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盟的石头2(转)
(2009-09-21 08:01:04)
标签:
杂谈 |
旗旗有奇石的阿拉善,除了荒凉没想到用这种方式回报了这片土地的父老乡亲。
我循着阿拉善奇石地图一路走来,这些从来没做过买卖的牧民也堂而皇之做起奇石生意,且做得有模有样。挣钱不挣钱,先吆喝两嗓子。
有些牧民,放下牧羊鞭,就进山挖石头,挖出来再拿到市场去卖。除了汗水,他们的成本就是劳动了,于是挣了点钱就觉得很满足了。
其实,他们有许多好石头,廉价的出手了,真正挣钱的是那些精明的石头贩子,慧眼的石头收藏者。
这就是石头市场的残酷,也是游戏规则。
真是赢也石头,输也石头;成也石头,败也石头。
8
有时候,历史真会开玩笑。
阿盟这些年,先是动物骆驼当红,最多时24万多峰,号称中国双峰驼之乡,养着养着草场退化了,骆驼也不吃香了。
接着是植物——沙漠人参肉苁蓉,苁蓉酒一瓶卖到百十元(最早那种拴红绸带的,一瓶不过四块多)也红火了许多年,现在接着红火。
上个世纪末,石头的珍稀家族奇石偶尔露峥嵘,几年功夫便玩大了:南有柳州,北有阿拉善。
阿左旗年年举办规模宏大的奇石节,近万人靠石头发财靠石头吃饭,更多的人沾着石头的边开馆子、办旅社、安底座,连跑班车的都说,现在坐车的人多了是许多买卖石头的人来回跑。甚至卖砂锅羊肉的馆子,墙上也挂了许多奇石照片,真不知道石头与羊肉有何关系。
奇石拉动了当地经济,外来人口多了,是不争的事实。许多淘石者,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在小马扎上一坐,开始品石头,包括品相和形似和石质,硬要读出名堂来,不易呀。
看出个名堂来,还不露声色,或装聋作哑扮胡涂状,总之是买家和卖家一场心理较量。
其实市场上哪儿有那么多石头像动物,像红烧肉,拿回家一看,啥也不像。
石头的价值是虚拟价,它的实价永远是个谜,只有变成票子那才是水落石出,落袋为安。你说值三十万,谁买呀!你开出的天价,得有人认可,最后变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才行,否则你吹破天也白搭。
几千万的,几百万的,谁见了,传说的,越传越玄,越传越离奇。
不过石头升值了,这没错。
这片充满灵性的土地,在蛰伏了几万年之后,开始滋养阿拉善的老百姓。
也滋养那些捷足先登者,那些不想发财都不行的人。
真可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谁能说清楚呢。
9
我非常羡慕和嫉妒一些为数不多养奇石者,在这个群体只占百分之十左右。
他们淡定而从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坚持着,守候着,甚至韬诲着,深藏不露着,这些才是奇石界当之无愧的大鳄。
大多人在奇石世界随波逐流,进进出出,三瓜两枣般的过眼烟云,其实他们中间大多人不过是买卖人,淘“金”者,根本谈不上懂石头,更不要说奇石文化了。
我也同情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的挖石人,他们既使有块好石头,也未必能卖上个好价钱(自己就不甚了了)被某些人几个忽悠,便低价顺去,到手的财富就这样渐行渐远。
色彩纷呈、 魔幻般的奇石世界和市场,让我怎么言说和评品?
一地石头的阿拉善,我只能为你的色彩、品质和文化元素而喝彩。
一地石头的阿拉善,虽然我未曾拥有什么精品、珍品,却一样为你痴情,一路走来,披星戴月,魂牵梦萦。
此时,我要对阿拉善奇石市场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