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黄龙旅游的建议
标签:
边走边拍旅游 |
游九寨黄龙后,朋友们看到我拍的图片和游记也想去那里,让我写个什么攻略。白云要我写成注意事项和提要,那我就写点体会,算是给要去九寨黄龙旅游的朋友一点建议吧。
据说去海拔2000米以上高原,一般平原人均有高原反应。症状不一,头疼、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发烧、拉肚子、嗜睡。前几年我们同事8人一起去贵州黄果树瀑布,全部病倒,大家以为是吃坏东西,每个人的反应不同,有的是当时发病,有的是在火车上发病,还有的是回武汉高烧,真的是因人而异。
感觉高原反应和体质没关系,是自身对高原的正常反应,不可夸大也不能忽视,心理暗示会加重病情和恐慌感。正确对待高原反应,做些必要准备,采取积极措施,完全可以顺利游玩。
去高原前要保证自己不要感冒,力求身体健康出游。要有效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急走行军,慢慢适应高强度的运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对缺氧时运动的适应能力。准备高能量的固体小吃,如牛肉干、巧克力、山楂片、榨菜。再准备一点药:红景天、丹参片、心痛定、西洋参、黄连素。
九寨黄龙游不要首选汽车游,虽汽车游从成都去九寨黄龙价格便宜,但在高原坐8~10小时长途车是个艰苦难受的过程。今年四川地震、泥石流、堰塞湖的变化,路程绕行可能是12小时以上。我们参加的新旅程旅行社小李在火车站接我们独立团时告诉我,他联系的另一个独立旅游汽车团比我们出发早六天,还被暴雨困在高原山里,他着急万分。
今年到九寨沟旅游,来自甘肃的汽车团很多,我和一游客聊天得知坐7~8个小时从兰州过来,路况不错,途径草原风景美。
一般飞机团旅行社推荐第一天去黄龙,因为各地到成都的火车均是在上午和中午到,下午坐飞机到九黄再坐一小时汽车去黄龙。我们经过调查,这样做容易玩不好,人身体受不了。
到达黄龙时已是三点左右,上下黄龙需要4小时,天黑下山,坐车离开黄龙,绕4400米山顶有点危险。人经过好几个小时的路途折腾,易疲惫刚到高原,直接上海拔三千多米的黄龙,很多人因高原反应就没精力上到黄龙顶,看那最漂亮的五彩池。我的同事以前来就是这样,没上到顶,很遗憾。
我和旅行社交涉要求先去九寨后去黄龙,我们选择从成都飞去九黄机场,40分钟时间飞行,有人接机去九寨沟,住在沟口草根人家,离九寨大门15分钟漫步行走路程,如坐出租车5元钱。
九寨海拔稍低,2000米吧,去沟口转转,慢慢适应,点上可口的四川菜,洗个热水澡,睡个好觉。早上6点起床,吃好早餐出发,争取坐第一辆环保车进九寨沟。
参加纯玩团,不购物,就是欣赏风景,放飞心情。九寨玩两天合适,摄影爽快。玩一天纯属走马观花,到一个景点拍几张相片,好多景没看到。
旅行社多是坐环保车到山顶往下走,只在景点中心拍照,人多看不到其它。我们是做好功课,和旅行团反着来。8点去镜海拍照,9点半拍珍珠滩,11点去五花海,再上熊猫海,中午在诺日朗吃饭,大部分海子我们都是整整绕一圈。第二天早上去树正群海、芦苇海、老虎海、双龙海。拍火花海要在阳光充沛时,才看到有火花跳跃。过双龙海的栈道时,一定要拍瀑布水漫出流在脚下,蹲下逆光拍水波纹,象水玻璃的感觉。
http://images.blog.tom.com/newimg/469/598/2008/1023/1224746347.jpg
今年九寨沟新规定,第二天进沟重新花220元门票,90元环保车票。原来我们也想当晚住在九寨沟里藏民家,可一进去藏民家,屋里那个味道要窒息。放弃住在藏民家,我们仍住在沟口草根人家,第二次买门票环保车票进九寨沟.有些钱省不了,因为九寨警察多,不停在九寨沟里查逃票的,就是住在藏民家没出沟的,查到不罚款补票就行。
因我们是绕海子一圈走,在森林里的栈道行进,逃票的人选择这路,我碰到好几次查票,那警察觉得我有票为什么躲在森林里行走,其实是在海子内侧走,那里藏着好多美景,有在大道上,环保车上看不到的风景。
在高原攀登,我的高原反应只是心跳特快难受,我吃一块巧克力,歇一下,几分钟后就缓解症状。如有恶心,同伴是含一片西洋参,我是含山楂片。感觉累时,我就吃牛肉干,或榨菜。别小看榨菜,维生素高,是咸的,出汗后补给盐分。喝冷白开水是最好的,别喝饮料,甜味易翻胃,增加肝的负担。有的人高原反应是脸肿脚肿,就要吃利尿的药,水是要喝的,但爬山时喝水多,容易增加心脏负担,易难受。攀登黄龙高处难受时,就可以打开氧气瓶猛吸一口。黄龙到处都有吸氧站,好像吸一次一元钱。爬高难受的可选择上黄龙半山坐索道80元,腿有关节炎可选择下山坐索道40元。
中午吃带的干粮,馒头夹咸菜、熟鸡蛋,鱼罐头,外加水果比吃蛋糕强多了。诺日朗中心卖的康师傅快餐面要15元,我不吃那东西,我参加设计过那快餐面生产线,不敢恭维那垃圾食品。
罗嗦半天,就是说九寨黄龙值得去,那里一条龙服务很好,什么都有卖的,不需要从家乡带食物。心理素质要好,不要过度在意高原反应,别在那里奔跑,别吃辛辣,别着凉,别惹事,尊重少数民族习惯,你会在人间天堂快乐几天,回味无穷哟。
http://images.blog.tom.com/newimg/469/598/2008/1023/1224736699.jp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