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2017-10-30 18:45:26)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对老子在《道德经》第八十章讲的内容解读歧义较多,特别是“使人复结绳而用之”。憨山大师解读为:民众恢复淳朴自然了。而且还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有的是讲思想境界如何如何返璞归真了等等。但让民众用绳子系上疙瘩来记录事情是无法让人理解的。凭什么你老子还用文字记事,发展到最后,文字也没了?
  不好理解啊。不过,你忘了老子那是在讲天道,从天道推演人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天下万物一旦产生,那就必然遵循天道的运行法则:那就是从这个“有”的象,向那个“无”循环,最后归根复命。反复循环是道运动的特性,无论是人类还是地球、宇宙。所以,宇宙万物发展到一定的高级阶段就会向低级阶段也就是最初的那个起点返回,称作“反者道之动”、“归根”。
  估计老子将《道德经》推演到这里也是心中不平静啊。美女、俊男、苗条的身材、强健的体魄、、、都将在道的循环中湮灭,从有回归到无。人类世界呢?经过不断兼并、组合最后进入一个地球村,都是一个村子里的居民了,然后解体,回归到原始状态。文字语言同样经过循环。较少的语言文字发展到语言文字的多样性,最后语言文字逐渐减少,最后消亡。
  所以,“使人复结绳而用之不是比喻,那是老子在进行天道推演后,已经看到的人类世界发展的最后阶段。为什么“老死不相往来”?语言、文字已经湮灭,无法交流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点想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