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皇帝流浪记
曹操问吕布:“我和你无冤无仇,你怎么要抢我的地盘?”吕布说:“哪是你的地?都是汉家的!”于是,双方开战,曹操大败,差点被吕布捉住。
此后再战,互有胜负。兖州若归曹操,对袁绍的威胁就小,若归吕布,对袁绍的威胁就大。所以袁绍发兵五万来助曹操,终于打跑了吕布。曹操重新夺得兖州。
且说皇帝在长安。李傕郭汜二人失和,各集兵马数万在长安城下厮杀,李傕乘乱将皇帝抢到营中,郭汜不见了皇帝,便抢尽宫女,焚烧宫殿。次日,郭汜又来,声称要杀反贼救皇帝。
傕曰:“我是保驾,何为反贼?”汜曰:“你是劫驾,何为保驾?”傕曰:“不须多言!我两个单挑,都不许用兵,赢的便把皇帝取走。”二人就阵前厮杀,不分胜负。
朝廷官员六十余人,来劝郭汜,郭汜竟将众官全部拘捕。自此,一人劫天子,一人拘公卿,二人每天约好时间出来布阵厮杀,一连五十余日,死者不计其数。
皇帝饥饿,向李傕要米肉,傕大怒:“早晚供你吃喝,你还要多少!”遂给以腐肉朽粮,臭不可食。皇帝骂曰:“逆贼如此欺我!”无奈,只好求助于贾诩,贾诩因李傕屡不听劝,便答应愿为皇帝效力。
贾诩设计让李傕部下杨奉造反,自此李傕渐衰,杨奉不能胜,逃窜而去。
皇帝乘隙逃走,欲东归回洛阳,郭汜得知,率兵赶来劫皇帝,皇帝哭告诸大臣:“奈何?奈何?”众皆失色。这时,被李傕打败的杨奉正躲在此处,闻讯赶来救驾,杀退郭汜二十余里。皇帝又落到了杨奉的手中。
次日,郭汜又杀来。帝大惊,危急之中,董承(皇帝之舅,董太后之侄)引军纵马从东南来救,大败郭汜。于是,董承、杨奉二人保驾皇帝,连夜东奔。
郭汜回去,撞着李傕,二人言:“皇帝若到关东,必令诸侯讨伐我等。”傕曰:“我与你合兵一处,杀了汉君,平分天下!”汜大喜。二人又合好,于路劫掠而来,所过一空。
皇帝将一切御用之物,尽皆抛弃,夺路狂奔。杨董二人发急诏就近招兵救驾。有韩暹、李乐、胡才等三处啸聚山林之强盗,听说救皇帝可以赦罪赐官,便率众前来救驾。
董承不得已而用贼,三贼发誓力保皇上。与傕汜交锋,胡才被杀。追兵将至,皇帝急弃车驾,奔至黄河边。李乐寻一小舟,载帝与皇后下船,岸上有争船者,李乐尽砍于水中。哭声震天。
次日,皇帝封李乐为征北将军,李乐又强勒皇帝封赏手下人约两百多个官职,然后起驾前行。李乐专权,殴骂百官,故意送浊酒粗食与皇帝,皇帝难以下咽。
董承、杨奉欲护送皇帝回洛阳,而李乐要逼皇帝去别处。董承不依,于是,李乐投靠李傕、郭汜,三贼一同劫驾。
李乐追来,皇帝心惊胆战。杨奉斩了李乐,保护车驾过关。皇帝进入洛阳,见宫室烧尽,满目皆是蒿草。暂盖小宫居住。改为建安元年。皇帝无所得食,大臣以野菜充饥,饿死者近半。
李傕、郭汜领兵追来。皇帝大惊,弃洛阳投关东以避难,又急发诏书请兵呼救。最近的曹操,在兖州已有根基,得诏书大喜:“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遂来救驾。见皇帝形同乞丐,便以好酒好肉款待之。
李傕、郭汜知曹操兵到,议欲速战。贾诩谏曰:“不可。曹操兵精将勇,不如投降。”傕怒曰:“你敢灭我锐气!”拔剑欲斩诩。是夜,贾诩不辞而别,单马回乡去了。
曹操击溃李傕、郭汜。杨奉、韩暹两个惧怕曹操,也引军离去,投奔了袁术。
至此,皇帝最终落于曹操之手。曹操自封为最高级别的大将军,手下将士,个个封官。朝廷大务,先禀曹操,后奏天子。
皇室何以落得如此狼狈之地步?其根源皆由皇室的铁杆势力外戚宦官被消灭所致,从那个时候起,命数已定,再无回天之力。
汉献帝的每一步选择,都是:“不得不保命。”因为他只有这一个选择,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优选策略可言了。
汉家皇室的故事告诉我们:优选策略不是常有的,关键的地方只要错一步,将导致后面无穷的被动。在这些被动事件中寻找任何原因,其意义都不大。
----------------------------------------------
(汉献帝一生历经董卓、王允、吕布、李傕、郭汜、杨奉、董承、李乐、曹操、曹丕,等无数乱臣贼将,相比而言,居然还是那个奸臣董卓待他最好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