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只袋狼(永远逝去的物种)
标签:
动物袋狼物种育儿袋袋鼠澳洲教育自然生命生物杂谈 |
分类: 关注人与自然 |
书中是以生活在澳大利亚的物塔斯马尼亚岛上的霍巴特动物园里面的世界上最后一只老袋狼临终的时候的情景为线索,让人心酸的是最后几句话,用中文翻译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老袋狼路西闭上了眼睛,心里安详,好象回到了她的父亲,母亲,丈夫,孩子们身边,她好象重新回到了她年轻的时代,在澳洲草原上自由自在的游荡,去追捕那袋鼠袋兔,路上好象有几只被欧洲人所抛弃的猎狗,那也就是后来的澳洲野狗,它们见到路西,立刻回避。………路西的饲养员卡特琳.罗拉悲伤地向世界各地宣布:‘最后一只袋狼离开了我们!’说完,泣不成声地把路西的遗体交给当地的生物学家们。………从此澳洲袋狼在世界消失了,我们再也在澳大利亚这片荒凉的大陆没有看到这个可爱而又奇特的物种。” 所以面对最后一只袋狼的结局,小雪由此联想到如果现在的人类还不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将来的最后一只野牛,最后一只老虎,最后一只雪豹……一直到最后一棵树,最后一个人,那么这个联想就真的成了现实………
让我们回到澳洲已经被灭绝的物种澳洲袋狼生长最为繁茂的,最为昌盛的那个时代,我们可以发现那时候的澳洲实际上是一片绿油油的,充满生机的大草原;而不是现在的荒芜的荒凉的大沙漠与半死不活的稀树草原的综合体!
这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奇妙动物。从它的头和牙来看,它是一只狼。然而,它的身体又像老虎一样有着条纹。它可以像鬣狗一样用四条腿奔跑。也可以像小袋鼠那样用后腿跳跃行走,它和袋鼠一样同是有袋类动物。这种动物有着其它种类动物的特征,却又有着特别的地方,它被人们叫做塔斯马尼亚狼、斑马狼、还有塔斯马尼亚虎等等。
袋狼生活在树林较为稀疏的地方,或是草原上。然而,移居者来到它们生活的土地上,它们就会躲到深深的森林中去。肚子有着像袋鼠那样乘放小袋鼠的袋子。后背上有花纹。颚的骨像蛇一样分为两段张开,它们会喀哧一下咬碎猎狗的头。夜晚,它们单独行动,经常是以袋鼠、小袋鼠、或是不会飞的鸟类为猎取出目标。它跑的速度并不快,但是会紧追不舍,直到猎物疲惫不堪为止。它们往往是一口咬住猎物的头使猎物结束生命。
自从塔斯马尼亚岛上的移民来到,袋狼的生存继而出现了危机。
大量的家畜——羊被狗伤害了。而人们误以为是袋狼所为,因为狗和袋狼都是吸羊的血。1888年,政府出赏金奖赏捕杀袋狼的人们,在那之后的二十年之中,共有2268只袋狼被捕杀了。这也是记录袋狼数量的珍贵资料。
最后一只袋狼,是于1936年死亡的。死于塔斯马尼亚岛上的霍巴特动物园。
人们在澳大利亚的岩石上发现了古代居民于一万年前绘成的壁画,从中我们知道了在很久很久以前,袋狼曾经生存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奇妙的是,现在,在塔斯马尼亚岛上,有一个袋狼保护区。这样做是否表明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呢?总而言之,这么珍贵的动物——袋狼灭绝了。
尽管与澳大利亚的古代居民共同生活了一万年以上。但是,随着新世界被人类发现,在一瞬间,袋狼终于在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安德鲁·帕斯克教授领导了这项研究,他说:“这是第一次利用从灭绝物种中提取的DNA,诱使另一种活的有机体产生功能性反应。随着越来越多的动物走向灭绝,我们正在不断地失去对基因功能及其潜力的了解。”所以,这项新研究可帮助扭转这一局面。
这项最新研究证明,从灭绝动物体内提取的DNA能够重新激活。袋狼体长5英尺(1.52米)。20世纪初,野外的袋狼被猎杀光了。1936年,圈养的最后一只袋狼在塔斯马尼亚岛上的霍巴特动物园里死去。但是一些袋狼幼崽标本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几家博物馆曾采集袋狼的组织,并用酒精保存起来作为馆藏品。
帕克斯的科研组提取了DNA片断,挑选出一种“增强子”和一种能产生胶原质的Col2a1基因。虽然它本身并不一个基因,但是这个成分帮助基因发挥功能。将这个DNA放入老鼠晶胚内,它被“开启”,帮助软骨(形成骨骼的最初阶段)发育。该研究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卷》杂志上,科学家表示,该研究对了解已经灭绝的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有很大帮助
本实验系由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与美国亚利桑纳大学合作完成,研究团队利用墨尔本维多利亚博物馆保存的袋狼组织样本,摘取其去氧核醣核酸片段的Col2a1基因(II型胶原基因),然后注入发展中的小鼠胚胎,结果发现:袋狼控制软骨组织生成的Col2a1基因与小鼠的Col2a1基因有相似的表现,对小鼠的骨骼形成很重要。
墨尔本大学动物系教授任芙莉表示,目前生物绝种速率增快得惊人,尤其是哺乳类,所以这项研究的成果意义重大;研究团队使用的方法显示,可以接触到已绝种动物的生物多态性,让它不致于完全佚失。
帕斯克则表示,如此使用绝种动物的去氧核醣核酸,可望研发出新型的生物医药,比如可以促进软骨回春的基因。美国德州大学贝林杰教授则表示,这项实验有庞大潜力,可以多方运用,比如更加了解绝种动物的生物作用机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