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中记载,墨子的学子禽问墨子:“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说:“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今晨看到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墨子告诉我们,话不在多,会说话的人总是在恰当的时机说出恰当的话。
我的小孩说,人家墨子讲的多好啊,话确实不能多说啊。答曰:即使是古代大人物说的你也要有自己的思考。现在常说的道家、法家、儒家、佛家,却很少听说墨家,为什么呢?被淘汰了。
从上面记载墨子的讲解就能看出墨家存在的问题。少说话还是多说话那要看环境、需要。哪有什么多、少?这些都是相。离相才能立道。
你看青蛙叫个不停,没人去听,可是你忘了青蛙那是在为争夺传宗接代而努力奋斗。不叫能行吗?所以,墨家的我相太严重了。如来讲“岂能以己有思维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哪能用自己对现象的理解来推测结论呢?光想自己的想法了,却忘记了自己的想法是否符合外部环境的情况,也就是道的循环,如何能得出正确的认知呢。
青蛙、公鸡各有自性。鸣叫、啼叫都是循道而行。
一点想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