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借口、目的、行为三者的逻辑关系
刘备登基当皇帝之后(其实还是原先的益州一个地盘),向孙权发动了战争。这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夷陵之战。
那么,刘备为什么要打孙权呢?一般的说法是:为关羽报仇!
我个人是坚决反对这一说法的。理由如下:
1.
三国志只说他们亲如兄弟,并没有结拜之说。
2.
即使是真的结拜兄弟,也不至于感情用事,不顾国家大局。
3.
即便是真的感情用事,也不至于隔两年了,再突然一时冲动地去拼命。
何况,刘备心里是恨关羽的!刘备和关羽的关系,的确非同一般,亲如兄弟,所以才让他守荆州,那可是刘备的命根子啊!走的时候,刘备诸葛亮他们是怎么交代的???
1.
如果曹操打你,你该怎么办。
2.
如果孙权打你,你该怎么办。
3.
如果曹操、孙权都来打你,你又该怎么办。
全是防守。根本就没有你打他们的这种预算!!!也没有给你设计出一个怎样打他们的方案来!你必须呆在这儿等待命令!没有命令你就不能进攻。
但是关羽却私自发动战争,把刘备害惨了,差一点就三分不成鼎折足了!刘备把那么大的重担托付给他,命根子啊!却被他搞丢了,刘备能不恨他吗?!
我们知道,后人对关羽的封号特别多,公、王、帝、君、直到神仙。无论怎样封,都是出自对他“景仰崇拜”这个基础的。而当事人刘备却没有给他任何追封!就连按正常程序装装样子,走走过场,都没有。为什么?恨死这个人了!
给死去的人一个封号,又要花多少成本呢?难道刘备给不起吗?不是的,是不给!我们看张飞死了,刘备曰:“噫!飞死矣。”追谥飞曰桓侯。这是正常程序。
直到后来阿斗当皇帝两三年了,才想起来,给这个关伯伯把手续补齐了:追谥为“壮缪侯”。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刘备都不至于为关羽之死而去拼命。
曹丕篡汉,怎么说也得先安定后方,刘备可以确定曹丕暂时不会出手,所以他才选择在这个时候攻打孙权。
但打孙权,你凭什么要打他?总得有个理由啊,找什么理由呢?按最大理由依次往下排序选择:
理由1:
你是叛臣。你本是汉臣,但曹丕篡汉,你不讨伐他,还归顺他。所以我要讨伐你。现在我是汉朝的皇帝,你应该归顺我。
这个理由是可以的,但刘备不好意思用这个理由来打孙权。为什么?因为曹丕当皇帝,程序上是合法的,刘备这个皇帝是没有半点依据的。所以那就往下找:
理由2:
你抢了我的荆州地盘。
这个理由也是可以的,明明说好了的,一人一半,你怎么要全部抢走?当然就该打你!但刘备仍然没用这个理由来打孙权。为什么?还是原来说的,刘方早就承认了荆州全部都是孙权的,根本就没有刘备的份!
荆州是人家的,人家不想借给你了,那是人家的权利,你不能用这个理由去打人家!所以,那就只有再往下继续寻找理由:
理由3:
你杀了我的兄弟关羽。
关羽战败后,没有孙权下命令,谁都不敢杀。所以孙权是关羽的仇人。我要杀你报仇,这个理由就是绝对站得住脚的。
看清楚了没有?“为关羽报仇”,不是为了表达兄弟情深,而是刘备为了攻打东吴而寻找的一个借口,一个最大的借口。因为前面两个更大的借口都不能用。
借口是借口,目的是目的,有区别的。借口具有多样性,随便找个什么由头就可以下手搞了。而目的则具有单一性,那就是:为了利润。无论找什么借口打孙权,可以说都是为了获得“利润”这一个目的。不达目的,就很难善罢甘休!
那么,刘备来攻打孙权,究竟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他的所有的目,按严重程度的顺序,从大到小排列出来:
1.
最严重的后果是非理性选择:刘备不想活了。誓要拼个鱼死网破,叫你也活不了!即使打败仗,也要和你火拼消耗,最后大家一起都送给曹丕吃掉。
2.
理性选择的最大目的必然是:刘备想攻占荆州、东吴,杀了孙权,得到所有的南方,益、荆、扬三州地盘。即:得3。
3.
如果达不到上个目的,刘备就会只想先攻占荆州,得到南方的益、荆两州地盘。暂不灭东吴。即:得2。
4.
如果仍达不到上个目的,刘备就会只想攻占荆州的左边,和孙权平分荆州,得到南方的一块半地盘。恢复到原先关羽时期的状态上去。即:得1.5。
5.
如果还是达不到上个目的,刘备的期望值就会进一步下降。你就是不给地盘,也行,你或多或少得给点别的什么好处给我才行。总之,你得分点利益给我。即:得1.1。
因此,刘备打孙权,获利的范围被锁定在:得3、得2、得1.5、得1.1之间。另外还有3变:或是得1(即没有收获),或是得0.9至0.5之间(即出现亏损),也或是大家都得0(即同归于尽)。
刘备的行为如果出现获利,则最大的收获是得到南方3州,最小的收获是孙权略给一点点好处。只在上述前面的4变之中。
而刘备的所有行为结果,则是上述7变之中的任意一种。
那么,刘备的目的,究竟是上述7变中的哪一个呢?(没有收获、亏损,
这2变可以排除,不是他的目的)。不知道。不知道怎么办?看他的行为,看他的动作!
人的想法、动机、思维,都是瞬息万变的,这叫“不确定因素”,你猜他究竟在想什么?你根本就猜不着!猜不着不如不猜。
而人的行为、动作,则是非常确定的因素。因为任何人,在同一个时间、空间点位上,他只能做一个事!!!
前面反复讲过,人的行为,都是建立在对未来预期之基础上的。反过来说,他现在做的事,就暴露了他的“预期”。
那么,只要观察刘备现在究竟是怎样部署兵力的,就可以知道刘备究竟是想达到上述7变中的哪一个目的。孙权就可以据此做出正确的判断与策略选择,从而可以比较妥善地应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