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看电影)
标签:
杂谈 |
一
看电影是少年时代抹不去的记忆。
最先放电影是在学校东边的空地上。放的电影有《平原游击队》、
《闪闪的红星》、《黑三角》、《大闹天宫》、《上甘岭》、
《洪湖赤卫队》、《白毛女》等等,李向阳、孙悟空是我心中的大英雄。
后来是在曹湾的大槐树前放电影。早早就有人搬凳子占位置,那时候
放二场电影,也就是别的村子放映完我们取回来接着放。有时候等半天片子
取不回来,算是白等了;还有时候放着电影下雨了,人们慌忙往家里跑,
那太遗憾了。记得放电影前还要开会,或者放新闻纪录片,或者放科技纪片,
如《东北细毛羊》等,还有一次广播说村里有个人病了,需要一只黄鼠狼,让大家帮忙找黄鼠狼,到底病人还是死了!
再回来戏台修好了,于是放电影改到了戏台。那里有一个小房子做放映室,还有一排一排的阶梯座位,和真正的电影院差不多,不过是露天的。放电影当天会在外面贴电影预告,看到电影预告我们能兴奋一整天,晚上看电影还要买票,虽然只有一毛五分,可我肯定是不买票的,我要么夹在人群混进去,要么等到快散场解放了再进去看,好像也买过一次电影票,那是看《少林寺》。还有一次遇到了女同学赵晓丽,她主动给我让位置,还把我介绍给她妈妈。
二
陕县电影院在西站,是汽车路北面一幢高大的建筑,门外贴着电影预告的招贴画,花花绿绿的,引人注目!
第一次进电影院忘了是什么时候,好像是熟人送的票,电影院分单号和双号,从不同的门进去,
里面光线很暗,沿着台阶走下去寻找座位,看的什么电影记不清了,好像有《小金鱼》、《东方大魔王》、《武当》、《杨家将》、《岳家小将》什么的。
小学初中那会,过年的时候,我和邻居家孩子去西站,边走边说,到了就看一场电影,然后边走边说回来,父亲往往在村口的火车路旁等我,家里妈妈也做好了饭等我吃。
后来兴起了立体电影,我特意买票去看,是《欢欢笑笑》。看的时候每人一幅眼镜,有一个场景我一直记着:剧中一位姑娘把一根长长的竹竿伸过来,剧场所有的观众都把头偏到一旁躲闪......
初三那年学校组织看《高山下的花环》,我和同学走着去西站,那是一个阴天的下午,我们兴致勃勃,边走边说,不知不觉就到了。回来我们每人写一篇观后感,我的作文受到老师的赞扬,老师让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读那篇作文,我很激动,很自豪!
再就是我谈对象那会,我们一块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电影是关于抗日的,剧中的女侠英姿飒爽,打斗的十分精彩!
不知什么时候,陕县电影院变成了影苑饭店,好像生意不怎么好,我们那里有人结婚,我去吃了一回酒席。
我们总说西站怎么样怎么样,可怎么连一个电影院也经营不下去。大概是西站工人走的差不多了,而我们农村人很少花钱进电影院,所以电影院没了生意,也就没法经营了。
前一篇:寻找幸福1
后一篇:有光的不只是星星和月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