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2010-11-28 23:16:08)
标签:

古城

居延遗址

黑城

元史·地理志

敌军

分类: 行摄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1、

 黑城所在位置为内蒙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额旗是中原通往漠北龙城居延古道上的重地,境内遗址星罗棋布,但最引人注目的却是黑城。黑城是目前额旗境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是居延文化旅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金色胡杨林一起代表着额济旗自然与历史双重的旅游形象。10月9日下午,我们走进黑城遗址,它被金色的沙漠包围,当时虽阴天不见日光,但我感觉“黑城”不黑~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2、 未检票时,从外面往里看~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3、走进黑城城内,里面很大。东西长470米,南北宽384米。

著名的西夏汉文字典《番汉合释掌中珠》出土于此,这里的文化传承地位可见一斑。如今它和著名的楼兰古城一样充满悬念和神秘~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4、  黑城始建于西夏(公元1038年),荒废于元朝世祖(公元1226年)间。14世纪中期,黑城因水源枯竭成为沙海中的孤城残址,但因两千年前开辟的丝绸之路的北线——居延北线就在黑城附近通过,故黑城仍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5、出于保护古迹的目的,景区修建了栈道~  我们走在上面,速度也能快一些。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6、 黑城中间的一座城堡。莫非是当年黑将军的“作战指挥部”?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7、近看“指挥部”~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8、城内沙漠中,到处散落着瓦片、磨盘……依稀可见远古年代的痕迹。

我仔细看,觉得像近代痕迹。因为那瓦片的茬口并不旧,显得很新。可能是为了制造感官效应吧~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9、被沙漠吞噬的古城……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10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11、黑城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近千年了,却仍显坚固~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12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13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14、当年的砖瓦?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15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16、维护古建。城内古堡正在加固(上面还覆盖着铁丝网)。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17、

  10月9日的风力并不大,但即使微风吹过,那细沙便会借助风力四处飘游。我特意对着那沙包的顶部拍了一张,清晰地看出沙粒正随着风向移动(自左至右)。原来,沙漠就是这样随着时间每分每秒、日积月累、“不气不馁”地转移着阵地~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18、栈道很快被点滴聚集的“沙群”掩没(既非淹没,也非湮没)~ 让你知道沙借风力的厉害。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19、沙漠将黑城城墙掩埋(右上角)。我想,这里既是景区,工作人员就要每天清除沙山,以利游客参观吧~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20、这块土疙瘩真像一个不甘被沙漠掩埋的兽头。左边是兽嘴,中间是眼睛~  我给它拍下来。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21、 浩瀚沙漠一棵草~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据史料记载,这座古城在历史上并不叫黑城。《元史·地理志》中称它为“亦集乃”。而“黑城”的由来缘于一段悲壮的故事——
古时,一位将军率领部队驻扎在亦集乃。将军身高九尺,虎背熊腰,皮肤粗糙色黑,头戴黑盔,身披黑甲,脚穿黑靴,威风凛凛。由于他对敌作战英勇无比,军纪严明,体恤民情,因此,边界一直相安无事,百姓们安居乐业,大家拥戴他,亲切地称他为“黑将军”。

据说有一年亦集乃遭外敌进攻。因敌众我寡,敌军包围了这座孤城。历时几个月,黑城岿然屹立,侵略者难进一步。此时亦集乃虽无强攻之险,却面临控水之危。黑将军只好坚守城池,等待援兵。可朝廷也危机四起,顾不得黑城的安危。敌我相峙、情况紧急,而黑将军依然勇猛顽强,率将士打退敌军数次进攻。敌人见强攻不成,便开始派人劝降。黑将军用一个个来使的首级回敬了敌人,表达了绝不投降的决心。
一个黑夜,敌军偷袭中抓住了一个胆小的士兵。从他口中了解到亦集乃内无地下水。如果断河改道,亦集乃就会不攻自破。敌首领当即命令士兵连夜筑坝拦河,使河水改道。
河水断流,黑将军好不心焦。眼看着人马干渴难耐,体质一天比一天弱了。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为了士兵能以水润喉,黑将军和下属官员一连数日滴水未进,坚守城池,等待援兵的到来。援兵没盼来,却有很多将士因渴而毙。为了求得一丝生机,黑将军明知地下无水,还是带领大家昼夜挖井。不知挖了多少井,也不知挖了多么深,还是不见一锨湿土,反倒由于井壁崩塌,压死了很多士兵。
怎么办?黑将军召集全体官兵商量。最后决定:誓不投降,杀出城外,转移阵地。
夜幕降临。黑将军率领众士兵,在黑夜的掩护下,挖通了城墙,猛然杀出城外。敌军毫无防备,匆忙应战。一片喊杀声,消失在远方……
黑将军走了,后人为了纪念他,便把亦集乃这座古城改称为“黑城”了。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22、城东墙有一个可以走过骆驼的门洞,相传就是当年黑将军突围的洞口~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23、近看黑将军突围的洞口,回想一下当年将士们出城的厮杀声……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24、目前,黑城最显著的标志便是东北角的这几个佛塔了,能够保存至今真是弥足珍贵,但同样面临风蚀坍塌的危险……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25、就在登上观景台拍佛塔那一刻,阴云悄悄退去,露出美云~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26、西域的蓝天如此辽阔,真是爽极了~

一个下午,我只观看了东半部,西半部没来的及看,就迎来了夕阳。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26、  大漠云层变幻无穷~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27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28、 夕阳的光线映在沙纹上——暖色调~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29、城外,摄友们面向西方、做好准备,打算拍夕阳~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30、我也走出城、坐在沙堆上,拍几张“佛塔伴夕阳”的剪影~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31

西北行记(十)“黑城”不黑
32、
  2001年,黑城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入居延遗址保护区。黑城内至今还埋藏着丰富的西夏和元代等朝代的珍贵文书。由于近年来周边地区沙化严重,流沙从东、西、北三面侵蚀黑城,许多遗址已埋于沙下。文物保护工作者呼吁有关部门尽快行动起来,抢救性保护黑城遗址。

(文中史料均来自网上,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爱的链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