合作创编故事结尾,难点则是幼儿创造性地选择、运用材料表现故事情节。
2.善于发现和掌握幼儿的兴趣点、需要和经验。
兴趣和需要是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出发点,而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但是表演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而且决定着表演游戏的发展方向。随着表演的熟练和不断深人,幼儿对表演游戏表现出兴趣减弱、嬉戏性角色行为增加的现象。
在捕捉到幼儿表演的兴趣和需要后,我生成了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在大胆想象、合作创编、创造性地运用材料的表演游戏过程中,体验创造性表演的乐趣。为了突出游戏的重点,激发幼儿表演、评价的欲望,游戏中幼儿不需完整表演故事,只是围绕创编结尾进行重点表演。
-
托一班建构游戏(树)案例反思
地点:托一班教室背景:公园布置 时间:2010年10月14日 教师:原琴
活动案例:活动开始了,在上一周的建构游戏中,我班的主题是“搭搭盖盖真好玩”,这是第二课时了,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致还是很高。辰辰小朋友玩的很投入,手拿着胶粒搭建的很认真,只见他一边搭一边还念叨:“这是我的大树妈妈。”我走近一看,他的大树的确很特别,是长长的,原来他把胶粒全部一个接一个都搭的很长。再一看,这一组的小朋友也都将积木、胶粒都拼接成长条,几乎没有树叶。大宝、啊妞也拿着积木搭着很投入,还很兴奋的欢呼:“这是我的飞机大树。”
分析:孩子们对树的形象没有很深刻的认识,虽然说大树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但这时让孩子们搭建出完整的形象确有一定困难。我在课前的导入环节上也做得不到位,我只是用语言说“小朋友们,看这是一棵大树。”出示树的图片,这首先就将孩子们的思维定位了,所以活动时,孩子们自由搭建时,搭的树就出现了大致一样的场景。课后,我进行反思,如果把树作为公园里德布置来引题,就充满趣味性了。例如:我可以说,孩子们公园里有什么?大树长什么样子,谁来说说?”让孩子们自己各抒己见,这样孩子是活动的主人,树的形象就栩栩如生了。
反思:在这次的建构活动中,从大树的搭建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启发。建构游戏是开启幼儿想象力的金钥匙,小小的胶粒、积木、雪花片是孩子们最有趣的同伴,在短短的一个课时的时间里,老师和孩子们都享受到了建构的精彩。我应该在活动中学会适当“放手”,不应强加给幼儿一种直观的形象,或过分要求幼儿搭建出了什么,让孩子们在玩中体验活动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原琴
-
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案例反思
地点:小一班教室背景:布置娃娃家环境 时间:2010年11月15日 教师:巫晓华
一、案例:
角色游戏开始了一段时间了, 娃娃家游戏小朋友都很喜欢玩。今天玩娃娃家,小朋友们都很开心,小朋友们把娃娃家的玩具(食物、刀、锅等)在手里摆弄一番后,马上就开始了分工。赵叶青做妈妈,左手抱着一个娃娃,拿着饼干,正在喂娃娃吃。泽宇说:“我去上班了,我不吃饭了。”赵叶青说:“小娃娃饿了,你等会儿。”这时,我看到泽宇抱着娃娃,赵叶青把面放在锅里,正在煤气上烧呢。张木西等小朋友是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在玩的时候显然没有泽宇和小宝熟练,有时候显的手足无措,有时候又在拿着玩具乱敲。
二、分析与反思:
小班的幼儿好模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像成人那样参加各种活动,他们会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真实生活,而"娃娃家"又比较接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所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
丰富的玩具材料是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的有效途径。通过玩具材料可启发幼儿产生联想、引起游戏愿望,并可以使幼儿游戏活动更有目的,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由于幼儿模仿多,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在游戏初期投放的玩具种类不宜过多,而相同的玩具数量要充足。
再有,小朋友的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把能力好的和能力差的搭配起来,让他们互相带动和感染,共同感受游戏的快乐。
-
托班建构活动“桌子和椅子”第一课时
根据托班孩子直观性和模仿性的年龄特点,活动准备了胶粒搭造好的“桌子和椅子”,并详细示范讲解了搭造的方法。
观察记录:
孩子在集中活动时能很好的理解拼搭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孩子们很投入,很认真的在拼搭。但并没有根据老师的主题去建构,只是随着自己的兴致随便拼搭。有的说在搭“剑”,有的只是单纯的一个一个的垒叠起来………对于活动的难点,两个胶粒的拼接很难掌握,只有个别孩子在教室手把手的指导下才能拼接。
分析:
根据观察情况,这个主题对于托班孩子有点难,所以准备下个主题做个调整,根据孩子当时的建造情况,把主题改为“高楼大厦”。只是单个胶粒的叠加,等孩子熟悉了,再逐步加大难度。
陈榕花
-
关于绘本阅读的几点感想
陈丽华
芬兰人说:阅读就像呼吸一样习惯,创新就像吃饭一样寻常。
上次听台湾方素珍老师的讲座,关于回本教学建议一下几点;
一、绘本教学的步骤
1、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阅读。
2、备课:让自己先熟练绘本,只有自己都被感动了,才能讲得到位。
3、写教案和制作课件道具。
4、现场教学(提问)
5、延伸活动:帮孩子完整他的阅读经验。
二、绘本教学的要领
1、教师要熟悉绘本。
2、讲绘本一页一页的展示。
3、讲绘本的时候可以是书上的文字,某个有趣的环节可以发挥,冗长的部分可以删掉改简单有趣的语言来讲述。
4、可以在过程中提问,但是不要讨论很长的时间。
5、利用多媒体呈现绘本。
6、巧妙互换角色,由孩子讲故事给大家听,或用绘本的方式改编成不同绘本。
7、讲完故事后,鼓励幼儿说出感想或画出来。
8、讲完故事,鼓励大声朗读,有助于听力和能力的发展。
9、交换不同的讲法,选出一个重点。
三、注意事项:
1、如果遇到自己也不会的,,不要敷衍孩子,告诉孩子等会我去查一下告诉你。
2、承认自己不会,跟孩子一起找。
3、不要回避,批评孩子的问题。
四、推荐基本绘本:
《花婆婆》。《怪兽的字典有困难》。《我有有一要出租》。《长劲鹿爱上鳄鱼》。
《是谁恩恩在我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