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地震看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续)
(2008-08-01 22:07:46)
标签:
杂谈 |
抬眼望,看南天,山无棱,天雨血,地放悲鸣声哽咽。
问苍天,何其毒,夺我灵魂千万数,使我河山无颜色。
愿我佛,保平安。悯众生,怜万灵,悲天悯人佑子民,
看神州,齐奋起,战天地,斗震魔,人间自有真情在。
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我人民军队随即投入坑震救灾,在救灾行动中立下丰功
伟绩。不愧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但在我军快速反应部队的反应速度及全天候作战能力方
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此提出,供大家讨论。从电视上得知发生7.8级地震后,凭直觉
认为应该出动空降部队。在震中实施空降。我当时认为12号下午即可在汶川实施伞降。
机降部队在经过几次转场飞行后,在12号晚间或夜间可在灾区进行直升机机降。我随即
把目光锁定在我快速反应部队的基干,第十五空降军身上。
特战大队,陆航团组成。其中编制最高,规模最大。机动能力最强的当数空降军。
架次,因天气原因半路返回,说明我们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13号早间上级决定出动
空降部队6千余人,14号白天上述部队集结到成都周边四个机场。同日白天天气好转。
在灾区实行了小规模的机降和伞降。15号白天在灾区实施了大规模的机降。而此时,
已是震后的72个小时了。72个小时,如果是战争年代,已够敌方机械化部队向前推进
几百公里了。
1.决策反应慢,13号才作出决策。
2.部队缺乏全天候, 全地域的作战能力,在雨中, 夜间及复杂地况下,不具备空降能力
3.转进时中间环节多,14号白天,本可以从驻地直飞震中上空施行空降,没必要在成都
机场进行中转。
行任何行动的能力。即快速的全球布署及行动的能力。对我们年轻的快速反应部队而言,
这无疑是一种苛求。但我仍然希望他们尽快具备这种能力。不但是为了应付今天的灾害,
更是为了应付明天的战争
对ls的3个问题:
1.决策反应慢,13号才作出决策。
2.部队缺乏全天候, 全地域的作战能力,在雨中, 夜间及复杂地况下,
不具备空降能力
3.转进时中间环节多,14号白天,本可以从驻地直飞震中上空施行空降,
没必要在成都机场进行中转。
简答如下:
1.
(四川境内最有战斗力的集团军未齐装满员),需要调动其他地区的驻军入川。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西藏、新疆的部队决不能动,福建沿海、东北地区的军队只能小动,陕甘地区的部队要就近救灾,
能用的部队只有济南军区了,但济南军区的部队只能车运和机降,在投送方式上少一个空降的选项。
于是调用空降部队才被议及。
空降兵是解放军的顶级精锐,本着“四海未静,用之宜慎”的原则决不轻出,本次调用也是反复权衡,
迫不得已。尽管如此,需要调动空降兵的决定也是在12日当晚就作出并上报军委。温总作为抗震
救灾总指挥,能指挥的是已进入灾区或已进入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调动序列的军队,像调动快反部队
和战略预备队这样的决定只能由胡总作出,而作出这一重大决策从地震开始起算不到10小时,这已
是世界上到目前为止在和平时期最快的速度了。
顺便说一句,从地震开始到空降兵投入战斗,用时不到24小时,美军高层对此的评价是什么?
4个字:令人恐怖。
2.
进行战斗或实施空降、机降,科索沃战争时,美军曾在夜间派出海军突击队乘3架直升机营救被击落
的隐形飞机飞行员,当时晴空、微风、半丘陵、有引导(飞行员随身的呼救装置有自动引导功能),
直线距离不足200公里,营救成功后,美军总结说已到美军夜间救援能力的极限。至于在汶川地区
当时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下实施机降、空降,恐怕美军连想都不敢想。
从我了解的情况看,我空军在雨中, 夜间及复杂地况等单独科目下实施机降的能力低于美军和俄军,
空降的能力基本与美军持平但低于俄军,上述科目的综合演练,我、俄、美三军均无可查案例。这
说明我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不能说没有空降能力。事实上,我军在14日的空降条件同样恶劣,
却能成功投下15人,在世界军队空降史上创下成功先例。
3.13日凌晨决定调用空降兵时,确有直接空降的打算,但条件不允许,只能先降在平原地区救灾,
同时保有一部机动兵力等待适宜时机投送。从实际效果看,该决定无不当之处。
另外,有人从我军未在14日前实施空降而置疑我军战争能力,实际上,战争与救灾的性质截然不同,
如果在汶川的是敌军,则我军根本不用动用空降兵,陆军把口子一堵,空军直接实施云层上轰炸即可
(当然前提是取得最低制空权)。在这一点上,大家不必怀疑我军的决心与能力,以我军现有装备和
训练水平,即使是与美军开战,也不能说全无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