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吴闲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365
- 关注人气:41,7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长篇)春秋霸主 5-4
(2011-09-13 00:08:09)
5-4
王有王道,公有公道
春秋时期,周朝的管理模式是分封制。整个国家由一个天子(王)和一群诸侯分而治之。
王有王道。
所谓王,顾名思义,就是处于最高领导位的管理者。所谓道,就是道理、路途、方法的意思。
王有王的道,按照王的路子走,王的位置才稳固,不按王的路子走,王的位置就危险。
什么是王道呢?民为贵,君为轻,才是王道。
大王将天下分成若干份,承包给各路诸侯(君)去分管。这些诸侯之君,只是大王的代管者,二级管理者,大王不能过分依赖他们,而是要用下面的民来制约监督他们,才不会失衡,王的位置才稳。
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远交近攻”手段。
后世之人,对“轻君重民”,进行了刻意的美化,从道德层面曲解为:“皇帝为轻,人民为重”。不仅不合乎逻辑,也使之变为数千年来也从未被实现过的一种理想化模式。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君”的解释。这里的“君”,不是指一级管理者大王,而是指二级管理者诸侯之君。也只有这样解释,逻辑上才合理通顺。
公有公道。
为王的人,要遵循王道,远交近攻,轻君重民,才可以长治久安。那么,诸侯之君就处于险地了。
各大诸侯,基本上都是公爵,他们都直接接受王的领导。所以,为公之人,也只有遵循公道,才可以自保无事。
公道是什么?公道就是“公公公平”。
大家都是公,一个级别的,都必须公平行事,谁也不许搞特殊化,不许抢别人地盘,否则,就有失公平。
谁要是胆敢有失公平,那么,别的公就可以有理由来趁机铲除他!这样以来,就十分危险了。
所以为公之道,就必须公公公平。
身为“公”身份的人,二级管理者,也只有公平行事,才可以保证自己相安无事,不易被别人抓住把柄。
这就是王有王道,公有公道。大家各行其道,自然相安无事。
但是,有一个弊端。王道始终压制着公道,为公的人只有老老实实,才可以自保,而不可以有进取之心,一进取,要么就冒犯了大王,要么就侵害了其他公侯的利益,危险也就来了。
可是,任何人都有进取之心,都有成功的欲望,都有谋求发展的权利。齐桓公姜小白,身为一方诸侯,却志在整个天下,但他既不可能取代天子大王,也不可能消灭其他和他一样身份的诸侯,已经很难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那该怎么办?
因此,在这样一组矛盾中,才产生了后来的“霸道”。
霸道,又是什么?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