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成为一名发泡师

(2008-06-14 01:22:20)
标签:

杂谈

【 起 因 】  有行业小兄弟想致力于聚氨酯发泡行业,但不得要领。 同时为了践约,答应与某位兄弟探讨“读专业书”心得。

【 正 文 回 复 】

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理性分析思考判断能力,这三点最重要

      学习能力:拿到一本参考书,不要立即只挑自己喜欢的内容看,可以用下面的方式来读透它。     

     先粗略看一遍,管他能不能看懂,知道个大概人家讲述的顺序就行了; 之后好好琢磨一下,哪些内容与自己现在做的工作内容相关, 哪些是自己必须弄明白的,哪些是可能对自己工作实质有帮助的,然后针对性的去仔细看那些篇章,结合已经碰过的内容读起来一定会好理解的多。     

      待理论、实践对上号后,再去读“原理”、再去究“设计计算”;      好不容易弄懂后 ,再去通篇看完全这本书所写的另外的暂时与自己“不相关”的内容,看看有没有启发。 要有怀疑的勇气,“为什么会这样”,千万不要信奉权威。                     

       比如以前有本书(就不说是哪一本了)硬说环己胺是三聚催化剂,我居然相信了——其实是不是三聚催化剂的判断标准当时我还闹不明白(胺类催化剂多多少少都会“催”出来一些三聚物,是什么类型的产物“为主”而已)以至于跟人家争论时出丑,而我的“理论依据”是第二版“教材”,第三版上环己胺已被剔除出“三聚”行列 。                                                      

      要知道,写书的师长并不是全才,更不是一线应用的出身,他们能做的是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到过的现场也是大单位的(没办法,大单位人家有钱,工艺条件控制可以不惜血本)对于贫穷的简陋的小单位遇到的问题可能师长们连听都没听说过。     另外,写书的师长多数也是集百家之长的编纂,每一个细节不可能都去验证(没这个精力的), 再加上现在写书的个个都要“留一手”,不象90年之前“按谱可以炒出来菜”。  不点明具体原料型号、关键工艺控制条件,小实验你都重复不了。                  比如发海绵,多数“教材”不敢说“TDI指数能超过1.10”,做过海绵的都清楚,别说1.10了,1.35都很多人执行。        其实我看很简单,书上是基于原来的“F11/水”体系的,现在大家基本都是“MC/水”体系,前者“不溶‘烧’泡”后者很容易“溶‘烧’泡”。



我的签名:
....



  解答:  秋风凉  师长 ) 时间:2007-5-1 0:48:00     得分:0 分     

      沟通能力: 真正对入门初学者最有裨益的是同事、朋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个人的精力很有限,按图索骥行不通之后确实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多做实验”来达到认知进步之目的,我的看法是:动手能力是重要,动嘴的能力同样重要!

      也许“同行是冤家”在中国说的有道理,但洋人更崇尚“合作”,君不见很多重大课题(比如DNA基因谱图测定)都是合作的结晶,人家已经做过的、很成熟的东西干嘛我们一定要显得“有志气”重走长征路?

       确实现在人们之间防范心太重,你大摇大摆的上前张嘴就问谁都会怕你,就算你有地位、背景,人家无需一定要巴结、高攀你,要知道,说不准你问的问题是人家经 历了很多挫折和思索探求才得到的,答案公开后旁观者也许一目了然“噢,原来如此,好简单”,但答案对于原探索者来说那是心血!肯告诉你答案要有充足的理 由。

       首先要真心尊重人家,并让对方知道你是真的在尊重他;其次你要先透明化,只进不出的只怕“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叫一个人说你好话不容易,让别人散布你 “不地道”就太容易了);第三不能表现的“太弱”,免得人家认为你水平实在有限,跟你交流你又不动脑实在太累;第四人家一旦认可你肯告诉(点拨)你一二 后,一定要感恩之余重新思索,看看集合双方的思路有没有更好的突破,有新发现后要即时分享,别吃独食;第五,有机会交流时别以为对方整体学识不如你你就可 以免战牌高挂据人于千里,说不准你有些看法认知一直错下来而不自知,人家从另外的角度看得清楚呢!

         如果与对方就技术细节问题已经产生争执、分歧,交谈的声音已经达到高音段重分贝,时不时的还会冒出来“不对”、“我认为”词语时——恭喜你,大家已经是挚 友了!   注意结尾:无论有没有结果(很多东西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都要相信:每一次沟通交流都是值得的,即便对方暂时因为某种原因未如你所愿对你开诚布公,没所 谓,一回生二回熟,混个熟脸都是好事情嘛,这回帮不了你,说不准今后会在别的方面有合作相助。

 



我的签名:
....



  解答:  秋风凉  师长 ) 时间:2007-5-1 2:14:00     得分:0 分     

理性分析思考判断能力

      学习资料、相互沟通交流、试验探索之余,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  要转化为自己的“理论体系”。     就是最终实验、生产过关后也不要只把“解题答案”往本子上一记就完事大吉,总有空闲的机会坐下来慢慢回放、检讨“历程”,看看能不能再发现点什么。知道怎 样操控能够成功——很好,知道怎样操控就不能成功——更好,能够发现成功和不成功背后隐含的真实原因——最好!

     老五、老马、大熊123、AL、流浪的云,我们曾就“硬泡泡孔怎么做得细”一直探讨过,遗憾的是集体讨论从来没有进行(老是凑不齐人,不是他出差就是你回丈母娘家)从 主聚醚的选择结构到辅助聚醚(酯)的技术指标,从硅油的选取型号到水的投放量,由催化剂的类型搭配到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控制......本以为该考虑的都 考虑了,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却因为一个小兄弟(很少有人认识他)的指引叫我们目瞪口呆!其实,他的指引,文献资料上都有,只是说法上没讲明是“泡孔细 密”,而我们压根就没往那上面想。  再比如老黄,他做的自结皮体系远超过我们以前认为的安全底线,但细想起来,仍然合情合理。

      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在真诚中得到相知!

 

(祝乡亲们节日快乐,愿勤劳者富裕安康......)



我的签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