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吴闲云
吴闲云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365
  • 关注人气:41,7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渡初战

(2008-12-02 15:41:03)
标签:

初战

白马

谋士

消耗战

曹操

官渡

博弈

吴大师

分类: 《三国中的博弈》

       (40)官渡初战

 

 

    刘备反了曹操,又霸占徐州的时候,曹操来打,刘备急写信送袁绍,说许昌空虚,你正好发兵来攻击他,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能错过!

    袁绍故意佯说:“我儿子害病快要死了,我哪还有什么别的心事?”不肯发兵。导致刘备迅速破产,刘备不得已,单身匹马投奔了袁绍。袁绍亲自引众出城三十里迎接刘备,说明袁绍心里承认自己失去了一次好的战机。

 

    书上都说袁绍优柔寡断,这也是有原因的。袁绍的谋士们都是天才级的大脑,智商肯定都要比袁绍高出多少个百分点,前面我们说过,谋士们做出的决策都是相反的,你东说,他西说,个个都十分有理,你叫袁绍听谁的?不优柔寡断才怪。

 

    当袁绍接到刘备的信后,不出兵是正招。

    1. 这个情报可信吗?你刘备前几天还在和曹操喝酒,今天就叫我打他,万一有诈怎么办?这个怀疑是必须的。(直到刘备真的被曹操打败才得到证实。)

    2. 即使是真的。袁绍去打许昌,也不一定理想。因为曹操倾巢出动后,主力已经“游击”走了,你怎么和他的主力打消耗战?

    3. 即使放弃这次机会,也不吃亏。因为袁绍是强势方,只要后面的应对不出错漏,还是继续占优。

    所以,袁绍这一次的决策是稳健的,尽管他自己也十分后悔。这一次只是“失机”,并不“失策”。失去了一次出奇招的机会,但整体策略没有破坏。无害。

    注意:当得到一个诱人的信息而又疑信参半时,究竟该怎样做决策比较合适?

    1. 作为弱势方,应该倾向于“宁可信其有”策略,比较占优。

    2. 作为强势方,应该倾向于“宁可信其无”策略,比较占优。

    因为弱势方如果没有机会,迟早是败,不如相信这次机会是真的,说不定就博中了。而强势方失去了这次机会,还有条件争取下一次机会,那就没有必要过早的孤注一掷。

 

    袁绍的谋士田丰说:“将军不如作持久之计,外结英雄,内修农战,不出三年,可以安坐而胜。”这是正招。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冲突,牢牢掌握控制权,使已有的领先优势继续维持或发展。必胜之道。但袁绍等不及,一定要发兵来打曹操。

    袁绍想速胜,如果能与曹操的主力火拼,这个选择也是可胜的。只是“可胜”总是没有“必胜”好。欠妥。整体策略虽没有破坏,但质量有所下降。

 

    建安五年,袁绍发动战争,先下手为强,向南侵占曹操地盘,已有部分浮动盈利,曹操被动防守。袁绍派颜良攻打白马(主战场),同时派文丑进攻延津。

    白马的刘延守不住了,向曹操求援,曹操不救。不能救的,因为曹操必须要回避大规模的消耗战,才可以继续往下周旋。他却率众去打人少的延津,人少的分部敌人当然要好打些。

    这个消息被袁绍侦察到后,马上调兵到延津来与曹操的主力火拼。但是曹操走到半路的时候,又突然转身抄小路直扑白马,杀的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一刀斩作两半,解了白马之围。

    袁绍发现上了当,中了声东击西之计,又派文丑和刘备转过来拦截曹操。曹操当然知道袁绍不会善罢甘休,所以就带着白马的人一起逃跑。逃跑是正招,但很倒霉的事发生了,曹操撞上了文丑和刘备的军队。

    袁绍的优选策略是:追踪曹操的主力作战。曹操的优选策略是:追踪袁绍的分部作战。总之,双方都必须尊崇“以强欺弱,以多欺少,拣软的捏”这一原则,才有可能获胜。

    但是曹操绝对不能提供一次机会给袁绍,否则,曹操就完蛋了!!!

    现在,当曹操撞上了文丑和刘备的时候,基本上就可以说曹操已经到了完蛋的边缘。如果双方打一场硬仗,互相火拼消耗,曹操即使获胜,也是亏大了。因为他的本钱小些,经不起折腾。

    曹操急中生智,也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他把白马运来的物资全部丢在路上,文丑和刘备一看,都来捡宝贝,这个时候曹操一声令下,杀声四起,打得袁军大败,文丑又被关羽斩了。刘备是个兔子精,掉头就飞跑了。

 

    这是袁曹初战回合的较量。

    在这一回合中,曹操虽有两胜,但仍然还不能战胜袁绍,袁绍有一次机会与曹操消耗,但中了诱兵之计,没换到人,被曹操白杀了。袁绍掠了些曹操的地,曹操杀了些袁绍的人。各有小的输赢,胜负尚未分晓。

    整体实力上,还是袁绍保持领先优势。

    那么,往下演变的过程依然是:袁绍继续追踪打击曹操的主力部队,曹操继续追踪打击袁绍的分部兵力。谁被对手揪住了机会,谁就会吃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