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月里拍的挺多,存了不少“口粮”,赶快把大观园庙会的片子抖搂抖搂~

2、我一般不逛庙会,嫌人多~
今年朋友送我两张大观园的票,但还是拖到了庙会最后一天——初五,心里想着这天人少~

3、有些景观开始拆除……

4、尽管是庙会最后一天,仍挡不住人们对年味儿的恋恋不舍。这不,艺术字摊位前人头攒动~

5、 20元,把您的名字美化一下、描在纸上,回家贴墙上吧~

6、 “友志、李明”,二位要求写在一起~

7、“马上就好”!——“友志”已经描出来了,您看着像吗?
8、苗家刺绣打入京城,各种小物件,挑花眼了~

9、河对岸正表演最后一场“舞狮子”~

10、“拉洋片”总是能吸引人。我一次都没看过,也不知里边有什么稀罕景招人待见?
11、“话说明清时期”……摊主是个女的,这身打扮挺酷~

12、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每位10元,吸引着过客~

13、 风车依然火爆,一点不降价~

14

15、风车转啊转,带给俺们兔年的兴旺~

16、
吃在庙会。不论身份,西服革履照吃不误。举着大串的羊肉串,多带劲!

17、 最招人待见的是老北京茶汤,但持壶的已不是老北京人,而是来自河北的老乡们~

18、一群小红帽掌勺~他们舍弃了回家过年,站在冰天雪地里,够辛苦的了!

19、那天我仅买了串糖葫芦尝尝~
我发现现在的糖葫芦虽然晶莹剔透,但那糖不知咋熬的,硬极了!咬不动呢~

20、这位边吃边琢磨啥心事~

21、 两只小兔子~

22、 庙会里卖什么的都有。这黑耳朵的小兔子自然是兔年的新宠~
小朋友站在这里不走了,妈妈只得掏出30元~

23、欢欢喜喜回家转~

24、栊翠庵里的红心腊梅当时已快绽放~
25、 春意盎然~

26

27、最招人的是这里的“皮影戏”,还没开场已是座无虚席~
28、 小朋友跑到侧幕想看个究竟——那皮影在幕后是咋动起来的?

29、原来不只是孩子好奇,大人也要看看~

30、我顺着他们揭开的幕帘缝拍一张~

31、原来操家伙的都是小孩子!

32、最后演员上台谢幕——一水儿的小朋友!这位着黄袍的主持人东北口音,还能引导台下互动,挺热闹~

33、“我像凤姐不”?花钱租一身金陵十二钗的服装,留个影。只是觉得太冷点~

34、 闹中取静的老人家——双枪写字!

35

36
如果觉得片子还凑合,那是小G的功劳。 舍去了换镜头的繁琐,G12能否像单反那般拍起来顺手?我觉得着它逛庙会、拍焰火还可以。由于有了旋转屏,拍人像时不会心里“忐忑”(正如如歌所讲——神不知鬼不觉),其实有的人不那么计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