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本地人VS外地人
刘备说我有关张赵三弟可以帮你镇守东南西三方,刘表大喜,把这三个人都安排下去了。蔡瑁、蔡夫人就不愿意了,叫刘表把刘备赶走。表曰:“玄德仁人也。”蔡夫人又说,刘表就装作没主见,沉吟不答了。
他就是要用外地人刘备来对付本地人蒯、蔡两家。
刘备夺得张武之马,极骏,送与刘表。表大喜,骑回城中。被蒯越看到了,赞叹不已,但听说是刘备送的,蒯越就说:“我会相马。此马眼下有泪槽,名为的卢,骑则妨主。张武为此马而死,主公不可乘。”
所谓“此马眼下有泪槽”,就是指刘备这个人好哭。所谓“妨主”,就是指刘备这个人妨碍了主公刘表。暗指刘备是个灾星,谁用谁倒霉,很不吉利的。
刘备早先跟公孙瓒混,瓒中了袁绍之计,没得到冀州还折了本。刘备又跟陶谦混,很快就把陶谦“克”死了。刘备又跟皇帝混,把皇帝的老婆克死了。刘备又跟袁绍混,把袁绍也克败了。
其实,袁绍叫文丑和刘备同领十万兵的时候,文丑就情愿分三万给刘备自领,也不愿和他共事。因为文丑说,刘备是个灾星,屡败之将,跟在军中,于军不利。尽管他已经发现了这个苗头,还是不可避免的被刘备克死了。
总之,无论刘备走到哪儿,不是把人家克死,就是把人家克破产。你刘表还敢用他?
至于蒯越是不是真的会相马,倒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这一招非常高明,很有水平的。他没有像蔡氏那样明确地表达出任何意思,而是说,“骑这匹马会妨主”,其中的潜意,叫刘表自己去想。
刘表听说,又把马还与刘备,并把刘备支到外面的新野小县。看起来好象刘表是受蒯越摆布的,其实他安排的相当妥当。先把刘备扶持一下,再把刘备打压一下,使双方保持均势,他的位置就是稳稳当当的。
本地人有力的还击了,外地人也不甘示弱。
刘备出城时,伊籍(也是北方逃难来的)说:“公所骑马,不可乘也。”刘备问之,籍曰:“昨闻蒯越对刘表云:此马名的卢,乘则妨主。公岂可复乘之?”
伊籍也和蒯越说一样的话,骑这匹马会妨主,虽然表面意思相同,但是他所表达出来的重点却是:“昨天听到是蒯越对刘表说的”这些话,潜意是叫刘备提防。
刘备曰:“深感先生见爱。但生死有命,岂马所能妨哉!”籍服其高见。
“深感先生见爱”就是非常谢谢你的提醒。“岂马所能妨哉”就是他们几个还不能把我怎样。“服其高见”就是配合默契了。自此伊籍常与刘备往来。
刘备在新野这个小县城一呆就是好几年,一直呆到感叹“髀肉复生”了,机会还没出现。一日,刘表请刘备单独饮酒,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事:幼子刘琮是蔡夫人生的,蔡氏家族,皆掌军务,他想立长子刘琦接班,恐怕会有叛乱。
刘表说话是相当谨慎的,点到为止。刘备酒后失语,说“徐徐削蔡氏,不可立少子。”这是一失。心知肚明就行了,何必多言?更不该当着刘表说“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这是两失。
刘表没有计较什么,但是被蔡夫人窃听到了。心甚恨之,密召蔡瑁,叫他到驿馆先杀了刘备。蔡瑁出,便连夜点军。刘备急唤从者,星夜奔回新野。
蔡瑁没杀到刘备,就在墙上写了一首反诗,以此为证据,点齐军士,要刘表杀了刘备。刘表见诗后,拔剑削去此诗,不予追究。不能追究的,一追究,两边互斗的格局就会失衡。
一日,蔡瑁与蔡夫人商议:大会众官于襄阳,骗刘备前往。刘备来时,蔡瑁、蒯越暗伏五百军在城内埋伏。蒯越又另设一席于,款住赵云。
伊籍密报刘备,刘备大惊,顾不得赵云了,急解的卢马,飞驰而去。行数里,前有大溪,拦住去路,溪阔数丈,的卢马一跃而过。
蔡瑁引五百军赶到溪边,问:“你怎么逃席而去?”刘备说:“我与你无仇,怎么要害我?”瑁曰:“并无此心。”边说边去取箭,刘备急拨马而去。
刘备在荆州七八年,日月磋跎,老将至矣,无甚发展,是以常悲。他这个东北来的外地人和荆州本地人抢地盘,最多只能算均势,本地人占大优。每次过招,都是以刘备败走告终。
现在,他遇到了当地的一名隐士,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向他推荐了两个人: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