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歌:P1

↓秋歌:P2

青岛的秋色是富有诗意的,是浪漫的,唯美的……
她就像存在于油画布上的小城,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实景。
天高云淡,秋晴气爽,金黄的秋叶与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秋空精彩。晴朗的天空碧蓝如洗,轻飘的白云随风变幻。
周末,我常常漫步在青岛街头,沐浴秋日的阳光,扑捉秋的韵味;
有时我沿着海滨木栈道毫无目的地行走,风吹云动、观海听涛。
有时我穿过百年老街中山路,沿广西路红房子信步来到老舍公园,与老舍先生雕像长时间对视,默念着老舍先生的名篇,或《五月的青岛》,或《青岛与山大》……
这似乎是与先生心与心的沟通。
有时我会独自靠在红房子的老墙上,透过宽大的长廊,看广西路上的汽车与行人从我眼前掠过,霍然看见青岛湾畔无垠的大海上云蒸霞蔚,时而万马奔腾,时而柳絮摇曳,时而骋情纵意……
走在树荫浓浓的湖南路上,透过绿黄交错的树叶,我感受浓浓的秋意。
走在青岛的老街上,揣摩着城市的细节,仿佛时光倒流,将我带会童年……
并不宽阔的街道行人稀少,这就是青岛市南老城,总是那般宁静安详,只有节假日,栈桥八大关、木栈道上才游人如织;海边沙滩上新娘的婚纱随着秋风飘啊飘,舞动起人们的憧憬。……
↓秋歌:P3

↓秋歌:P4

青岛广西路上的红房子
↓秋歌:P5

↓秋歌:P6

↓秋歌:P7

广西路上的邮电博物馆。
↓秋歌:P8

老舍公园里的老舍先生塑像。
↓秋歌:P9

青岛街头
↓秋歌:P10

P10:青岛总督府,又称提督府,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沂水路11号的一座前总督府建筑,始建于1903年,由德国建筑师马立克(Mahlke)根据19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艺术形式设计,具有中轴对称的平面和略为突出的四角与中间的特点。1906年交付使用,正式成为德国胶州湾租借地的总督府,供胶澳总督办公之用。
大楼坐北朝南,背靠总督山(观海山),面向青岛湾,因依托地势而显凝重威严。平面呈“凹”字形,高四层,总面积7132.3平方米,砖石钢木混合结构。外表面由花岗岩砌成,大坡度屋顶采用红色筒瓦覆盖,主入口采用扁圆大圆券门廊,由连接城市道路的宽大石阶直接通往二层。
该建筑的主要用途一直是办公,1914年,日军通过青岛战役夺取胶州湾租借地,该楼成为日军守备军司令部。1922年中国赎回青岛后,相继作为胶澳商埠督办公署、胶澳商埠局办公地、青岛接收专员公署和青岛特别市政府所在地。1938年,日军再次进占该楼,将其作为日伪控制下的青岛特别市公署、青岛特别市政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青岛市政府所在地。1949年6月解放军占领青岛后,改为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楼,直到1994年7月政府迁新址(因此亦名“老市府”),今为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和青岛市政协的办公处。
该建筑1992年6月被列为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作为青岛德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歌:P11

沂水路14号,英国领事馆旧址,是一所建于1907年的欧式建筑。
↓秋歌:P12

↓秋歌:P13

湖南路上,一所普通的民宅。
↓秋歌:P14

↓秋歌:P15

湖南路上的法国梧桐树呈现出秋色。
↓秋歌:P16

↓秋歌:P17

青岛黄县路
↓秋歌:P18

老舍故居位于黄县路12号,为二层楼房,座北朝南。30年代中期老舍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文博士》等一批优秀作品。住在二楼的是作家黄宗江、黄宗洛、黄宗英三兄妹。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歌:P19

青岛大学路
↓秋歌:P20

青岛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我常常到大学路上的青岛美术馆参观美展,
每次经过此地,总会到福山路上文化名人一条街走走,
或到海洋大学里感受一下高等学府的氛围。
如今,我喜欢上了小巧玲珑的卡片机,本篇博文里的图片大都是用卡片机拍摄的。……
↓秋歌:P21

↓秋歌:P22

↓秋歌:P23

↓秋歌:P24

↓秋歌:P25

↓秋歌:P26

↓秋歌:P27

↓秋歌:P28

↓秋歌:P29

↓秋歌:P30

↓秋歌:P31

欣赏谭国信先生的油画,使我想起了今年曾三次去崂山北九水的情景……
↓秋歌:P32

P32至P34北九水清澈的水(佳能40D拍摄)
↓秋歌:P33

↓秋歌:P34

↓秋歌:P35

在小鱼山上拍摄青岛第一海水浴场(用70-200小白镜头)。
↓秋歌:P36

青岛火车站
加载中,请稍候......