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谋
管至父与连称密谋道:“依连大夫之见,若抗命回朝,去杀那昏君,是否能有十成把握?”
连称低头暗叹不已,问曰:“管大夫有何妙计?”
管至父又道:“倘若回去真的能够侥幸杀了那昏君,则你我二人皆有弑君之罪,不仅族人性命难保,且也身负万世骂名。”
连称叹曰:“奈何!奈何!”
管至父趋身近耳前,悄悄道:“若要此大事成功,缺少了一个人,万万不能。”
连称问道:“何人?”
管至父道:“姜无知。”
姜无知,就是公孙无知。他是齐僖公弟弟夷仲连的儿子(前面齐公的孙子,所以史书称之为“公孙”),姜诸儿的堂兄弟。
齐僖公活着的时候,对子女溺爱无度,全不顾礼法,既立了姜诸儿为太子,又使姜无知也享受和太子完全相同的待遇。
这样一来,在许多人眼里,姜无知其实也可以算作是齐国太子的了。
以前的时候,姜诸儿与姜无知常常在宫中演武角力,姜无知用脚一勾,姜诸儿仆地倒了,所以姜诸儿不悦,怀怨在心。后来姜诸儿贵为诸侯,把姜无知驱逐出宫,品秩减半,姜无知恨心久矣!
要杀姜诸儿,就一定要联合姜无知,姜无知也一定会鼎力相助!如果杀了姜诸儿,改立公孙姜无知为齐公,则许多事看起来也会那么名正言顺。
再则,姜诸儿残暴,不尊王命,只会为齐国带来灾难。而公孙姜无知比较贤明,颇知礼仪,立他为君,方可太平。
此事要想成功,非里应外合不可。
连称听了,不觉眼前一亮,问道:“管大夫言之有理,联络公孙,并非难事,我们当于何时行动?”
管至父说到:“此事必须耐心等待。那昏君性喜用兵,又好游猎。只要他敢出城门,则如猛虎离穴,轻易可制也!只有一件事甚难,我等在这荒郊野外,消息闭塞,又如何知道他何日是出外之期?”
连称叫道:“好!好!这个不难,我堂妹在宫中,失宠于昏君,久怀怨愤之绪,不如叫她暗暗监视那昏君举动,一有消息,密报公孙无知,无知快马传来,星夜便可相闻,昏君在吾掌控中矣!”
于是,连称写了密信一封,派遣心腹,送来拜见公孙姜无知。
再说公孙无知被姜诸儿削去了从前的车马服饰待遇之后,被赶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如果不能在宫里做官,那就只能在野为民。
公孙无知一旦被剥夺了宫廷里的职位后,也就只相当于民间一个大农场主了,他的子孙将再很难进入到国家高层,除非特别贤能特殊际遇。
所以,公孙无知对姜诸儿恨之入骨!
齐国传位到姜诸儿已是第十四代,此前有许多都是分出去的前君主支系旁裔(所谓诸侯分家),他们虽然不在宫廷为官,但在地方上依然很有势力。比如高氏、国氏等,都是早期的齐君后裔,成为齐国的大家望族。
因为相同的遭遇,公孙无知与高傒、国子费等人走的很近。这些人对姜诸儿已经忍无可忍。因为姜诸儿的暴虐如果产生利润,他们也得不到半分好处,如果对齐国带来灾难,比如天子前来讨伐,他们都将跟着成为替罪羊。
这一日,公孙无知接到了远在国外戌边的连称大夫的密信,信上说:
贤明的公孙,您一向都受到先君的宠爱,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却无缘无故的被削夺了,行路之人,也为您不平。
况且昏君淫乱,政令无常,葵丘久戍,及瓜不代,出尔反尔,何以为君?三军之士,愤愤思乱!如有间隙可图,臣,连称、管至父等,愿效犬马之劳,竭力推戴公孙为新君!
吾之堂妹,在宫中失宠含怨!此乃天助公孙,以为内应之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公孙无知看了密信,大喜,遂与高傒、国子费等人密谋之后,立即回信说道:
“上天讨厌淫人,特以将军除暴安良,敬佩之至,若有准信,立马疾来奉报。”
公孙无知又叫心腹使女潜入宫中,联络连称的堂妹、姜诸儿的偏室——连妃。
连妃一拍即合,暗中来见无知,无知将连称的密信拿给她看了,并许诺说:“到了事成之日,杀了你老公,我来娶你,立你为齐国正夫人,从此以后,你也贵为诸侯夫人了!我姜无知说话算话,绝不食言!”
连妃满口答应下来。
就这样,齐国的下一任领导人,在阴谋中达成如下协议:
连妃负责监视姜诸儿的动向,只要他出城,便传消息给公孙无知,公孙无知以最快速度告知连称、管至父,连管二人即时率军回宫,发动政变,废除暴君姜诸儿。
拥立无知为齐国新君,立连妃为齐国夫人,立连称为齐国正卿(上大夫),立管至父为齐国亚卿(上大夫)。高傒、国子费等人也皆出任齐国大夫。
大家都在耐心的等待,耐心的等待…
终于,几个月后,到了初冬的十月天气。齐公姜诸儿又要出城狩猎去了。
在齐国的密林深山中,有个叫“姑棼”的地方,姑棼之野,有一座山,山名“贝邱”。 贝邱山是禽兽所聚之处,可以游猎。
这一次,姜诸儿只带了很少的人,就出发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