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大师讲西游-评论精选 10

(2008-08-30 20:56:51)
标签:

西游记

孙悟空

六耳狝猴

如来佛

唐僧

神仙

哲理

文化

吴大师

分类: 评论精选

(38) 西游记中最奇特的妖怪

 

查看名片

祝铨云
喜欢上了,热切盼望下回书快点来到。
记得动画版西游是将六耳猕猴与悟空合而为一的,六耳猕猴就是悟空,悟空就是六耳猕猴,是二而一,一而二的关系,只不过是一个是自在之我,一个是自觉之我,佛祖设此一妖怪,是要让悟空看清自己心中还存的恶念,以此彻底消除他心中欲念、尘世之残存。此说也颇为有趣。
(2008-07-21 08:58:30) [删除] [回复]

 

吴大师讲西游-评论精选 <wbr>10
手机用户
六耳猕猴应该是如来老哥派出来警告取经队伍的
(2008-07-21 08:59:46) [删除] [回复]

 

吴大师讲西游-评论精选 <wbr>10

新浪网友
比较流行的说法: 六耳猕猴是菩提老祖又收的一个徒弟, 是来干掉孙悟空的, 结果被孙悟空打死了.
(2008-07-21 10:01:24) [删除] [回复]

 

吴大师讲西游-评论精选 <wbr>10
新浪网友
一个名真身,一个名幻身。
一切天人,乃至菩萨,难识此中真妄。唯如来能知。
(2008-07-21 16:14:08) [删除] [回复]

 

 查看名片
 迟来大师
哈哈,我又来了! 六耳猕猴应该又是如来佛的一个手下人吧。他的动机是什么的?期待大师解答。
(2008-07-21 19:15:18) [删除] [回复]

 

 查看名片
 迟来大师
这个问题英熊老熊似乎也没说到。西游记在两位的火眼金睛下现原形了。。。
(2008-07-21 19:20:42) [删除] [回复]

 

吴大师讲西游-评论精选 <wbr>10
新浪网友
六耳猕猴是菩提老祖又收的一个徒弟, 是来干掉孙悟空的, 结果被孙悟空打死了.
这是错误的。菩提老祖没有那么愚蠢!
其实所以有个“六耳”猕猴。是因为,人的意识有八识,而第六识是错把虚幻当真实,(它是人的意识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它是孙猴子的组成部分,孙猴子要成佛,必需要除掉这个虚妄不实的第六识)所以,作者安了个这样的名字,并让孙候子在如来的指点下打死。
如果大家还有疑问,可以去学习《唯识学》。
(2008-07-22 06:40:44) [删除] [回复]

 

查看名片

 呵呵
如来佛祖便是六耳猕猴,是如来佛祖变出来的,正如上书,问题1:阎罗殿的谛听已知六耳猕猴真实身份,却不敢声张。问题2:如来佛祖熟悉孙悟空的一切,如来佛祖掌管众神仙,深知各类物种习性,至于为什么不跑等问题不必回答。问题3:如来佛祖要把事情掩盖。问题4:如来佛祖要试探唐僧取经之决心,设此一难,当然不会把六耳猕猴安排进取经的队伍。问题5:自己变的妖怪,自己怎么说人家都不会知道。问题6:不必回答。说一句如来佛祖掌管众神仙,本事也高众神仙一筹,按理高人行事必有其道理,至于内幕有本文作者解答。呵呵(这只是本人的见解,误导了大家的请不见怪)
(2008-07-23 03:18:18) [删除] [回复]
来自博论坛:[文化漫谈]

 

查看名片

 笑奕
楼主不了解如来佛说的话。。这个六耳弥猴是孙悟空的一个心魔,孙悟空心里存有邪念,所以这个猴子便是由此而生出来的.
(2008-07-23 11:08:53) [删除] [回复]
来自博论坛:[文化漫谈]

 

 查看名片

 tdmwt
这种想法毫无意义,我们学习几何时为什么不研究,三角形有三条边的原因,圆与半径的比是∏。
它为什么不是二分之一?说到底西游记只是民间故事,没必要搞清楚毫不相干的事!
(2008-07-23 21:08:20) [删除] [回复]

 

查看名片

yidalong
楼上佛祖说,小弟深感钦佩
本人认为
其实六耳猕猴本是孙悟空精神之幻化,是其心里另一方面的反映,才有紧箍咒同疼,照妖镜无辩,谛听所知,却不敢说是怕日后孙悟空报复,因为他们没有孙悟空厉害。如来说了一个所有人闻所未闻的东西,是在点化孙悟空,将其内心最后一个魔障去除,告诉孙悟空,我是给你面子,赶快回头是岸吧。最后孙悟空一棒打死表示其内心的变化,想想,以前孙悟空和六耳猕猴不分上下,如来不说打死假猴子,孙悟空能那么轻易办到么。
至于这个假猴子就是孙悟空内心最后一个野性角落,想想,他其实以前一直对唐僧不满,想打他一顿,又因有救命之恩,不会要他命,六耳猕猴做到了,另外,孙悟空在心中就有要得到成仙之愿望,也就是六耳猕猴要自己取经的来源。
估计这是吴承恩老先生展示自我胜利的一个情节
(2008-07-23 23:17:45) [删除] [回复]

 

 查看名片

 准基的饭
六耳猕猴冒充主角孙悟空, 它是因为想修成正果啊!他也想陪唐僧取经修功德呢!你不会连这都不知道吧?
(2008-07-24 13:42:22) [删除] [回复]
来自博论坛:[文化漫谈]

 

查看名片

tttaaaufo
我是这样理解的,其实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的兽性,是悟空另一种性格的真实反应,六耳猕猴的出现时机恰好是唐僧赶悟空走的时候。是悟空人性和兽性的斗争,你博文里说的,恰好印证了这样一种事实。
(2008-07-25 09:07:29) [删除] [回复]
来自博论坛:[文化漫谈]

 

查看名片

糊涂虫
西游记中最大的败笔是陈玄奘出生的日期,他的年纪太古怪了
(2008-07-25 14:36:19) [删除] [回复]
来自博论坛:[文化漫谈]

 

(39) 真假美猴王之谜

  

查看名片

闲敲棋子落灯花
哈哈,有道理,最重要的证据金箍棒、紧箍咒也是一样的, 而这两个条件是妖怪不可能具备的吴大师讲西游-评论精选 <wbr>10吴大师讲西游-评论精选 <wbr>10
(2008-07-22 11:36:04) [删除] [回复]

 

吴大师讲西游-评论精选 <wbr>10

新浪网友
楼主,你很善于思考,但是如果你没有学习儒释道,你是不可能真的理解西游记的,最后都是自己的妄想,切切!
(2008-07-22 20:13:17) [删除] [回复]

 

吴大师讲西游-评论精选 <wbr>10
新浪网友
楼上的, 学习儒释道,就能真的理解西游记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 那才真是自己的妄想! 我觉得楼主的分析是目前最科学最系统的了, 科学, 懂不?

(2008-07-22 21:35:17) [删除] [回复]

 

吴大师讲西游-评论精选 <wbr>10
山水依然
博主可知"即心即佛,即心即魔"吗?万物皆具佛性,亦同具魔性.所谓修行,既是修去魔性,发扬佛性.所以修行的过程就是本身佛性与本身魔性的艰苦斗争过程.
而真假美猴王,正是描述的悟空本身具有的佛性的现身与魔性的现身的艰苦斗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自己(真善美一面)战胜自己(假恶丑一面)的过程.
如此美好的一个过程,让博主理解的如此浅陋粗俗.
博主不要因为媚众,而误导了观众.
(2008-07-23 12:07:29) [删除]
博主回复:
谢谢观注
(2008-07-23 12:17:47)[删除]

 

查看名片

朱焕龙
读得越来越细,解得越来越好了。
不过依我之见,六耳实为老孙,但并非老孙有意为之,而是他的另一面的情不由已的幻化,是他取经
备受磨难的内心挣扎,至此终于爆发,必须作一个了断。
如来是个好领导,处理得相当好,巧妙地化解了师徒的冲突和老孙的积怨,自此使取经人更加团结地走向灵山。
(2008-07-23 19:31:49) [删除] [回复]

 

 查看名片

voice2396
你们认为如来也欠揍吧?!是人都欠揍吧?别兴灾乐祸,哪天你们也欠揍了真被揍了,不知道有人多高兴呢!
(2008-07-23 23:24:01) [删除] [回复]

 

吴大师讲西游-评论精选 <wbr>10

新浪网友
 “六耳猕猴作案的动机, 也和其他妖怪不同, 妖怪抓唐僧, 无非是要吃唐僧肉, 或是要交配, 而六耳猕猴则是要自己拉一班人马去西天取经!”
    “六耳猕猴高坐在石台之上,双手扯着通关文牒,念了从头又念, 反复学习。他说:“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
    六耳猕猴不仅冒充了孙悟空, 还找了几个猴精冒充了唐三藏、猪八戒、沙僧和一匹白马,企图上西天, 成佛做祖! 这个妖怪简直太有创意了!

其实呢, 这一回中根本就没有妖怪, 那个所谓的六耳猕猴并不存在。从头到尾都是孙悟空一个人捣的鬼!
——如果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变的,我不相信孙悟空自己会打算西天取经成佛,他只是想要自由,是为了感恩唐僧和为了去掉金箍咒才勉强前往西天的。如果他自由了他会愿意继续做齐天大圣自由自在好呢?还是清规戒律当个佛好?恐怕不是象博主想的那个样子吧!我不相信真假孙悟空是一个人!一家之言,呵呵!
(2008-07-25 14:42:40) [删除] [回复]

 

查看名片

稻花深处鱼米乡
心魔之战,邪正之交,几乎每一人都会遇到,就此篇章我以为是西游记中非常成功的一篇。当然吴大师一解释,几乎全篇就都是字字珠玑了。
(2008-08-28 16:59:22) [删除] [回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