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邯郸文化之广府太极文化

(2008-04-27 04:49:38)
标签:

邯郸

文化

旅游文化

广府古城

太极文化

旅游

01.永年广府——古城、水城、太极城。地处河北南部,邯郸东20公里处,近临107国道、309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青红高速公路、邯临公路,交通便利,位置独特。
     广府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记载于春秋,成形于隋唐,巩固于明清,是历代郡、府、州、县所在地。广府古来人文荟萃,不乏名流志士,有毛遂、沮授、王磐、胡瓒、司空曙等等。隋末夏王窦建德和汉中王刘黑闼曾建都于此。古城墙经元、明两代扩建、修复,长达九里十三步,高三丈五尺,宽二丈五尺,至今保存较为完整。历史上官署棋布,庙宇半城,老街纵横,商贾云集,曾经的繁华不可胜数。汉代曾有“平干八景”之誉。而今,除古城内保存完好的古建、碑刻外,众多的历史遗存似珍珠般镶钳四周,拱卫着古城的辉煌与文明。城东弘济桥,与赵州(安济)桥并称“姊妹桥”,两桥年代相近,规模形制相同,保存完好,蔚为状观,桥面石板上新发现的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使千年古建别具文化上的深远和美丽。
     广府古城座落在21.5平方公里的永年洼中。洼内有荷花公园、太极迷宫、万亩芦荡、湿地森林。观览处,芦苇茂盛,鱼虾共生,碧水风荷,雁戏鸟鸣;古城边,城河萦绕,扁舟摇曳,渔歌唱晚,金鳞跳纵;大堤旁,垂柳婆娑,蛙鼓喧夕,阡陌纵横,稻引千畦。广府自古有“北国江南”之美誉,历代文人墨客,名篇佳句枚不胜举。 邯郸文化之广府太极文化
     广府古城是闻名遐迩的太极圣城,杨式太极拳宗师杨露禅、武式太极拳宗师武禹襄于200年前先后诞生于此,从而奠定了古城在海内外太极拳界的历史地位。1991年以来,以广府为核心的中国太极拳交流大会连续举办了十多次,海内外宾朋云集,太极搭台、经济唱戏,千年古城融进世界文化的滚滚洪流。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纷至沓来,寻师问祖,学艺交流。
近年来,永年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广府古城旅游开发力度,广府古城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水乡风貌和源远流长的太极文化,吸引着八方游客。“太极古城、北国江南”,永年广府这颗璀璨的明珠正弹去积年封尘,闪现出迷人的风采!   

2.广府太极文化
       灿烂的东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清朝道光年间,在中国邯郸的永年县广府城,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使永年县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杨式和武式太极拳广为传播,尤其是杨式太极拳开武术健身之先河,使太极拳易于习练,成为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太极拳作为祖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瑰宝,就是从这里走遍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亿万民众热爱的体育健身运动。太极拳以集武术、医术、导引术为一体的科学的人体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及爱好者的重视和喜爱,广府的太极拳文化已成为中国的国粹而载入史册。被国家授予“世界太极拳夏令营基地”、“太极拳研究中心”、“太极拳之乡”、“太极拳圣地”。       如今,以杨露弹和武禹襄为代表的广府太极文化,已成为河北乃至中国向世界传播健康和友谊的纽带。   

3.近日,由北京海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的70家旅行社负责人到永年广府观光考察,并决定开辟“广府太极文化游”专门旅游线路。

  永年广府不仅有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还是中国北方惟一的旱地水城和世界闻名的太极胜地,被誉为“古城、水城、太极城”。近三年来,永年县投资1亿多元进行了综合

  开发,使古城内外景点得到恢复与保护,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景区已具备规模接待游客能力。据广府旅游开发管委会负责人介绍,“五一”以来,仅弘济桥景点一处就售出门票3万张。

  随着广府文化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北京海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近期专程到广府考察了旅行线路,并于近日组织70多家旅行社负责人到广府古城参观考察。各旅行社负责人参观了太极宗师杨露禅、武禹襄故居,并观看了太极拳表演,与拳师交流、学练。在古城墙上登高远眺,苇绿荷红、碧波荡漾,美景尽收眼底。随后参观了千年古桥———弘济桥,并在桥边集体合影。下午乘坐游览快艇在芦苇荡中领略了太极迷宫的魅力。游客们中午还品尝了“驴肉香肠”、“全鱼宴”等当地特色美食。

  古城墙、芦苇荡、弘济桥等交相辉映的景点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各旅行社负责人对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广府旅游区普遍认可,决定开辟“广府太极文化游”专门旅游线路,并表示回去后将马上组团前来观光。

04.弘济桥   
弘济桥称东桥,距广府城正东2.5公里,东西横跨在滏阳河上。该桥全部用石块砌成,与赵州桥结构相似。在大券两边负两个小券,美观大方,雄伟壮观;桥旁绿树成荫,村落掩映,桥下波浪涛涛,滚滚而流,桥面全长44.6米,宽6.5米,大券跨度为24.8米。 两边两个小券跨度约2.73米,高4米,尽端两个小券跨度1.75米,高1.02米, 全桥由18道单券组成,券与券之间用0.37-0.43米宽的作束腰相连桥面两边各有18根方形望柱,17块栏板,刻有狮子,桃,猴,石榴,鹿,麒麟和武松打虎等图案,形象逼真,玲珑可爱。大券和小券两面中间刻有龙头,大券两边对刻的二龙戏珠,飞凤、飞龙及两边尽端小券刻的缠枝花,更是炉火纯青,精工细雕,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栏板中部的外面有"弘济桥"三个大字。
  弘济桥建于何时无可考,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重修确为不廖。因修桥时,四面八方,捐金援人,共同奋战,创建而成,因此名为弘济桥。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有研究价值的古代桥梁建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