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拍】京城千年古刹碧云寺

(2012-12-19 00:18:34)
标签:

走中国【42】

北京香山

秋意无限

听涛原创

文化旅游

分类: 走遍中国

↓P1:


↓P2:


↑:今年十月听涛在北京香山公园留影。


↓P3:

    ↑:碧云寺依山势而建,它的建筑逐层升起,六进院落自成格局。早晨的碧云寺很幽静,游客稀少,进寺门,只见石狮峙立两旁,雕琢精细,形象威猛,据说是明代留下的较好的石狮之一。


↓P4:

    ↑:早就读过钟敬文先生的散文《碧云寺的秋色》,钟先生笔下的碧云寺秋意浓浓,充满诗意……
    今年十月听涛去北京时,抽时间到香山公园北侧一睹碧云寺芳容。在通往碧云寺的路上有数家买旅游品的小店。

↓P5:
http://s1/mw690/51c649f2hd120fed50940&690
↑:街道两旁的树叶呈现了浓浓的秋色。

 
↓P6:


↓P7:
http://s4/mw690/51c649f2hd120ff2aa6a3&690

↓P8:
http://s14/mw690/51c649f2hd120ffd907ad&690

↓P9:
http://s9/mw690/51c649f2hd121002963a8&690

↓P10:
http://s3/mw690/51c649f2hd12100929d32&690
↑:碧云寺内风景清幽,古树叁天。 




↓P12:
    ↑: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它里面有不少殿塔、亭坊,有许多形态生动的造像。同时,它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地和山岭上,人工种植的和野生的树木也相当繁密。如果登上金刚宝座塔的高台向四周望去,就会觉得这里正是一片久历年代的丛林,而殿堂、牌坊等,不过是点缀在苍翠的林子里的一些建筑物罢了。紧靠山门的这对石狮子,蹲坐于须弥座上,身躯瘦长,威武如生。石狮魏忠贤所造,是明代极有艺术性的石雕


↓P13:
http://s14/mw690/51c649f2h7b5019c8131d&690
↑:碧云寺内清扫工人在开寺门之前就早早地把寺内卫生打扫的干干净净。


↓P14:
http://s12/mw690/51c649f2hd121021f494b&690

↓P15:
http://s10/mw690/51c649f2hd121025e4cb9&690
    ↑:山门两侧有清代旗杆基石,山门上有兰地金字匾一面,上用汉、蒙、满、藏四种文字书写“碧云寺”,为乾隆手书。

↓P16:
http://s3/mw690/51c649f2hd12103012412&690

↓P17:
http://s12/mw690/51c649f2h7b5019f06acb&690

↓P18:
http://s11/mw690/51c649f2hd12103be165a&690

↓P19:
http://s16/mw690/51c649f2hd121042551df&690
↑:碧云寺是明清时期建筑的代表作品,它体现着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能,寺院既保留了明代佛寺的禅宗特点,又吸收和发展了佛教迷宗的建筑风格,且具备皇宫气势。它虽经民国年间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但后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及园林工人的精心保护、修缮下,碧云寺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


↓P20:
http://s5/mw690/51c649f2hd121045e4084&690

 ↓P21:
http://s16/mw690/51c649f2h7b501a12dd8f&690

↓P22:
http://s15/mw690/51c649f2hd1210524be2e&690

 ↓P23:
http://s4/mw690/51c649f2hd121083e4cc3&690

↓P24:
http://s8/mw690/51c649f2hd121088f5cd7&690

↓P25:
http://s5/mw690/51c649f2hd12108ed01b4&690

↓P26:
http://s6/mw690/51c649f2hd1210926f5b5&690

↓P27:
http://s7/mw690/51c649f2hd12109985486&690

↓P28:
http://s14/mw690/51c649f2hd12109daabfd&690

↓P29:
http://s1/mw690/51c649f2hd1210a2c9390&690

↓P30:
http://s8/mw690/51c649f2h7b501aa2c567&690

↓P31:
http://s11/mw690/51c649f2hd1210a9706aa&690

↓P32:
http://s9/mw690/51c649f2hd1210ae51ef8&690

↓P33:
http://s8/mw690/51c649f2hd1210b48e897&690

↓P34:
http://s16/mw690/51c649f2hd1210b76391f&690

↓P35:
http://s12/mw690/51c649f2hd1210bab787b&690

↓P36:
http://s16/mw690/51c649f2hd1210bf4dfcf&690

↓P37:
http://s12/mw690/51c649f2h7b501ad6405b&690

↓P38:
http://s10/mw690/51c649f2hd1210cc65089&690

↓P39:
http://s13/mw690/51c649f2hd1210d04323c&690
↑:听涛在碧云寺留影。


↓P40:
http://s1/mw690/51c649f2hd1210d8fcc50&690

↓P41:
http://s16/mw690/51c649f2hd1210dcdf11f&690

↓P42:
http://s15/mw690/51c649f2hd1210e20217e&690


↓P43:
http://s13/mw690/51c649f2hd121107023ac&690


↓P44:
http://s10/mw690/51c649f2hd12110b387e9&690
感谢博中好友精彩诗评!

隔山唱歌

实拍京城碧云寺  感受古刹沧桑姿
翠柏深深掩史迹  花木葱葱绽新枝

杨桃花

金刚宝座现雄姿,菊花盛开正当时
最爱香山风景好,美如画廊碧云寺

分化石

千年古刹碧云寺,幽境靓景镜头前。
古树参天香火旺,图文介绍详细全。

↓P45:
http://s2/mw690/51c649f2hd12111616bc1&690

    【相关链接】:
     历史典故:
  碧云寺自元代创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相传此地原为金章宗玩景楼旧址,本名“碧云庵”。明代武宗正德十一年(l516年),以佞幸得宠的御马监太监于经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利用税收和从皇帝处所得钱财扩建了碧云寺,并立冢域于寺后,又在冢上种植了青松作为死后葬身之所。据说这种做法叫做“青松压顶”,实际上也是墓葬的一种标记。大概是因为有过这样一段历史,当地的人们都把这座寺称为“于公寺”。后来于经下狱庾死,葬身碧云寺的愿望也落空。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也看中这块宝地,再度扩建碧云寺,又在于经墓圹屋础上加工扩建,作为自己死后墓地。但五年后魏忠贤也获罪,墓穴遂废。经过这两次扩建,富有明代建筑特点的碧云寺业已成形。到清代,绮丽壮观的碧云寺吸引了清帝王和后妃们。乾隆十二年(1748年)对碧云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在保存原有寺院的基础上,又在寺后墓圹所在地新建金刚宝座塔,在寺右增建罗汉堂,寺左新建行宫院。由于对原有建筑无较大变动,因此该寺建筑和文物基本保留了明代风格。

     一对明代镇墓兽:
  在北京香山碧云寺明代大太监魏忠贤生前自建的生圹遗址处,日前发现了一对镇墓兽。京城文物专家推断,这是魏忠贤的遗物,也是魏墓被毁之后幸存物之一。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专家刘卫东介绍说,这对石兽的形制和风格与一般的镇墓兽有不同之处:其形象不像狮子、老虎,也非麒麟和豸;虽然雕凿于明代,但是其风格显然借鉴了前代的一些作品,在这对石兽的身上,远到战国时期的河北中山王墓出土的青铜错银双翼神兽,后至南朝时期至今仍然矗立在南京周围的一些帝王陵寝上的镇墓兽,都或多或少可以找出一些模仿的痕迹。虽然这对石兽出现在北京,但它又明显吸纳了我国南方地区类似石兽的特点,其雕法简洁,间有程式化与自由发挥的雕凿技法。其形制虽然类似明代帝陵的镇墓兽,但体量上又明显偏小。据此,刘卫东认为,从这对石兽明追古制、暗仿帝陵、似是而非的做法,可以断定,魏忠贤虽然专横弄权,但也不是无所顾忌,对于自己生圹的营造,他还是采取了一些掩盖自己僭越礼制野心的手法。专家认为,经历了若干年的变迁之后,当年魏忠贤衣冠冢中的遗物今天基本上已经荡然无存了,这也使得这对新发现的镇墓兽更具文物价值。
      
    旅游资源:
  寺庙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坐像,左有迦叶尊者和文殊菩萨,右有阿难尊者和普贤菩萨。山墙上的壁塑放置姿态各异、形象活泼的彩塑十八罗汉和《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神怪故事,云山缥缈的境界,形之于立体雕塑上,增强了立体感与真实感,堪为明代艺术珍品。释迦牟尼塑像后是观音菩萨以及善财、龙王、龙女、韦陀等像,四周衬以观音菩萨悬塑,以及山石云海等,同前殿浑然成为一个整体。大殿后有八角形碑亭,碑亭内立有乾隆御笔亲书石碑,记述了乾隆十二至十四年间重修碧云寺的情况。

    第三进院:
  第三进院落以菩萨殿为主体,面阔三间,歇山大脊,前出廊,檐下装饰有斗拱,匾额上为乾隆御笔“静演三车”。殿内供奉五尊泥塑彩绘菩萨像,正中为观音菩萨,左为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右为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东西两壁塑有高一米左右二十四诸天神和福、碌、寿、喜四星像。塑像四周也有云山悬塑和小型佛教故事雕塑。院内古树叁天,枝叶繁茂。其中娑罗树最为珍贵,此树原产自印度,树顶像曲伞,枝干盘曲,叶片长圆,
  碧云寺内孙中山先生纪念堂
形状恰似枣核,每叉有五叶或七叶,故又称为“七叶树”。佛祖释迦牟尼是在娑罗树下寂灭的,因而成为佛门之宝。第三重院内有孙中山纪念堂。纪念堂面阔五间,山墙后镶嵌汉白玉石刻碑,大理石须弥座上雕刻有各种花纹,白底金字,上书《孙中山先生致苏联书》。正门上方悬挂红底金字木匾,上为宋庆龄手书“孙中山先生纪念堂”。正厅设孙中山半身塑像,身右停放1925年苏联赠玻璃盖钢棺一口。室内陈列孙中山先生各个时期的照片和史迹。

    塔院:
  塔院位于寺院最后,院内南部有雕工精致的汉白玉石牌坊,牌坊两侧各有八字形石雕照壁,照壁正面刻八个历史人物浮雕,并有题名,左有蔺相如为节,李密为孝,诸葛孔明为忠,陶渊明为廉;右有狄仁杰为孝,文天祥为忠,赵壁为廉,谢玄为节。照壁小额枋刻有八个大字,左为“清诚贯日”,右为“节义凌霄”。石牌坊后有两个八角形碑亭,南北相对,亭内放乾隆御制金刚宝座塔碑,左亭内为满、蒙文,右亭内为汉、藏文。金刚宝座塔位于全寺最高点,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塔仿北京五搭寺形状建造。这种塔北京地区有三座,另两座是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和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碧云寺金刚宝座塔高347米,分搭基、宝座、塔身三层。塔基呈方形,砖石结构,外以虎皮石包砌,台基两侧有石雕护栏。塔身全部为琢磨过的汉白三石砌成,四边还雕刻有藏传喇嘛教的传统佛像。塔基正中开券洞,券墙上有一汉白玉石匾额,上书金字“孙中山先生衣冠冢”。券洞两旁雕有佛像和兽头形纹饰,券洞上额匾书“灯在菩提”。券门内登石阶可至最上层宝座顶,宝座上有七座石塔:一座屋形方塔,一座圆形喇嘛搭,其后有五座十三层密檐方塔,中央一大塔,四隅各有一小塔。这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是曼陀罗的一种变体。曼陀罗是梵语译音,意为“坛城”,后来演变成象征性图案。按藏传佛教之意,井字中央是须弥山,四周分布水、陆、山、佛。五座佛塔基座均为须弥座,塔肚四面刻佛像。
  碧云寺中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塔肚之上用十三层相轮组成塔颈,最后为铜质塔刹。塔刹中央铸有八卦,四周垂有花缦。塔刹上端又立一小塔,上有“眼光门”,门内有佛。主塔后植有一株苍劲古松。整个金刚宝座塔布满了大小佛像、天王、龙凤狮象和云纹等精致浮雕,皆根据西藏地区传统雕像而刻造。

    水泉院:
  水泉院是碧云寺内风景清幽的好去处,院内松柏叁天,最有名的是三代树。这是一株较奇特的古树,柏树中套长柏树,最里层长着一株楝树,现在楝树仍旧活着。院中还有一天然流泉,名“水泉”,又称“卓锡泉”。泉水自石缝中流出,汇而为池,泉水甘甜爽口。泉水旁边是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假山。花木、泉水、假山构成了一座优美、幽静的庭院花园。

    修葺历史:
  该寺始建于元朝至顺二年(1331年),元丞相耶律楚材之后裔耶律阿吉舍宅为寺,初名碧云庵,后改碧云寺。明清两代均有扩建。明正德年间太监于径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大兴土木,为第一次扩建,并在寺后为自己修建坟墓。嘉靖初年于径获罪,不能在此处葬身。天启年间太监魏忠贤又扩建庙宇,再次建坟,准备死后葬此。崇祯初年,魏忠贤自缢后被戮尸,也不能再葬于此。魏忠贤的党羽葛九思,1644年随清军入京,将魏之衣冠葬在墓中,成为魏的衣冠冢。直到康熙四十年(1704年),江南道监察御史奉命巡视西山时,初以为是前朝皇帝陵寝,后来知道是魏坟,遂于五月十二日上奏,二十二日诏平其坟。乾隆十三年(1748年),对寺宇重加修葺,并按西僧所贡奉的图样,建起了金刚宝座塔,同时新建了行宫和罗汉堂,对其他殿宇无大变动。所以寺内殿宇基本是明代结构。 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京逝世后,曾在该寺的后殿停过灵柩,因而此殿后改为中山堂。金刚宝座塔下,成为孙中山衣冠冢。 "文化大革命"期间,寺门内的哼哈二将等塑像被毁。"文革"之后,对该殿进行过重修。1983年将颐和园东门外因拓宽马路而委弃路旁的孙中山画像纪念碑,移建寺内金刚宝座塔前空地上。
  2001年06月25日,碧云寺作为明、清古建筑,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交通与门票】:
     交通:乘公交318、331、360、634、714、696、698路香山站下。
     门票:10元,不售半价票。需要购买香山公园的门票方可上山。香山与碧云寺通票:15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