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游记:诗情画意九曲溪(续)

标签:
九曲溪艄公云雀朱熹玉女峰 |
分类: 行摄 |
九曲棹*歌 朱熹(宋)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草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棹(音zhao,四声),即船桨,棹歌就是舟子渔夫所唱的歌。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草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毵(音san),形容毛发细长。此处形容山花碧草还带着露珠。
相传,庞公是明代福建建州太守(即现在的地区专员)。一天这位闽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微服私访到此,见僧人正忙着以茶待客,顾不上招呼他。他等了很久才品了茶,于是写了“庞公吃茶处”放在桌上。事后僧人察觉怠慢了太守,赶忙将“庞公吃茶处”刻在石壁上,旁边加上“应接不暇”表明歉意。太守没有摆架子唬人整人,和尚不卑不亢,彼此心领神会了。由此看来,这是一位有涵养的太守~
因这里景色旖旎,又称小九曲。
6、又见古文镌刻于岩上~
7、在四曲陡峭的小藏峰上,千寻绝壁隙间纵横交错地插了许多木板。木板上搁着形似小舟的棺木。一半在岩内,一半悬空中,风雨不毁。当地人称之为“虹桥板”和“架壑船棺”。
8、经考古工作者考察,所谓“架壑船棺”是聚居在这一带的闽越族葬俗的遗物,已有3800多年历史。
按史籍记载,闽越人通常聚居在溪谷间,善于用舟,因此船被认为是最珍贵的物品,用“船”作葬具相对来讲就十分隆重了。
11、转过雷磕滩,到了三曲。朱熹题诗: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12、三曲溪旁的岩石有很多是“笑”模样——艄公说这是“哈哈笑”石,看到它就忘记了世间的烦恼
13、
15、筏到玉女峰,就到了二曲。朱熹题诗: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17、玉女峰与雄峙一曲的大王峰隔溪相望,已在此站立千年,为的是一段恒久的恋情~
这里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个洪水泛滥,野兽出没的地方,百姓无以生存。一天,从远方来了个小伙子,目睹惨境,便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治服了水患,他被百姓称作“大王”。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来的砂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那一日,天上玉女出游路经武夷山,被这里的美景迷住了,便偷偷下凡留在人间,并爱上了这个勤劳勇敢的小伙子。不幸此事被铁板鬼知道,他从中作梗,将此事告发玉皇。玉皇大怒,令玉女归天,玉女不从,一定要与这小伙子结为夫妻。玉皇无奈,只好将他们点化成石,分立在九曲溪两岸。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23、水面渐渐平缓,出了一曲,快靠岸了。筏尾的艄公对我们说:脱下救生衣,让撑蒿的小伙子给你们合个影!
小伙子不爱说话,但拍照的技术真不错。这下把筏尾的艄公也拍进来了!
24、竹筏靠岸了,小伙子稳稳地定住蒿,让我们踏上岸。我给他拍一张。谢谢你,年轻的艄公,辛苦了!
26、
28、
29、这个季节,水位低了将近一米。
35、艄公辛勤摆渡,我们优哉游哉~
37
39
竹筏行进中,时有小小云雀在眼前飞过,啼鸣声清脆悦耳。还没等相机对准它,早飞进
溪边的草丛、无了踪影~ 这正是:
游九曲、看群峰,
诗情画意在其中。
古人诗行布岩边,
山峰俊秀惟美景。
云雀声声耳边鸣,
溪水清清倒影重。
武夷山水似画卷,
珍藏一片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