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古诗文赏析》的三个亮点

(2020-07-29 10:36:34)

《高考古诗文赏析》的三个亮点

2019年岁尾,按照滕州一中主要领导的安排,善国文化研究承担了为在校学生编写一部语文校本教材的任务。我们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了强有力的编辑队伍,历时8个多月,尽心尽力地完成了《高考古诗文赏析》的编写工作。相对于同类教辅材料,我们觉得这部校本教材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堪称亮点。

一是增加了赏析板块。我们看到,常见的古诗文教辅材料往往仅限于注释和翻译,只是进行了粗浅的文字疏通。进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文,堪称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仅仅简单地了解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中,明确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中学生人生阅历有限,没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文学修养,绝大多数同学不具备看透文学作品的锐利眼光。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首先需要研读专业人士的赏析文章,只有经常阅读这些赏析文章,积累有关鉴赏的概念术语、基本思路,才能深入到文字的背后,谛听作者的心灵波动和幽微声息,才能捕捉到来自内心深处的真切而有据的应答,才能用得体优雅的语言传达心中的感受,对古诗文的思想内容、音韵节奏、艺术风格等作出恰切精致的解读。

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让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古诗文最能体现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优点,它们是现代汉语的根,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活泼最精致最有生命力的部分。亲近和鉴赏短小精美的古诗文,感受最高级的语言形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提高青少年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辨别力和传达力,进而丰富他们的艺术心灵,拓展他们的文化情怀。因此可以断言:鉴赏古诗文是青少年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一条捷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选择的古诗文均为经典篇目,有关赏析文章汗牛充栋,考虑到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我们尽量采纳主流的约定俗成的说法。在保证赏析文章比较稳妥的同时,也摒弃了一些新颖有趣的分析和前沿的成果,这实在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

二是附录十篇现代诗歌鉴赏文章。现代诗歌是中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的高考也经常涉及。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材料,要求根据顾城的《忧天》一诗作文。如果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到位,考场上肯定会非常忙乱。刚刚过去的2020年高考,天津卷第20题,要求点评罗长城的《脊梁》所描写的劳动者形象。2020年山东高考模拟试卷中,辛笛的《刈禾女之歌》成为了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内容。以上这些现象足以说明,语文高考具有无限的可能,现代诗随时都会出现在高考试卷中。

附录中选择的十首现代诗,思想内容比较广泛,包含思乡诗、离别诗、爱情诗、悼亡诗、感伤诗、田园诗、讽喻诗等。既有来自教材的经典之作,如《再别康桥》《雨巷》《就是那一只蟋蟀》,也有不太出名的《诉说》《别》,还有一中校友的作品《无穷的思念——写给滕州一中》《时间都去哪儿了》。希望这十篇赏析文章,在培养同学们对现代诗的兴趣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好诗其实离我们并不远,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诗情和诗境之中。

三是32幅插图非常精美。本书封面设计者、校友赵启斌先生供职于南京博物院,长期从事艺术史研究。2013主编出版《中国历代绘画鉴赏》,该书1223页,对存世的历代名画进行了严谨精致的评析,让人眼界大开!启斌先生在百忙之中欣然接受编辑组的邀请,不仅精心设计了淡远古雅的封面,还选择了几十幅诗意盎然的名家画作,供我们选用。这些难得一见的名画,本身即是艺术珍品,它们所蕴含的中国经典艺术基因,对于涵养同学们纯正的审美情趣,必将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同时作为插画,还使这部校本教材图文并茂,版式灵活,增强了可读性和吸引力。

接受任务以来,编辑组的同仁倍感责任重大,200多个日日夜夜一路走来,兢兢业业,殚精竭虑,但在付印之时仍感觉不太满意。我们在前言中说:“书中肯定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期待着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修订时进一步完善。”这不是一般的客套话,而是编辑组同仁的肺腑之言。真诚地欢迎老师们、同学们和各位师友提供反馈意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