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臣骨头春秋楚庄王宋国 |
分类: 春秋三百年-3:楚 |
69.春秋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围攻战
公元前595年的九月,楚庄王围攻宋国。他们造了许多楼车,足有城墙那么高,让士兵们站在上面瞭望,没日没夜的攻城。
宋国抗不住楚国的进攻,就派人去晋国告急求救。
晋景公经过反复的权衡,决定不出兵,他就故意派遣大夫解扬去宋国,对宋国人说:“你们一定要坚持住啊,我们的救兵很快就要到了。”
于是,解扬心怀着他的君王的使命,化装成一个商人,从晋国出发,往宋国而来。
但是,倒霉的是,他经过郑国的时候,被郑国人抓住了。因为郑国已经归服了楚国,他们就把解扬押来,献给了楚庄王。
解扬说:“晋、楚,仇敌也,见了面就杀,有什么好说的!”
楚庄王这次还是没有杀他,并且还重重的贿赂他,要他仍去宋国,只是要把话反过来说,劝宋国投降,免得两国人民生灵涂炭,以致屠戮之惨。事成之后,答应让解扬在楚国做官,划一个县让他管。
解扬低下了头,不说话。
庄王警告他说:“不然,斩下你的人头!”
解扬担心死在了楚军中,没有人去传达他的国君的命令,就只好答应了。
于是,楚庄王让解扬站在楼车上,递给他一个稿子,叫他照着稿子念,劝宋国人投降。
解扬临时突然变了卦,对着城上的宋国人大声喊道:“我是晋国的使臣!被楚军抓住了,正逼着我来诱你们投降!你们千万不要投降啊!我们晋国的大军马上就要救你们来啦!”
解扬毫无惧色,从容回答道:“臣并非是个无信之人。我若信于楚,就必然失信于晋。假若您的臣子也背着您,在外面收取贿赂,违背您的命令,您认为他是有信之人还是无信之人呢?我现在已经完成了我的国君的使命,您现在可以杀我了。”
楚庄王叹道:“所谓‘忠臣不怕死’,说的就是你啊!你今天给我的大臣们上了一课,我佩服你这样的人。”
就又把他放了,还是让他回到了晋国。
再说宋国。
宋国人听到救兵马上就要到来的消息后,人心鼓舞,士气大振,守城守的更加牢固了。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晋国根本就不会出兵。
当时,担任司马的王子侧,是楚国右军的总指挥,他叫人在宋都城墙的外面用土筑起高台,日夜监视着城内,里面的一举一动,看的清清楚楚。
双方胶着了很长时间。
宋军一直硬撑着,死不投降,等待救兵。
楚军也一直苦苦相逼,不肯松懈。
这一场围攻战,时间之长,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从九月围城开始,一直硬是围到了第二年的五月!
一围居然九个月。
宋国人吃了大亏,那叫一个惨啊,惨到什么程度呢?
整个宋都一片死气,大群的苍蝇和老鸹围着成堆的死尸盘旋。《左传》上出现了“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的句子。《公羊传》也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什么意思呢?粮食都尽了,没有吃的了,就吃孩子,把小孩杀了吃。老百姓们不忍心杀死自己的孩子,就商量好了两家交换,你杀我们家的吃,我杀你们家的吃,作为自己的食物。
没有柴烧,怎么办呢?就把打仗打死了的人的骨头劈了当柴烧,煮小孩吃。所谓“易子而食,析骸而炊。”
这种惨况是我们现代人难于想象的。
楚庄王见这么围城,就有点不忍了,不人道不说,占领一座空城还有什么意义呢?他就打算撤军回国算了。
但是申无畏的儿子申犀不高兴了。
申犀问楚庄王:“难道我爹就这样白死了?那我们这次出兵又是为了什么?”
楚庄王无奈,只好留下来继续围城。
城里的宋国人终于熬不住了。
宋文公和他的一班大臣们嘀咕:“看来,咱们是被晋国人骗了,九个月了,半个人毛都没看见,我们就这样白白牺牲?现在该怎么办?”
宋国的执政官华元说:“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晋国是没指望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困死在这里,现在,就让我铤而走险,到楚营里走一遭吧!”
于是,在漆黑的半夜,华元孤身一个人,只带了一把匕首,用绳子把自己从城楼上掉下来,化装成一个小兵,摸到楚营这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