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静安寺

标签:
苏轼石柱阿育王静安寺宝塔旅游 |
分类: 上海 |
1、上海市静安区有座静安寺,区名即由寺名而来。几次乘车经过静安寺,均被它金碧辉煌、气势恢弘的外表震撼。终于有一天,我走近它~
2、静安寺为著名江南古刹,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号,是十里洋场西端市口。据碑志,建于三国吴大帝孙权赤乌十年(247),创始人为康僧会。寺旧址在吴淞江(今苏州河)北岸,初名沪渎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禅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改名静安寺。南宋嘉定9年(1216)因寺址逼近江岸,昼夜受江水冲击,寺基有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将寺迁至芦浦沸井浜一侧,即现今寺址。
最高塔尖是“静安宝塔”。初次看到静安寺时,觉得很像印度、泰国等南亚寺庙的建筑风格~
“正法久住梵幢”与西北角的“静安宝塔”遥相呼应,守护着静安寺。
4、“正法久住梵幢”的前身系“阿育王柱”,始建于1946 年。20年后(1966年)文革中被毁,2007年恢复重建。
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任国王
。相传阿育王一生征战杀伐,晚年自感罪孽深重,受僧人点化后皈依佛门,以佛法来教化百姓,为了弘扬佛法,他在各地竖立石柱,上刻有经文供老百姓学习,并派遣使臣出使各国,把佛教传向周边各个国家,终于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
静安寺新建成的梵幢用河北义县的整块花岗岩石雕刻而成,长18米,直径2.1米,重160吨。梵幢正面刻有静安寺住持慧明大和尚手书“正法久住”四个大字,背面刻有宋苏轼所书《金刚经》一部;石柱上部为16吨白铜浇铸表面贴金的四面狮吼像,吼狮面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6、静安寺山门楹联:愿祈佛手双垂下,摩得人心一样平~
看到这副对联时,心里一股说不出的感觉。既有哲理式的禅语,又那么贴近百姓,难得的一副对联!
世人的心境何时能不浮躁,能平和释然?一样平的不仅是人心,还有公道与法律……但愿佛学能将世间的一切摩平~
8
14、现在的静安寺,只留山门迎香客,东、西临街的门面房已出租给商家。这也是以寺养寺的一种方式吧~
17、电网铺天盖地,很难拍到独立的静安寺。站在人行横道上拍,感觉电网线能少一些~
静安寺自元明以来即为沪上游览胜地;
近代因中西结合的营业性园林著称;
今以现代化旅游设施称雄;可谓古与今的连接点、中西文化的汇合处。
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是静安区历史发展的源头。
数十年来,庙会逐渐形成规模宏大的庙市,堪称静安区商业的渊源。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寺院相继出租土地营造商业用房和里弄住宅,变幽静乡郊为商街闹市,十里洋场西端市口日趋繁荣,现已发展为上海重要商圈。
(历史资料来自网上,谢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